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良专利>正文

方便装配的伞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7333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方便装配的伞骨架,包括分别一体注塑成型的主伞骨(5)和支撑骨(6);上巢(2)周向设置有多个可容纳主伞骨(5)内端部T型枢轴的第一沟槽(24)及允许主伞骨(5)转动的第一开口(21),下巢(3)周向设置有多个可容纳支撑骨(6)的内T型枢轴(61)的第二沟槽(34)及允许支撑骨(6)转动的第二开口(31);所述T型枢轴(51)和内T型枢轴(61)分别压入第一沟槽(21)和第二沟槽(31)内,所述外T型枢轴(62)压入主伞骨(5)外端部两突耳(52)的枢接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伞骨架其下巢无需绑铁丝、伞骨接头处也不用打铆钉,不仅装配方便快捷、成本低、连接牢固、而且不刮手、使用安全,尤其适用于自动或手动的直骨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晴雨伞部件,尤其涉及晴雨伞的伞骨架在伞骨接头处 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晴雨伞的巢体与伞骨连接处通常设有一圈凸巢,每组伞骨的内端接 头伸入该凸巢内并通过铁丝穿起来,这种伞骨架组装时工序较为复杂,需要使用工具辅助 组装,组装成本高,而且铁丝可能会因为拧得过紧而拉断致使连接在巢体上的伞骨脱落而 发生伤人的现象,使用时,铁丝的接口处也很容易划伤使用者的手。另外,主次伞骨连接处 通常采用金属接头且用打铆钉的方法将两伞骨铰接起来,但是,打铆钉时因操作不当很容 易造成铆钉脱落或损坏的现象,而且这种形式的接头成本较高,组装时还需要专门的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非常简便且无需专门工具、成本低的 伞骨架。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方便装配的伞骨架, 包括中棒、安装在所述中棒的上巢和下巢以及内端分别与所述上巢和下巢枢接的主伞骨 和支撑骨;所述主伞骨与其内端部的T型枢轴和外端部的两个分别带有枢接孔的突耳一体 注塑成型,所述支撑骨与其两端的内T型枢轴和外T型枢轴一体注塑成型,所述上巢周向设 置有多个均勻分布的可容纳所述主伞骨内端部T型枢轴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的外壁 设有允许所述主伞骨绕所述T型枢轴转动的第一开口,所述下巢周向设置有多个均勻分布 的可容纳所述内T型枢轴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的外壁设有允许所述支撑骨绕所述内 T型枢轴转动的第二开口;所述主伞骨内端部的T型枢轴和所述支撑骨的内T型枢轴分别压入所述上巢的第 一沟槽和所述下巢的第二沟槽内,所述支撑骨的外T型枢轴压入所述主伞骨外端部两突耳 的枢接孔中,其装配非常方便,无需打铆钉,也无须绑铁线。本专利技术的伞骨架还包括尾骨,所述主伞骨的外段为中空的管状,所述尾骨的内段 与所述主伞骨外部的管腔插接。所述上巢包括相互套接的上巢本体和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中部设有第一 套圈,该第一套圈底部水平向外延伸有环形底板,该环形底板外端向上延伸有竖向侧板,所 述环形底板和竖向侧板沿周向开设有多个缺口由此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上巢本体 下部设有紧密插接于所述第一套圈内的上巢内管,该上巢内管顶部设有封闭于所述竖向侧 板顶面的第一环形挡板。所述上巢内管底部设有一圈凸沿,该凸沿的外径稍大于所述第一套圈的内径,可 防止第一枢接部脱落。所述上巢内管的侧壁上设有竖向凸条,所述第一套圈的内壁上对应处设有与所述 竖向凸条匹配的竖向凹槽,以防止上巢本体和第一枢接部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所述下巢包括相互套接的下巢本体和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枢接部中部设有第二 套圈,该第二套圈顶部水平向外延伸有环形顶板,该环形顶板外端向下延伸有竖向侧板,所 述环形顶板和竖向侧板沿周向开设有多个缺口由此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下巢本体 上部设有紧密插接于所述第二套圈内的下巢内管,该下巢内管底部设有封闭于所述竖向侧 板底面的第二环形挡板。所述下巢内管顶部设有一圈凸边,该凸边的外径稍大于所述第二套圈的内径,可 防止第二枢接部脱落。所述下巢内管的侧壁上设有竖向凸条,所述第二套圈的内壁上对应处设有与所述 竖向凸条匹配的竖向凹槽,以防止下巢本体和第二枢接部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所述主伞骨、支撑骨、上巢和下巢采用塑胶材料。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方便装配的伞骨架巢体与伞骨之间无需使用铁丝连 接,伞骨之间的连接无需打铆钉,组装时无需使用专门的工具,非常方便快捷,可节省工序 和工时,并可大大降低伞骨架的成本,而且使用时不会刮伤使用者的手,更加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便装配的伞骨架的分解图;图2为所述上巢2的上巢本体2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上巢2第一枢接部23或下巢3第二枢接部3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下巢3的下巢本体3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主伞骨5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所述支撑骨6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直骨自动伞为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方便装配的伞骨架包括中棒、上巢2、下巢3、主伞骨5、支 撑骨6和尾骨1。所述上巢2固定套接在中棒的顶部,所述下巢3滑动套接在中棒上,所述 主伞骨5和支撑骨6的内端分别与所述上巢2和下巢3枢接,所述主伞骨5与支撑骨6的外 端部铰接,所述尾骨1则安装在主伞骨5的外端,并由该主伞骨5和尾骨1共同撑起伞面。如图5所示,所述主伞骨5的内端部设有T型枢轴51,外端部设有两个分别带有枢 接孔53的突耳52,该主伞骨5及其T型枢轴51和突耳52 —体注塑成型,且主伞骨5的外 段为中空的管状,所述尾骨1的内段与所述主伞骨5外部的管腔插接。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骨6的内外两端分别设有内T型枢轴61和外T型枢轴62, 该支撑骨6及其两端的内T型枢轴61和外T型枢轴62 —体注塑成型。如图1,所述上巢2由上巢本体22和第一枢接部23套接而成。如图3所示,所述 第一枢接部23中部设有第一套圈231,该第一套圈231的内壁上设有相对的两条竖向凹槽 234,其底部水平向外延伸有环形底板232,该环形底板232外端向上延伸有竖向侧板233, 所述环形底板232和竖向侧板233沿周向开设有多个缺口由此形成多个第一开口 21,该第5一开口 21的宽度稍大于所述T型枢轴51的直径,但小于该T型枢轴51的长度,每个第一 开口 21两侧形成可容纳主伞骨5内端部T型枢轴51的第一沟槽24,为了避免伞骨走位和 相互影响,相邻的第一沟槽24之间设有隔板25。如图2所示,所述上巢本体22下部设有紧 密插接于所述第一套圈231内的上巢内管221,该上巢内管221顶部设有封闭于所述竖向侧 板233顶面的第一环形挡板222,底部设有一圈凸沿223,该凸沿223的外径稍大于所述第 一套圈231的内径,此外,上巢内管22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套圈231内壁上两竖向凹 槽234位置对应的两条竖向凸条224。组装时,可先将第一套圈231和上巢内管221预热, 使两者具有更大的弹性,然后将上巢内管221及其底部的凸沿223从上至下挤过所述第一 套圈231,使得所述凸沿223卡在第一套圈231的底部,而两竖向凸条224分别位于两竖向 凹槽234内,待冷却后两者即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且不会产生相对转动。如图1,所述下巢3由下巢本体32和第二枢接部33套接而成。如图3所示,所述 第二枢接部33与第一枢接部23的结构相同,只是安装方向旋转了 180度,其中部设有第二 套圈331,该第二套圈331的内壁上设有相对的两条竖向凹槽334,其顶部水平向外延伸有 环形顶板332,该环形顶板332外端向下延伸有竖向侧板333,所述环形顶板332和竖向侧 板333沿周向开设有多个缺口由此形成多个第二开口 31,该第二开口 31的宽度稍大于所 述内T型枢轴61的直径,但小于该内T型枢轴61的长度,每个第二开口 31两侧形成可容 纳支撑骨6内T型枢轴61的第二沟槽34,为了避免伞骨走位和相互影响,相邻的第二沟槽 34之间设有隔板35。如图4所示,所述下巢本体32上部设有紧密插接于所述第二套圈331 内的下巢内管321,该下巢内管321底部设有封闭于所述竖向侧板333底面的第二环形挡板 322,顶部设有一圈凸边323,该凸边323的外径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装配的伞骨架,包括:中棒、安装在所述中棒的上巢(2)和下巢(3)以及内端分别与所述上巢(2)和下巢(3)枢接的主伞骨(5)和支撑骨(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伞骨(5)与其内端部的T型枢轴(51)和外端部的两个分别带有枢接孔(53)的突耳(52)一体注塑成型,所述支撑骨(6)与其两端的内T型枢轴(61)和外T型枢轴(62)一体注塑成型,所述上巢(2)周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可容纳所述主伞骨(5)内端部T型枢轴(51)的第一沟槽(24),所述第一沟槽(24)的外壁设有允许所述主伞骨(5)绕所述T型枢轴(51)转动的第一开口(21),所述下巢(3)周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可容纳所述内T型枢轴(61)的第二沟槽(34),所述第二沟槽(34)的外壁设有允许所述支撑骨(6)绕所述内T型枢轴(61)转动的第二开口(31);所述主伞骨(5)内端部的T型枢轴(51)和所述支撑骨(6)的内T型枢轴(61)分别压入所述上巢(2)的第一沟槽(21)和所述下巢(3)的第二沟槽(31)内,所述支撑骨(6)的外T型枢轴(62)压入所述主伞骨(5)外端部两突耳(52)的枢接孔(53)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装配的伞骨架,包括中棒、安装在所述中棒的上巢( 和下巢(3)以及内 端分别与所述上巢⑵和下巢⑶枢接的主伞骨(5)和支撑骨(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伞骨( 与其内端部的T型枢轴(51)和外端部的两个分别带有枢接孔(53)的 突耳(5 —体注塑成型,所述支撑骨(6)与其两端的内T型枢轴(61)和外T型枢轴(62) 一体注塑成型,所述上巢( 周向设置有多个均勻分布的可容纳所述主伞骨(5)内端部T 型枢轴(51)的第一沟槽(M),所述第一沟槽04)的外壁设有允许所述主伞骨( 绕所述 T型枢轴(51)转动的第一开口(21),所述下巢C3)周向设置有多个均勻分布的可容纳所述 内T型枢轴(61)的第二沟槽(34),所述第二沟槽(34)的外壁设有允许所述支撑骨(6)绕 所述内T型枢轴(61)转动的第二开口(31);所述主伞骨(5)内端部的T型枢轴(51)和所述支撑骨(6)的内T型枢轴(61)分别压 入所述上巢O)的第一沟槽和所述下巢(3)的第二沟槽(31)内,所述支撑骨(6)的 外T型枢轴(6 压入所述主伞骨( 外端部两突耳(5 的枢接孔(5 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装配的伞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骨(1),所述主伞 骨(5)的外段为中空的管状,所述尾骨(1)的内段与所述主伞骨( 外部的管腔插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便装配的伞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巢( 包括相互 套接的上巢本体0 和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中部设有第一套圈031), 该第一套圈(231)底部水平向外延伸有环形底板032),该环形底板(23 外端向上延伸有 竖向侧板033),所述环形底板(232)和竖向侧板(23 沿周向开设有多个缺口由此形成多 个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上巢本体0 下部设有紧密插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良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