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71704 阅读:5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炉,在炉膛内加热区中设置有11个热电偶温控点,其中:8个在顶部,由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按设定的波浪型加热曲线进行加热;3个在底部,由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按设定的波浪型曲线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顶部和底部均可加热,11个程序控制温控点实现了波浪型加热,使炉内温场更均匀,不但解决了可塑态到熔融态温区短的产品析晶问题,同时由于采用了PLC程序控制,实现了波浪型加热软化,从而也解决了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程度的一致性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玻璃成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玻 璃热压成型加热软化设备。
技术介绍
光学成像玻璃压型难度大,对几何尺寸、Nd、 Vd(色散系数)、应力要求高。 软化,是光学成像玻璃坯件成型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程度的 一致性,则是软化过程中一个难题。传统的软化炉采用跳跃式加热方式,只有 三个温控点,且仅从顶部进行加热,底部无温控点,这样的结构使炉内温场不 均、温差大,很难解决可塑态到熔融态温区短的产品析晶问题;而且,传统软 化炉是用人工数显表来进行控制的,这样一来每件光学成像玻璃软化时间和软 化程度也不一致。因此,传统的软化炉结构难以满足高端玻璃坯件的压型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 一种新型的光学成像玻璃软 化炉,实现了炉内温场均匀、保证了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程度的一致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炉,包括加热区、位 于加热区外部的保温层、设置在炉门进料口处的气动元件循环推动装置,在加 热区中设置的11热电偶温控点,其中8个热电偶温控点设置在加热区顶部,3 个热电偶温控点设置在加热区底部。所述加热区顶部的8个热电偶温控点为等间距地排列设置,所述加热区底 部3个热电偶温控点等间距地排列设置在距出料口 1/3处的区域内。所述11个热电偶温控点由PLC控制系统按设定的波浪型加热曲线进行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加热区增加至11个(顶部8 个,底部3个),顶部和底部均可加热,11个程序控制温控点实现了对玻璃料 块的波浪型加热软化,使炉内温场更均匀,解决了可塑态到熔融态温区短的产 品析晶问题,同时由于采用了 PLC程序控制,从而保证了每件光学成像玻璃软 化时间和软化程度的一致,解决了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程度的不一致易变形的问 题,大大提高了产品光性指标的一致性。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l是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炉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i兑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 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 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 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 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炉包括加热区2、位于加热区外部的保 温层3、设置在炉门进料口处的气动元件循环推动装置1,在加热区中设置有 11个热电偶温控点4;其中8个热电偶温控点i殳置在加热区间顶部,3个热电 偶温控点设置在加热区底部。为了达到更好的加热软化效果,设置在加热区间顶部的8个热电偶温控点,最好等间距地排列设置,设置在加热区间底部的3个热电偶温控点最好等间距 地设置在距出料口 1/3处的区域内。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炉的工作原理为由气动元件循环推动装置推动装有光 学成像玻璃料块的瓷盒,经炉门进入炉膛内加热区,由加热区间顶部的8个热 电偶温控点和设置在加热区底部的3个热电偶温控点对光学成像玻璃料块进行 加热软化。为了保证每件光学成像玻璃软化时间和软化程度的一致,可采用PLC程序 控制对11个热电偶温控点按设定的波浪型加热曲线进行自动控制,对玻璃料 块进行加热软化。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 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炉,包括加热区、位于加热区外部的保温层、设置在炉门进料口处的循环气动元件推动装置,在加热区中设置有热电偶温控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温控点为11个,其中8个热电偶温控点设置在加热区顶部,3个热电偶温控点设置在加热区底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 区顶部的8个热电偶温控点为等间距地排列设置,所述加热区底部3个热电偶 温控点等间距地排列设置在距出料口 1/3处的区域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炉,在炉膛内加热区中设置有11个热电偶温控点,其中8个在顶部,由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按设定的波浪型加热曲线进行加热;3个在底部,由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按设定的波浪型曲线进行加热。本技术的优点是顶部和底部均可加热,11个程序控制温控点实现了波浪型加热,使炉内温场更均匀,不但解决了可塑态到熔融态温区短的产品析晶问题,同时由于采用了PLC程序控制,实现了波浪型加热软化,从而也解决了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程度的一致性问题。文档编号C03B5/00GK201420042SQ20092007975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4日专利技术者罗泽洪, 龙启忠 申请人:四川省丹棱明宏光学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中宇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光学成像玻璃软化炉,包括:加热区、位于加热区外部的保温层、设置在炉门进料口处的循环气动元件推动装置,在加热区中设置有热电偶温控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温控点为11个,其中8个热电偶温控点设置在加热区顶部,3个热电偶温控点设置在加热区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泽洪龙启忠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丹棱明宏光学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中宇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