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用于钢板坯连铸设备的连铸坯导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6454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用于钢板坯连铸设备的连铸坯导引装置(1),该连铸坯导引装置具有一定数目的区段(2),所述区段(2)在两个彼此对置的侧面(4、5)上用支撑元件(6、7)支撑连铸坯(3),其中,所述支撑元件(6、7)布置在下面的框架(8)和上面的框架(9)中,由此构造所述框架(8、9)用于沿输送方向(F)导引所述连铸坯(3)。为了能够最佳地调节连铸坯支撑并且方便区段框架的更换,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存在着机构(10),利用所述机构(10)能够沿输送方向(F)相对于彼此调节所述上面的和所述下面的框架(8、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用于钢板坯连铸设备的连铸坯导引装置,该连铸坯导引装置 具有一定数目的区段,所述区段在两个彼此对置的侧面上用支撑元件支撑着连铸坯,其中 所述支撑元件布置在下面的框架和上面的框架中,由此构造所述框架用于沿输送方向导送 连铸坯。
技术介绍
用于所述类型的连铸设备的连铸坯导引装置从EP 0 963 263 Bl中得到公开。所 述连铸坯导引装置具有一定数目的支撑区段,所述支撑区段形成了浇铸弧,所述浇铸弧具 有对置的导辊和夹送辊列。所述辊子在此支承在上面的和下面的框架中。在框架的端部上, 相对于中轴线以相同的间距布置了两根导杆。因而将区段的这种复合导杆方案在连铸设备 中用于导引连铸坯。所述复合导杆作为上框架的导向件在区段的内部布置在区段的每一侧 上。在图2和3中可以看出这样的解决方案,图2和3示出了连铸坯导引装置的区段 的俯视图或者说侧视图。所述连铸坯导引装置的区段2具有下框架8和上框架9,所述下框 架8和上框架9分别设有辊子6和7形式的支撑元件。布置在下框架8中的辊子6导引连 铸坯3的下面的侧面4 ;布置在上框架9中的辊子7相应地导引连铸坯3的上面的侧面5。 上框架9借助于两根导杆11和12与下框架8相连接,所述两根导杆11和12相对于下框 架8导引上框架9。DE 102 25 924 C2示出了一种类似的解决方案。所述框架在这里也通过连接件彼 此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在这里可以构造为弹簧夹箍。DE-AS 1 171 119公开了另一种类似的解决方案。在前面公开的使用复合导杆的解决方案中的缺点是,在安装区段之后通过辊子对 连铸坯实施的支撑不可更改地固定,这一点考虑到根据浇铸厚度规格通过辊子进行的连铸 坯支撑或者说弯曲点或矫直点的分布时是不利的。此外,会在浇铸液面中容易产生所谓的 起拱效应(Bulging-Effekt),所述起拱效应在固定地设置上框架的辊子间距和辊子位置时 通过所产生的连铸坯导引装置反作用可能产生。在前面公开的设备中另一种不利的情况是,连铸坯导引装置的区段的安装和拆卸 有时会有问题,因为由于空间关系仅仅存在很少的用于取出或者说输入框架的位置空间。最后,不利的是,在安装区段之后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的精确的定向是固定的。这 种定向的有时所期望的变化很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如此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连铸坯导引装置,从而消除或者 说减少所提到的缺点。因而应该实现通过辊子进行的连铸坯支撑的更好的分布,用于达到 改进的支撑、弯曲或者说矫直状况。此外,应该减少起拱效应。区段的拆卸和安装状况应该同样能够得到改进。最后应该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影响上框架与下框 架之间的精确的定向。通过本专利技术来完成该任务的解决方案的特征在于,存在着机构,利用这些机构可 以相对于彼此沿输送方向调节上面的和下面的框架。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所述机构包括至少两根棒形的导杆,所述导 杆分别固定在下面的和上面的框架上,其中所述导杆分别具有用于改变导杆的有效长度的 执行器。在此所述执行器可以集成在导杆中地布置在导杆的两个端部之间。但是作为替代 方案,也可以将执行器布置在导杆在框架上的固定部位的区域中。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设计方案,所述执行器构造为液压的活塞-缸-系统。作为替 代方案,也可以将所述执行器构造为机械的长度调节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考虑所述执 行器具有由电动机驱动的丝杠系统。所述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至少两根导杆中的执行器可以与用于对执行器进行独 立的触发的控制或调节机构处于连接之中。由此除了执行器的优选对称的操纵之外也可以 进行非对称的操纵,利用所述非对称的操纵可以相对于下框架对上框架进行专门的调节。所述支撑元件有利地构造为被驱动的或者不被驱动的辊子,所述辊子以能够旋转 的方式支承在框架中。所述区段优选构成浇铸弧。但是它们也可以用在垂直的或者水平的 连铸坯导引区域中。利用所述按本专利技术的建议来实现这一点,即上辊相对于下辊的否则通过导杆的预 先给定的长度预先给定的位置能够灵活地相对于彼此移动。由此获得以下可以容易地实现 的对连铸坯导引区段产生影响的方案。上辊的连铸坯支撑点可以相对于下辊进行灵活地移动。这在依赖于例如浇铸厚度 规格的情况下引起辊子的连铸坯支撑的所期望的分布或者移动,此外引起弯曲点或者矫直 点的所期望的分布或者移动。由此可以实现改进的支撑、弯曲或矫直状况。通过所产生的连铸坯导引装置反作用用上框架的否则固定地设置的辊子间距和 辊子位置会在浇铸液面中产生所谓的起拱效应,这样的起拱效应可以得到减少。通过所述 导杆的长度的可调节性以及由此通过可变化的连铸坯导引装置几何形状的可调节性,可以 调节辊道或者说辊子位置。这在进行相应的调节并且由此减少浇铸液面中的起拱效应的情 况下引起更为稳定的浇铸运行。区段或者说其框架的安装及拆卸状况可以得到根本改善。相邻区段的上框架也就 是说在有待安装或者说有待拆卸的区段之前或者说之后的区段的上框架可以通过这些区 段的导杆长度的变化来移动,更确切地说移动到这样的位置中,从而为处于两个相邻区段 之间的区段的框架的取出或者说输入提供更多位置空间。这一点尤其可以十分有利地在弯 曲、弧形和矫直区段中看出。最后也可以改变区段的各个导杆长度,也就是说不是均勻地而是在长度方面略微 不同地来调节两根布置在侧面的导杆。由此可以通过导杆的长度改变上框架相对于下框架 的基本定向。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并且在装配完毕的区段中消除框架的定向误差。但是 由此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框架相对于彼此得到有针对性的所期望的不相同的调节,比如可以 实现上框架的所期望的非中央的运行。附图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示出图1是连铸机的连铸坯导引装置的浇铸弧的示意的侧视图,图2是按现有技术的连铸坯导引装置的区段的俯视图,图3是按图2也就是说按现有技术的连铸坯导引装置的区段的侧视图,图4是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铸坯导引装置的区段的按图3的示意图,图如和恥是按图4的区段处于区段框架的相对于彼此的原始位置中(图fe)以 及处于上框架相对于下框架的移动的位置中(5b)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所述区段彼此间 对齐的情况,图6a和6b是所述连铸坯导引装置的三个相邻的区段处于区段框架彼此间的原始 位置中(6a)以及处于安装或者说拆卸位置中(6b)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所述区段彼此间 对齐的情况。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可以看出连铸机的连铸坯导引装置1的浇铸弧。所述浇铸弧以已知的 方式由一定数目的区段2构成,所述区段2如此相对于彼此来定位,从而对于(这里未示 出的)浇铸连铸坯来说产生弧形的走向,用于将其在结晶器后面从垂直方向转向为水平方 向。每个区段2作为主要构件具有两个框架8和9,也就是说下框架8和上框架9,辊子形 式的支撑元件6、7安装在所述下框架8和上框架9中。辊子6、7在此可以被驱动或者不被 驱动,其中框架8、9可以具有两种类型的辊子。由此为浇铸连铸坯定义沿输送方向F的路 径。从图4中可以看出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区段2的构造。在此又规定,上框 架9相对于下框架8通过两根布置在侧面的导杆11和12来导引,为此参照上面关于图2 和图3的阐述。但是与前面公开的按图3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是,现在规定,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尤其用于钢板坯连铸设备的连铸坯导引装置(1),具有一定数目的区段(2),所述区段(2)在两个彼此对置的侧面(4、5)上用支撑元件(6、7)支撑连铸坯(3),其中,所述支撑元件(6、7)布置在下面的框架(8)和上面的框架(9)中,由此构造所述框架(8、9)用于沿输送方向(F)导引所述连铸坯(3),  其特征在于,  存在着机构(10),利用所述机构(10)能够沿输送方向(F)相对于彼此调节所述上面的和所述下面的框架(8、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施塔韦诺A魏尔
申请(专利权)人:SMS西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