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稳定感应线圈和钢管表面间隙的调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96338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稳定感应线圈和钢管表面间隙的调控系统,包括一用于调整感应线圈(5)高度的升降装置(10),一测距装置(6),其装设于所述感应线圈(5)上,用于测定该感应线圈(5)与钢管(7)表面之间的距离;一读取处理装置(8),其电连接于所述测距装置(6)读取并处理该测距装置(6)的测定距离数据;一控制装置(9),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读取处理装置(8)及升降装置(10),并将输入自该读取处理装置(8)的信号处理成使所述升降装置(10)执行升降操作的命令。其设计新颖、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对感应线圈间隙进行快速自动调整,从而能显著增加热处理效果降低能耗。(*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整感应线圈和钢管表面间隙的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稳定感应线圈和钢管表面间隙的调控系统
技术介绍
在机械制造领域,在某些情况下会采用感应加热设备,并通过其感应线圈来对钢管的焊缝实施在线热处理。而且,根据工艺需要还可以分别进行单正火、双正火或调质处理。进行感应加热的工作原理是邻近效应和集肤效应,因此良好地控制感应线圈与钢管表面之间距离对于感应加热工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上述的感应距离增加将会明显地降低加热效率并增大钢管的内外表面温差。所以,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并縮小钢管内外表温差,在进行焊缝热处理过程中必须将感应线圈与钢管表面之间的距离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同时,在对不同外径的钢管焊缝进行热处理时也需要保证相同的距离。为了保证钢管焊缝的热处理效果,提高感应加热效率,并同时保证焊缝热处理设备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在每次更换钢管规格或调整焊缝热处理装置位置后,都需要对每个感应线圈与钢管表面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钢管热处理效果的一致性并降低焊缝热处理工序的能耗。当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线圈采用非传统的斜面凹形线圈设计时,现有技术通常是先用钢直尺来对感应线圈与钢管表面间距离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稳定感应线圈和钢管表面间隙的调控系统,包括一用于调整感应线圈(5)高度的升降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测距装置(6),其装设于所述感应线圈(5)上,用于测定该感应线圈(5)与钢管(7)表面之间的距离; 一读取处 理装置(8),其电连接于所述测距装置(6)以读取并处理该测距装置(6)的测定距离数据; 一控制装置(9),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读取处理装置(8)及升降装置(10),并将输入自该读取处理装置(8)的信号处理成使所述升降装置(10)执行升降 操作的命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稳定感应线圈和钢管表面间隙的调控系统,包括一用于调整感应线圈(5)高度的升降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测距装置(6),其装设于所述感应线圈(5)上,用于测定该感应线圈(5)与钢管(7)表面之间的距离;一读取处理装置(8),其电连接于所述测距装置(6)以读取并处理该测距装置(6)的测定距离数据;一控制装置(9),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读取处理装置(8)及升降装置(10),并将输入自该读取处理装置(8)的信号处理成使所述升降装置(10)执行升降操作的命令。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稳定感应线圈和钢管表面间隙的调控系统,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一间隙设定部件(l),其包括两厚度相同的左、右模片(3a、 3b),以及一用于连接该左、右模片(3a、 3b)的连接件(2)。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稳定感应线圈和钢管表面间隙的调控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的材料为柔性材料。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稳定感应线圈和钢管表面间隙的调控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间隙设定部件(1)置于钢管(7)表面时整体呈倒V字形。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稳定感应线圈和钢管表面间隙的调 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装置(6)为一对分设于所述感应线圈(5) 两侧的激光测距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兵唐树营周月明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