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架和硬盘背板的组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5240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硬盘架和硬盘背板的组合构造,该组合构造包括第一硬盘架或第二硬盘架、以及硬盘背板。该硬盘背板具有对应各式规格硬盘架的第一锁固孔、第二锁固孔以及挂孔,所以该硬盘背板可共用在各式规格的硬盘架上,且通过该硬盘背板的挂孔与该硬盘架的挂钩配合,以增强该硬盘背板的结构强度。且该硬盘背板的挂孔具有在该挂钩的尖点指向上依序排列的穿设区及定位区,由此以提供识别该硬盘背板的组装方向。(*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构造,特别是涉及一种硬盘架和硬盘背 板的组合构造。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产品业已广泛运用在我们生活之 中,尤其在电子工艺制作改进方面,业者所追求的目标在于产品能够 实现方便、安全、灵活、高效,让用户在使用时得到满意。因此,在 电子产品中,任何一项技术的改进,只要有助于强化结构、便于组装、 运用灵活等本质的功效增进,均是具有产业利用价值与提升进步性的 专利技术创造,也符合专利法对于鼓励、保护与利用专利技术创造的精神。目前在服务器等电子产品中,硬盘架与硬盘背板的固定方式通常是如图i所示,在硬盘架r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螺孔ir,相应地,在 硬盘背板3对应该螺孔n位置分别设置有通孔3i,由此将该硬盘背 板3盖覆在该硬盘架r'外侧且对齐该螺孔lr'与该通孔3i后,通过例如螺丝(未图示)等锁附元件依次穿过该通孔31与该螺孔ir,如此,即可固定该硬盘背板3至该硬盘架i上,以供收纳在该硬盘架r中的 硬盘顺利与遮罩在该硬盘架r外侧的该硬盘背板3实现电性连接(未 图示)。此外,服务器中所使用的硬盘数量通常有多个,是达成硬盘架r 可收纳多个硬盘的需求,在保证硬盘架r具有足够长度的前提下,长 度上通常也有所要求,例如具备可并排收纳两个或四个硬盘的长度, 如此,所述硬盘背板3仅依靠与该硬盘架r两侧结合而予以固定的方 式,显然在强度上的要求有所不足,特别是硬盘架r长度较长时,该 硬盘背板3中间的强度尤是薄弱,当收纳在该硬盘架r中的硬盘进行 频繁插拔时,则该强度薄弱的硬盘背板3极易受损。再者,为了适应规格的不同,该硬盘架r两侧边的螺孔ir的设置位置通常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如图1所示是交错设计,如此,在 进行该硬盘背板3的组装作业时,若将该硬盘背板3与该硬盘架l的对应位置选反,则该硬盘背板3的通孔3 r将无法准确对准该硬盘架r 的螺孔ir,此时,必需调整该硬盘背板3的组装方向,方可对齐该螺 孔ir'与该通孔31,才能进一步执行该硬盘背板3与该硬盘架i的固定作业。综上所述,如何提高硬盘背板与各规格硬盘架之间的适配性,并 增加硬盘背板的强度且提供防呆机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种种缺陷, 实是目前急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硬 盘架和硬盘背板的组合构造,以提供可共用在各式规格的硬盘架上的 硬盘背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硬盘架和硬盘背板的组合构 造,以提供防呆机制的硬盘背板。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硬盘架和硬盘背板的组合构 造,以增强该硬盘背板的结构强度。为达到所述及其他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硬盘架和硬盘背板的组合构造,包括第一硬盘架或第二硬盘架,其中,该第一硬盘架 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多个第一间隔板、至少一对第一固定部、 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该对第一固定部分别设置在该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间隔板设置在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以 形成多个第一硬盘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间隔板的至少一者设置该第二固定部;该第二硬盘架包括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多个第二间隔板、 至少一对第一固定部、以及至少一挂钩;该对第一固定部分别设置在 该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上,所述第二间隔板设置在该第三侧壁与该第 四侧壁之间,以形成多个第二硬盘容置空间,所述第二间隔板的至少 一者设置该挂钩;以及硬盘背板,包括 一对第一锁固孔、至少一第 二锁固孔、以及至少一挂孔;该对第一锁固孔分别设置在该硬盘背板 的两端,并对应该第一和该第二硬盘架上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该第二锁固孔设置在该对第一锁固孔之间,并对应该第二固定部,该挂孔设 置在该对第一锁固孔之间,并对应该挂钩,其中,通过该对第一锁固 孔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该第二锁固孔与该第二固定部的结合,使得 该硬盘背板得以组装在该第一硬盘架上,通过该对第一锁固孔与所述 第一固定部以及该挂孔与该挂钩的结合,使得该硬盘背板得以组装在 该第二硬盘架上。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挂孔具有穿设区以及定位区。其 中,该挂钩的外形轮廓小于该穿设区的外形轮廓,该定位区具有挡止 面,通过该挡止面与该挂钩的配合,而将该硬盘背板定位在一位置上。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该挂孔具有酒瓶轮廓,该定位区 是该酒瓶轮廓的颈部,而该穿设区是该酒瓶轮廓的腹部。该挂孔具有 矩形轮廓,该定位区是该矩形轮廓沿着该挂钩的尖点指向的边缘处, 而该穿设区是该矩形轮廓所围成的区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硬盘背板具有对应各式规 格硬盘架的第一锁固孔、第二锁固孔以及挂孔,所以该硬盘背板可共 用在各式规格的硬盘架上,且通过该硬盘背板的挂孔与该硬盘架的挂 钩的配合,以增加该硬盘背板的结构强度,从而防止该硬盘背板因收 纳在该硬盘架中的硬盘与该硬盘背板进行频繁插拔而极易受损的风险 产生。此外,本技术的硬盘背板具有在该挂钩的尖点指向上依序排 列的穿设区及定位区的挂孔,由此以提供识别该硬盘背板的组装方向, 进而提供一定的防呆机制,避免现有技术中因硬盘背板不具有防呆机 制,导致可能因硬盘背板安装方向选反而无法组装的弊端。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现有的硬盘架的构造示意图2是显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硬盘背板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显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4是显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一硬盘架与硬盘背板的构 造分解示意图5是显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二硬盘架与硬盘背板的构造分解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硬盘架11螺孔3硬盘背板31通孔2硬盘背板21第一锁固孔22第二锁固孔23挂孔231穿设区232定位区2321挡止面3第一硬盘架31第一侧壁311第一固定部32第二侧壁321第一固定部33第一间隔板331第二固定部332挂钩34第一硬盘容置空间4第二硬盘架41第三侧壁411第一固定部42第四侧壁421第一固定部43第二间隔板431挂钩44第二硬盘容置空间B雜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 与功效。图2至图5是绘制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硬盘架和硬盘背板的 组合构造的示意图。应注意的是,本技术的硬盘架用在收纳至少 一硬盘(未图示),且该硬盘架的外侧可设置硬盘背板,该硬盘背板遮罩 收纳在该硬盘架内的硬盘,并提供该硬盘的电性连接。在本技术 的实施例中,该硬盘架与该硬盘背板是一体组装在服务器、或个人电 脑等电子产品中,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由于现有的服务器、或个人 电脑等电子产品均是可适用对象,且其结构并未改变,所以为简化起 见,并使本技术的特征及结构更是清晰易懂,在图中仅显示出与 本技术直接关联的结构,其余部分则予以忽略。请参阅图2至图5,分别显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硬盘架和硬 盘背板的组合构造的构造示意图以及构造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 技术的组合构造包括第一硬盘架3或第二硬盘架4、以及硬盘背板 2。以下即对本技术的所述各物件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硬盘架3包括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 以及两个第一间隔板33。其中,该第一侧壁31具有形成为螺孔或通孔 的第一固定部311,该第二侧壁32具有形成为螺孔或通孔的第一固定 部321,以及该两个第一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盘架和硬盘背板的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硬盘架或第二硬盘架,其中,    该第一硬盘架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多个第一间隔板、至少一对第一固定部、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该对第一固定部分别设置在该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间隔板设置在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以形成多个第一硬盘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间隔板的至少一者设置该第二固定部;    该第二硬盘架包括: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多个第二间隔板、至少一对第一固定部、以及至少一挂钩;该对第一固定部分别设置在该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上,所述第二间隔板设置在该第三侧壁与该第四侧壁之间,以形成多个第二硬盘容置空间,所述第二间隔板的至少一者设置该挂钩;以及    硬盘背板,包括:一对第一锁固孔、至少一第二锁固孔、以及至少一挂孔;该对第一锁固孔分别设置在该硬盘背板的两端,并对应该第一和该第二硬盘架上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该第二锁固孔设置在该对第一锁固孔之间,并对应该第二固定部,该挂孔设置在该对第一锁固孔之间,并对应该挂钩,其中,    通过该对第一锁固孔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该第二锁固孔与该第二固定部的结合,使得该硬盘背板得以组装在该第一硬盘架上,通过该对第一锁固孔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该挂孔与该挂钩的结合,使得该硬盘背板得以组装在该第二硬盘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盘架和硬盘背板的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硬盘架或第二硬盘架,其中,该第一硬盘架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多个第一间隔板、至少一对第一固定部、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该对第一固定部分别设置在该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间隔板设置在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以形成多个第一硬盘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间隔板的至少一者设置该第二固定部;该第二硬盘架包括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多个第二间隔板、至少一对第一固定部、以及至少一挂钩;该对第一固定部分别设置在该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上,所述第二间隔板设置在该第三侧壁与该第四侧壁之间,以形成多个第二硬盘容置空间,所述第二间隔板的至少一者设置该挂钩;以及硬盘背板,包括一对第一锁固孔、至少一第二锁固孔、以及至少一挂孔;该对第一锁固孔分别设置在该硬盘背板的两端,并对应该第一和该第二硬盘架上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该第二锁固孔设置在该对第一锁固孔之间,并对应该第二固定部,该挂孔设置在该对第一锁固孔之间,并对应该挂钩,其中,通过该对第一锁固孔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该第二锁固孔与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凉郑再魁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