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39848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部分、第二平面部分、第三平面部分、第四平面部分、第五平面部分、第六平面部分、第七平面部分、第八平面部分、第九平面部分、第十平面部分、第十一平面部分、第十二平面部分、第十三平面部分、第十四平面部分、第十五平面部分、第十六平面部分、第十七平面部分、第十八平面部分、第十九平面部分、第二十平面部分以及第二十一平面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强度高并在提高立柱强度的同时不增加生产成本,可以简便的与货架上其它部件组装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立柱就是以不增加材料而增加折面的方法来提高立柱强度,从而提高立柱以及货架整体的承载能力。(*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柱,可用于各类企业仓库的各种货架上,属于货架

技术介绍
目前在物流中心及各种企业仓库里的货架种类繁多,但大多载重不是很大。随着物流 公司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量的增加,企业需要货架的承载能力也越来越大,尤其在自 动化立体库中,随仓库的不断扩建,高度的增高,货架的层数越来越多,载荷越来越大, 现有货架已不能满足载荷要求,所以现在物流行业都在需求一种大载荷的仓储货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的立柱,以提高货架整体的承载能力。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 连接的第一平面部分、第二平面部分、第三平面部分、第四平面部分、第五平面部分、第 六平面部分、第七平面部分、第八平面部分、第九平面部分、第十平面部分、第十一平面 部分、第十二平面部分、第十三平面部分、第十四平面部分、第十五平面部分、第十六平 面部分、第十七平面部分、第十八平面部分、第十九平面部分、第二十平面部分以及第二 十一平面部分;其中,所述第二平面部分、第四平面部分、第六平面部分、第八平面部分、第十四平 面部分、第十六平面部分、第十八平面部分以及第二十平面部分相互平行;第九平面部分、 第十一平面部分以及第十三平面部分互相平行;第九平面部分垂直于第八平面部分;第一平面部分与第二十一平面部分、第二平面部分与第二十平面部分、第三平面部分 与第十九平面部分、第四平面部分与第十八平面部分、第五平面部分与第十七平面部分、 第六平面部分与第十六平面部分、第七平面部分与第十五平面部分、第八平面部分与第十 四平面部分、第九平面部分与第十三平面部分以及第十平面部分与第十二平面部分相对于 经过第十一平面部分的中心垂直线、且与第二平面部分相平行的平面对称;所述第二平面部分与第二十平面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六平面部分与第十六平 面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第六平面部分与第十六平面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八平面部 分与第十四平面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第八平面部分与第十四平面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等 于第四平面部分与第十八平面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十一平面部分与经过第一平面部分和第二平面部分的中心点、且与第十一平面 部分平行的平面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九平面部分与该平面的垂直距离,第九平面部分与该平 面的垂直距离等于第十三平面部分与该平面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分不与第二平面部分相连的一端与第九平面部分的垂直距离大于或 等于第一平面部分与第二平面部分相连的一端与第九平面部分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十一平面部分不与第二十平面部分相连的一端与第十三平面部分的垂直距 离大于或等于第二十一平面部分与第二十平面部分相连的一端与第十三平面部分的垂直 距离;所有相邻的平面部分的夹角为钝角或直角。进一步地,第九平面部分与第十三平面部分上对称设有连接孔,第二平面部分与第二 十平面部分上设有侧孔。本技术在提高立柱强度的同时不增加生产成本。所述立柱一般用Q235为材料, 由专用的设备轧制而成,因货架的承载要求不同也可采用其它等同材料制作。立柱尺寸可 按承重要求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尺寸,以方便货架其它部件与立柱连接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立柱结构图2为一种立柱截面图3为另一种立柱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立柱结构图,图2为其截面图,所述的立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 部分l、第二平面部分2、第三平面部分3、第四平面部分4、第五平面部分5、第六平面 部分6、第七平面部分7、第八平面部分8、第九平面部分9、第十平面部分IO、第十一平 面部分ll、第十二平面部分12、第十三平面部分13、第十四平面部分14、第十五平面部 分15、第十六平面部分16、第十七平面部分17、第十八平面部分18、第十九平面部分19、 第二十平面部分20以及第二十一平面部分21;其中,第一平面部分1与第二十一平面部分21、第二平面部分2与第二十平面部分 20、第三平面部分3与第十九平面部分19、第四平面部分4与第十八平面部分18、第五 平面部分5与第十七平面部分17、第六平面部分6与第十六平面部分16、第七平面部分7说明书第3/4页与第十五平面部分15、第八平面部分8与第十四平面部分14、第九平面部分9与第十三 平面部分13以及第十平面部分10与第十二平面部分12相对于经过第十一平面部分的中 心垂直线、且与第二平面部分相平行的平面对称;所述第二平面部分2、第四平面部分4、第六平面部分6、第八平面部分8、第十四平 面部分14、第十六平面部分16、第十八平面部分18以及第二十平面部分20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平面部分l、第九平面部分9、第十一平面部分ll、第十三平面部分13以及 第二十一平面部分21互相平行;所述第九平面部分9垂直于第八平面部分8;所述第二平面部分2与第二十平面部分20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六平面部分6与第 十六平面部分16之间的垂直距离,第六平面部分6与第十六平面部分16之间的垂直距离 小于第八平面部分8与第十四平面部分14之间的垂直距离,第八平面部分8与第十四平 面部分14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第四平面部分4与第十八平面部分18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十一平面部分11与经过第一平面部分1和第二平面部分2的中心点、且与第十 一平面部分ll平行的平面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九平面部分9与该平面的垂直距离,第九平面 部分9与该平面的垂直距离等于第十三平面部分13与该平面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平面部分1不与第二平面部分2相连的一端与第九平面部分9的垂直距离等 于第一平面部分1与第二平面部分2相连的一端与第九平面部分9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十一平面部分21不与第二十平面部分20相连的一端与第十三平面部分13 的垂直距离等于第二十一平面部分21与第二十平面部分20相连的一端与第十三平面部分 13的垂直距离;所有相邻平面部分的夹角为钝角或直角。第九平面部分9与第十三平面部分13上对称设有连接孔22,第二平面部分2与第二 十平面部分20上设有侧孔23。实施例2类似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平面部分1不与第二平面部分2 相连的一端与第九平面部分9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平面部分1与第二平面部分2相连的一 端与第九平面部分9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十一平面部分21不与第二十平面部分20相连的一端与第十三平面部分13 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十一平面部分21与第二十平面部分20相连的一端与第十三平面部分 13的垂直距离。本技术立柱就是以不增加材料而增加折面的方法来提高立柱强度,从而提高立柱 以及货架整体的承载能力,以实现物流行业都在寻求的一种低价高载重能力的仓储货架。权利要求1、一种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部分(1)、第二平面部分(2)、第三平面部分(3)、第四平面部分(4)、第五平面部分(5)、第六平面部分(6)、第七平面部分(7)、第八平面部分(8)、第九平面部分(9)、第十平面部分(10)、第十一平面部分(11)、第十二平面部分(12)、第十三平面部分(13)、第十四平面部分(14)、第十五平面部分(15)、第十六平面部分(16)、第十七平面部分(17)、第十八平面部分(18)、第十九平面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部分(1)、第二平面部分(2)、第三平面部分(3)、第四平面部分(4)、第五平面部分(5)、第六平面部分(6)、第七平面部分(7)、第八平面部分(8)、第九平面部分(9)、第十平面部分(10)、第十一平面部分(11)、第十二平面部分(12)、第十三平面部分(13)、第十四平面部分(14)、第十五平面部分(15)、第十六平面部分(16)、第十七平面部分(17)、第十八平面部分(18)、第十九平面部分(19)、第二十平面部分(20)以及邻的平面部分的夹角为钝角或直角。第二十一平面部分(21);    其中,所述第二平面部分(2)、第四平面部分(4)、第六平面部分(6)、第八平面部分(8)、第十四平面部分(14)、第十六平面部分(16)、第十八平面部分(18)以及第二十平面部分(20)相互平行;第九平面部分(9)、第十一平面部分(11)以及第十三平面部分(13)互相平行;第九平面部分(9)垂直于第八平面部分(8);    第一平面部分(1)与第二十一平面部分(21)、第二平面部分(2)与第二十平面部分(20)、第三平面部分(3)与第十九平面部分(19)、第四平面部分(4)与第十八平面部分(18)、第五平面部分(5)与第十七平面部分(17)、第六平面部分(6)与第十六平面部分(16)、第七平面部分(7)与第十五平面部分(15)、第八平面部分(8)与第十四平面部分(14)、第九平面部分(9)与第十三平面部分(13)以及第十平面部分(10)与第十二平面部分(12)相对于经过第十一平面部分(11)的中心垂直线、且与第二平面部分(2)相平行的平面对称;    所述第二平面部分(2)与第二十平面部分(20)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六平面部分(6)与第十六平面部分(16)之间的垂直距离,第六平面部分(6)与第十六平面部分(16)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八平面部分(8)与第十四平面部分(14)之间的垂直距离,第八平面部分(8)与第十四平面部分(14)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第四平面部分(4)与第十八平面部分(18)之间的垂直距离;    所述第十一平面部分(11)与经过第一平面部分(1)和第二平面部分(2)的中心点、且与第十一平面部分(11)平行的平面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九平面部分(9)与该平面的垂直距离,第九平面部分(9)与该平面的垂直距离等于第十三平面部分(13)与该平面的垂直距离;    所述第一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精星物流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