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热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38246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立式热管换热器,它包括外罐(1)、介质入口(2)、介质出口(3)、导热管(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内罐(4),分布器(7);外罐(1)的两端有介质入口(2)和介质出口(3),所述内罐(4)位于外罐(1)内,导热管(5)穿过内罐(4),分布器(7)位于内罐(4)内,分布器(7)上有小孔(8),内罐(4)通过连接件(9)固定在外罐(1)上,分布器(7)上有连接管口。它克服了现有的换热器通量小,残留物容易淤积,使用寿命短等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换热均匀,稳定,抗压能力增强,换热面积加大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力容器的一种换热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立式热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在各种各样的换热器,其换热方式各不相同。如列管式换热器靠热管壁进行传 递换热,但换热管内空间较小,容易堵塞;螺旋板式换热器靠螺旋板进行传递换热,亦容易 堵塞,且无法检修;翅片式换热器只增加壳层的换热面,不能增加导管的换热面,使用寿命 短。这三种换热器都是介质在质换时,只隔着换热管,通量小,卸压能力弱。腐蚀性较强的 介质,在一段时间内容易穿透其管壁而溶合在一起,影响换热器的正常运行。由于通量小, 残留物容易淤积,造成堵塞,加之设计制造的原因,且不易检修,大多数换热器属于一次性 使用,使用寿命相对短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立式热管 换热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立式热管换热器,它包括外罐、介质入口 、介质出口 、导热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内罐,分布器;外罐的两端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内罐位于外罐内,导热管穿过内罐,分布器位于内罐内,分布器上有小孔,内罐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外罐上,分布器上有连接管口 。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罐和内罐均采用圆弧形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罐的罐壁上均匀斜插有导热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分布器的一端穿过内罐,分布器或上端连接管道,下端封闭; 或分布器下端连接管道,上端封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罐的上端为介质入口,下端为介质出口 ;或外罐下端为 介质入口,上端为介质出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罐经连接件被固定在外罐的底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热管是以5。 -60°均匀斜插入内罐四周罐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罐由两个部分组成,经法兰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热管上均匀分布有翅片。 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①、换热更加均匀,稳定。介质经入口传递到分布器 (分布器内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分布器上均匀分布的小孔将热传递到隔热内罐中 的多个导热管,形成相对稳定的隔热内罐内外的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②、抗压能力增强, 容器的外罐和隔热内罐均采用圆弧形,增强了换热器的抗压能力,不易变形。③、通过隔热 内罐将换热器分成两大部分后,介质通量,换热面积加大。④、适用性更加广泛。采用气液分 布器后,气压在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整个容器内能形成稳定的循环,不会出现短路现象, 换热均匀,适用于各种压力,湿度,通量的换热器要求。⑤、换热器外罐可拆卸,便于清除低温部分易淤积的残留附着物。⑥、本换热器结构简单,牢固,实用,便于维修。⑦、其使用寿 命可达到其他换热器的十至十五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内罐侧壁的结构展开图。 图4为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导热管和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罐,2.介质入口,3.介质出口,4.内罐(或称隔热内罐),5.导热管, 6.翅片,7.分布器(或称气液分布器),8.小?L9.连接件,IO.高温部分,ll.低温部分, 12.法兰,13.插入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 限制,只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本技术立式热管换热器,它包括外罐1,内罐4,分布器7,导热 管5,外罐1的两端有介质入口 2和介质出口 3,所述内罐4位于外罐1内,导热管5穿过内 罐4,分布器7位于内罐4内,分布器7上有小孔8,内罐4通过连接件9固定在外罐1上, 分布器7上有连接管口。 外罐1和内罐4均采用圆弧形结构。 内罐4的罐壁上均匀斜插有导热管5,导热管5是以5。 -60°均匀斜插入内罐4 四周罐壁上(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它的角度,如IO。 、20° 、30° 、40° 、50° 、甚至70° 、 80°等)。 分布器7的一端穿过内罐4,分布器7或上端连接管道,下端封闭;或分布器7下 端连接管道,上端封闭。连接的管道为需热交换的介质管,介质管通过与分布器7上的连接 管口连接即可。 外罐1的上端为介质入口 2,下端为介质出口 3 ;或外罐1下端为介质入口 2,上端 为介质出口3。内罐4经连接件9被固定在外罐1的底部。外罐l由两个部分组成,经法兰 12连接在一起。导热管5上均匀分布有翅片6。 本技术立式热管换热器通过隔热内罐4分隔成高温部分10和低温部分11 ,导 热管5穿过高温部分10和低温部分11,导热管5上可分布翅片。导热管5分别按10。左 右的角度(附图中为IO。)穿过插入孔13并焊接在(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固定方式,如固 定件连接,同时通过固定件连接有利于拆卸)隔热内罐4壁上,气体或液体分布器7的下端 穿过隔热内罐4。分布器7内的气体或液体通过小孔8均匀向内罐4散热,内罐4与外罐1 有连接件9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制造此换热器的外壳和隔热内罐的形状可灵活多变,但其形状为 圆弧形时,所承受的压力更大,且不易变形。权利要求立式热管换热器,它包括外罐(1)、介质入口(2)、介质出口(3)、导热管(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内罐(4),分布器(7);外罐(1)的两端有介质入口(2)和介质出口(3),所述内罐(4)位于外罐(1)内,导热管(5)穿过内罐(4),分布器(7)位于内罐(4)内,分布器(7)上有小孔(8),内罐(4)通过连接件(9)固定在外罐(1)上,分布器(7)上有连接管口。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1)和内罐(4)均采 用圆弧形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内罐(4)的罐壁上均匀斜 插有导热管(5)。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分布器(7)的一端穿过内 罐(4),分布器(7)或上端连接管道,下端封闭;或分布器(7)下端连接管道,上端封闭。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1)的上端为介 质入口 (2),下端为介质出口 (3);或外罐(1)下端为介质入口 (2),上端为介质出口 (3)。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罐(4)经连接件(9) 被固定在外罐(1)的底部。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管(5)是以 5° -60°均匀斜插入内罐(4)四周罐壁上。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罐(1)由两个部分组 成,经法兰(12)连接在一起。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管(5)上均匀分布 有翅片(6)。专利摘要立式热管换热器,它包括外罐(1)、介质入口(2)、介质出口(3)、导热管(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内罐(4),分布器(7);外罐(1)的两端有介质入口(2)和介质出口(3),所述内罐(4)位于外罐(1)内,导热管(5)穿过内罐(4),分布器(7)位于内罐(4)内,分布器(7)上有小孔(8),内罐(4)通过连接件(9)固定在外罐(1)上,分布器(7)上有连接管口。它克服了现有的换热器通量小,残留物容易淤积,使用寿命短等缺点。本技术具有换热均匀,稳定,抗压能力增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立式热管换热器,它包括外罐(1)、介质入口(2)、介质出口(3)、导热管(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内罐(4),分布器(7);外罐(1)的两端有介质入口(2)和介质出口(3),所述内罐(4)位于外罐(1)内,导热管(5)穿过内罐(4),分布器(7)位于内罐(4)内,分布器(7)上有小孔(8),内罐(4)通过连接件(9)固定在外罐(1)上,分布器(7)上有连接管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洪湖市华奥化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