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3417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包括负极柱、上绝缘垫、下绝缘垫和电池盖子,还包括密封垫圈,所述负极柱依次穿入密封垫圈和电池盖子上的极柱定位凹槽并相互进行铆接固定,下绝缘垫穿入负极柱的铆接头并与上绝缘垫、电池盖子和负极柱铆接固定,所述铆接密封结构,极大的增加了负极柱与电池盖子连接部位的密封性,通过在负极柱与电池盖子的极柱定位凹槽之间的接触部位增加密封垫圈,进一步对外部连接结构起到绝缘和密封性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与铅酸、镉镍等其他类型的电池相比具有比容量大、工作电压高、充电速度快、工作温度范围宽、循环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领域,并且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和日益完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走进日常生活的梦想已成为可能,并且在电动汽车普及的过程中孕育着巨大的商机,而车载大容量动力电池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这为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池的可靠性、安全性是锂离子电池制作过程中的一个技术难点和重点,特别是电池的密封性和负极柱与电池盖子的连接都是直接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环节。 现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柱与电池盖子普遍采用螺丝与螺母进行紧固连接配合,使得负极柱与壳盖间具有一定的密封作用,但车载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气密性要求更加严格,当容量增高,内压也相对较高,电池装配后更容易漏液或漏气,当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如果密封性能不好,电池内部吸入空气中的水分与电池内的电液混合,或内部电解液挥发干涸结晶,将会导致电池性能和循环寿命衰减,内阻增大,影响锂离子电池各种参数性能,最终导致电池无法继续使用,更会给电池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专门设计一种针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柱与电池盖子铆接密封结构,使其能够满足电池的气密性好且便于生产加工制造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包括负极柱、上绝缘垫、下绝缘垫和电池盖子,还包括密封垫圈,所述负极柱依次穿入密封垫圈和电池盖子上的极柱定位凹槽并相互进行铆接固定,下绝缘垫穿入负极柱的铆接头并与上绝缘垫、电池盖子和负极柱铆接固定。 优选的,上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所述密封垫圈为0型。 优选的,上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所述密封垫圈为耐腐蚀密封胶垫。 优选的,上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所述密封垫圈的材料为防腐蚀硅橡胶(PFA)材料。 优选的,上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所述负极柱的材料为纯铜镀镍材料。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上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极大的增加了负极柱与电池盖子连接部位的密封性,通过在负极柱与电池盖子的极柱定位凹槽之间的接触部位增加密封垫圈,进一步对外部连接结构起到绝缘和密封性能; (2)铆接固定防止了焊接所出现的砂眼、漏焊等不稳定因素,增强了电池的可靠性,改善了由于密封性不良带来的长期循环,容量衰减等严重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的A-A剖视图。 图中l-负极柱 2-电池盖子 3-上绝缘垫 4-下绝缘垫 5-密封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现配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包括负极柱1、上绝缘垫3、下绝缘垫4和电池盖子2,还包括密封垫圈5,所述负极柱1依次穿入密封垫圈5和电池盖子2上的极柱定位凹槽并相互进行铆接固定,下绝缘垫4穿入负极柱1的铆接头并与上绝缘垫3、电池盖子2和负极柱1铆接固定,所述密封垫圈5为0型防腐蚀硅橡胶(PFA)密封胶垫,所述负极柱1的材料为纯铜镀镍材料。 本技术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的装配过程 装配时首先将密封垫圈5穿入负极柱1并放入电池盖子2的极柱定位凹槽内,然后将下绝缘垫4穿入负极柱1的铆接头,并与上绝缘垫3、电池盖子2和负极柱1铆接配合,上绝缘垫3和下绝缘垫4与电池盖子2凹槽内的密封垫圈配合,可以保证电池的气密性,防止电池漏液和外部水分侵入;通过铆接方式将负极柱1与电池盖板2进行连接,相比传统的焊接结构,极大的增加了负极柱1与电池盖子2连接部位的密封性,通过在负极柱1与电池盖子2接触部位增加0型密封垫圈5,进一步对外部连接结构起到绝缘和密封作用,且铆接固定防止了焊接所出现的砂眼、漏焊等不稳定因素,增强了电池的可靠性,改善了由于密封性不良带来的长期循环,容量衰减等严重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包括负极柱、上绝缘垫、下绝缘垫和电池盖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垫圈,所述负极柱依次穿入密封垫圈和电池盖子上的极柱定位凹槽并相互进行铆接固定,下绝缘垫穿入负极柱的铆接头并与上绝缘垫、电池盖子和负极柱铆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包括负极柱、上绝缘垫、下绝缘垫和电池盖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垫圈,所述负极柱依次穿入密封垫圈和电池盖子上的极柱定位凹槽并相互进行铆接固定,下绝缘垫穿入负极柱的铆接头并与上绝缘垫、电池盖子和负极柱铆接固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柱铆接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敬吕小梅邱扬脱佳彬刘凤龙叶茂杜磊荣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