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利群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冷却腔的电泳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3020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有冷却腔的电泳槽,系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由上槽主体和下槽底座两部分构成。上槽主体可为双面胶室或单面胶室结构,由中心框架、U型缺口玻璃板、矩形玻璃板、紧固压板、螺杆旋钮等构成,中心框架与其两侧各板组合,可形成冷却液空腔、缓冲液上槽等;下槽底座为一矩形浅槽,槽体开口尺寸与上槽主体配合,使上槽主体恰好置入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胶室玻璃板间设置控温循环冷却液空腔,提高电泳速度和质量,U型缺口玻璃板表面经硅烷化处理呈疏水性,使胶板剥离更快捷,本发明专利技术杜绝缓冲液渗漏,降低设备投资和实验成本,使用时拆装、操作尤为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冷却腔的电泳槽,属于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用 于蛋白、核酸等凝胶电泳,尤其适用于测试样品较多的蛋白或核酸凝胶电泳,如种子纯度检 测、医学检测等。
技术介绍
电泳槽是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装置,根据用途不同其设计结构也不同。其中常 用于分离蛋白、核酸测序等用途的电泳槽多为垂直板式凝胶电泳槽。现有的各种垂直板凝 胶电泳槽可分为单凝胶板和双凝胶板两种类型,胶室玻璃板的安装方式有夹心式和侧装 式,冷却方式有空气自然冷却、缓冲液冷却、金属散热板冷却方式。采用空气自然冷却的电泳槽散热效果最差,对提高电泳速度和保证电泳质量极为 不利,因此目前已很少采用。另一种降温方式是在一侧胶室玻璃板外面贴合一片金属散热板,这种方式的弊端 是使装置的结构复杂化并且增加了重量,另外由于金属散热板与玻璃间不便填充导热介 质,造成热的不良传导或不均勻传导,影响电泳分离效果和结果的重现性。目前常用的降温方法是缓冲液冷却式,即在槽内灌注大量的电极缓冲液,缓冲液 直接与胶室玻璃板接触,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温度并得到较好的电泳结果,但需要额 外消耗大量的缓冲液,因此增加了实验成本。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冷却腔的电泳槽,由上槽主体和下槽底座两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上槽主体包括中心框架(1)及其两侧的粘接胶层(2)、U型缺口玻璃板(3)、条形垫片(4)、矩形玻璃板(5)、紧固压板(6)、螺杆旋钮(7),中心框架(1)上部两端分别设置上槽接线柱(8)和进/出水口(9),在中心框架(1)两侧各粘接或镶嵌一块U型缺口玻璃板(3),粘合U型缺口玻璃板(3)后,中心框架(1)下半部封闭形成一个可注入冷却液的空腔,该空腔与中心框架(1)端部的进/出水口(9)相通,U型缺口玻璃板(3)外侧两端边缘设置厚度为0.2-2mm、宽度为1-4mm的条形垫片(4),矩形玻璃板(5)叠加在U型缺口玻璃板(3)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冷却腔的电泳槽,由上槽主体和下槽底座两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上槽主 体包括中心框架(1)及其两侧的粘接胶层O)、U型缺口玻璃板(3)、条形垫片0)、矩形玻 璃板(5)、紧固压板(6)、螺杆旋钮(7),中心框架(1)上部两端分别设置上槽接线柱(8)和 进/出水口(9),在中心框架(1)两侧各粘接或镶嵌一块U型缺口玻璃板(3),粘合U型缺口 玻璃板C3)后,中心框架(1)下半部封闭形成一个可注入冷却液的空腔,该空腔与中心框架 ⑴端部的进/出水口(9)相通,U型缺口玻璃板(3)外侧两端边缘设置厚度为0. 2-2mm、 宽度为l_4mm的条形垫片G),矩形玻璃板( 叠加在U型缺口玻璃板( 外侧,中心框架 (1)两侧面的两端各设置一条可水平滑动并可限位的紧固压板(6)和贯穿于紧固压板(6) 的螺杆旋钮(7),使矩形玻璃板(5)固定并与中心框架(1)上部形成一个上面开放的槽;下 槽底座(12)为一矩形浅槽,槽体开口尺寸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群李燕国戴钢吴智封雷崔学晨孙宪光崔实
申请(专利权)人:张利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