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槽及其电泳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36641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1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泳槽,包括槽体、密封盖设于所述槽体上方的槽盖、及设于所述槽体上电泳电极,所述槽体两侧分别设有联通槽体内部的第一灌流管、及两根电泳电极,所述电泳电极连接设于所述槽体内两侧且呈对称设置的电极丝组件,所述槽盖上设有第二灌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泳槽可实时控制电泳过程中的电泳液。(*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泳槽,包括槽体、密封盖设于所述槽体上方的槽盖、及设于所述槽体上电泳电极,所述槽体两侧分别设有联通槽体内部的第一灌流管、及两根电泳电极,所述电泳电极连接设于所述槽体内两侧且呈对称设置的电极丝组件,所述槽盖上设有第二灌流管,本技术电泳槽可实时控制电泳过程中的电泳液。【专利说明】电泳槽及其电泳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电泳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允许对电泳液循环灌流且能对较大组织电泳的电泳槽及其电泳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实验用电泳槽主要是凝胶电泳,而凝胶电泳存在着如下缺陷,一是在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均无法实现对较大动物组织块进行有效电泳;二是电泳操作过程中无法对电泳缓冲液更换灌流;三是传统电泳槽的槽体内无法完全密封,外界大气对电泳存在影响而导致实验数据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允许对电泳液循环灌流且能对较大组织电泳的电泳槽及其电泳循环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泳槽,包括槽体、密封盖设于所述槽体上方的槽盖、及设于所述槽体上电泳电极,所述槽体两侧分别设有联通槽体内部的第一灌流管、及两根电泳电极,所述电泳电极连接设于所述槽体内两侧且呈对称设置的电极丝组件,所述槽盖上设有第二灌流管。所述槽体内两侧的电极丝组件之间设有用于承载待电泳组织的载物板。所述槽体内设有供所述载物板卡扣的安置孔,所述载物板有多种不同型号并承载不同规格大小的待电泳组织。所述槽体与槽盖之间采用螺旋结构固持并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灌流管设于所述槽盖的顶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泳循环系统,包括电泳槽、电源、温控循环单元、及过滤单元,所述电泳槽包括两侧分别设有电泳电极与第一灌流管的槽体、密封盖设于所述槽体上方并设有第二灌流管的槽盖,所述电源连接于所述电泳槽的电泳电极上,所述温控循环单元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单元、及所述第二灌流管,所述过滤单元再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灌流管。所述电泳电极连接设于所述槽体内两侧且呈对称设置的电极丝组件。所述槽体内两侧的电极丝组件之间设有用于承载待电泳组织的载物板,所述槽体内设有供所述载物板卡扣的安置孔,所述载物板有多种不同型号并承载不同规格大小的待电泳组织。所述槽体与槽盖之间采用螺旋结构固持并设有密封圈。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泳槽采用槽体与槽盖密封式结构,隔绝了外界空气对电泳过程的影响。同时,所述电泳循环系统在槽体、及槽盖上设置第一、第二灌流管,并通过温控循环单元、过滤单元对电泳液进行控制,实现了对电泳液参数的实时控制,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泳槽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电泳槽槽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泳循环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泳槽包括槽体20、螺旋盖设于所述槽体20上方的槽盖10、及设于所述槽体20上电泳电极22。所述槽体20两侧分别设有联通槽体20内部的第一灌流管21、及两根电泳电极22,所述电泳电极22连接设于所述槽体20内两侧且呈对称设置的电极丝组件23,所述槽体20内两侧的电极丝组件23之间设有载物板24,所述槽体20内设有供所述载物板24卡扣的安置孔(未图示),所述载物板24有多种不同型号以承载不同规格大小的动物组织。所述槽盖10的顶部设有第二灌流管11,所述槽盖10与槽体20之间采用螺纹结构旋合,并设有密封圈(未图示)以密闭电泳空间。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电泳循环系统包括电泳槽、电源30、温控循环单元40、及过滤单元50。所述电源30连接于所述电泳槽的电泳电极22上,所述温控循环单元4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单元50、及所述第二灌流管11,所述过滤单元50再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灌流管21。电泳前,先通过所述第一或第二灌流管21,11注入电泳液,再将所述温控循环单元40、过滤单元50连接于所述电泳槽上,使所述电泳循环系统构成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结构。电泳时,所述电泳槽内的电泳液先通过温控循环单元40进行温度调节或改变电泳液成分的操作,然后所述电泳液进入所述过滤单元50进行过滤后又进入电泳槽内,使电泳液实现了循环,并可以对电泳液进行温度、成分的控制,提高实验进程的可控程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电泳槽采用槽体20与槽盖10密封式结构,隔绝了外界空气对电泳过程的影响。同时,所述电泳循环系统在槽体20、及槽盖10上设置第一、第二灌流管21,11,并通过温控循环单元40、过滤单元50对电泳液进行控制,实现了对电泳液参数的实时控制,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泳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密封盖设于所述槽体上方的槽盖、及设于所述槽体上电泳电极,所述槽体两侧分别设有联通槽体内部的第一灌流管、及两根电泳电极,所述电泳电极连接设于所述槽体内两侧且呈对称设置的电极丝组件,所述槽盖上设有第二灌流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两侧的电极丝组件之间设有用于承载待电泳组织的载物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泳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设有供所述载物板卡扣的安置孔,所述载物板有多种不同型号并承载不同规格大小的待电泳组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与槽盖之间采用螺旋结构固持并设有密封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流管设于所述槽盖的顶端。6.一种电泳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泳槽、电源、温控循环单元、及过滤单元,所述电泳槽包括两侧分别设有电泳电极与第一灌流管的槽体、密封盖设于所述槽体上方并设有第二灌流管的槽盖,所述电源连接于所述电泳槽的电泳电极上,所述温控循环单元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单元、及所述第二灌流管,所述过滤单元再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灌流管。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泳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电极连接设于所述槽体内两侧且呈对称设置的电极丝组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泳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两侧的电极丝组件之间设有用于承载待电泳组织的载物板,所述槽体内设有供所述载物板卡扣的安置孔,所述载物板有多种不同型号并承载不同规格大小的待电泳组织。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泳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与槽盖之间采用螺旋结构固持并设有密封圈。【文档编号】G01N27/416GK203587554SQ201320784694【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专利技术者】张吉强, 张开元, 熊鹰, 周艺, 张光伟, 赵炎钢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泳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密封盖设于所述槽体上方的槽盖、及设于所述槽体上电泳电极,所述槽体两侧分别设有联通槽体内部的第一灌流管、及两根电泳电极,所述电泳电极连接设于所述槽体内两侧且呈对称设置的电极丝组件,所述槽盖上设有第二灌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强张开元熊鹰周艺张光伟赵炎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