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搅拌澄清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23929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原水经过管道静态混合器和药剂混合后,直接进入澄清池中心筒,中心筒内设一个提升、搅拌叶轮,一方面使池底的活性泥渣回流到中心筒,另一方面使回流的活性泥渣充分和进水混合,最大限度的利用活性泥渣的絮凝活性,减少药剂的投加量,提高出水水质。中心筒的出水通过导流罩进入反应区完成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沉淀区使固液分离,上层的澄清液通过集水槽出水,池底多余的陈旧泥渣经过池底刮泥机收集,再通过排泥管道定期排除。通过采用导流罩将第二反应区和分离区相对隔开。使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土建结构型式大大简化,方便土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市政给水处理机械搅拌澄清池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常用的机械搅拌澄清池构造主要由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和分离室 组成。整个池体上部是圆筒形,下部是截头圆锥形,中间设三角环形钢筋混凝土配水槽,第 二反应室内需要设导流板。搅拌设备由提升叶轮和搅拌桨组成,提升叶轮装在第一和第二 反应室的分隔处。土建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设备安装困难,严重制约了机械搅拌澄清池 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备安装方便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充分发挥机械搅拌澄清池能适应进水水质浊度变化大、药剂投加量少的特点。 本技术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排泥管、集水槽、刮泥机,其特征在于在澄清池中央设置中心筒第一反应区,原水和药剂混合后,直接进入澄清池中心筒,中心筒内设一个提升、搅拌叶轮,一方面使池底的活性泥渣回流到中心筒,另一方面使回流的活性泥渣充分和进水混合,最大限度的利用活性泥渣的絮凝活性,减少药剂的投加量,提高出水水质。中心筒的出水通过导流罩进入第二反应区完成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沉淀区使固液分离,上层的澄清液通过集水槽出水,池底多余的陈旧泥渣经过池底刮泥机收集,再通过排泥管道定期排除。 本技术的机械搅拌澄清池,不再采用钢筋混凝土三角环形配水槽,并通过采 用钢制导流罩将第二反应区和分离区相对隔开。使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土建结构型式大大简 化,方便土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本技术的机械搅拌澄清池能适应进水水质浊度变化大的原水,可广泛应用于 目前国内外给水处理厂的澄清处理。具有土建结构简单,设备安装容易,药剂投加量少,出 水浊度小,运行管理方便,节约用地面积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机械搅拌澄清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5、排泥管6、集水槽7、刮泥 机8,原水和药剂混合后,直接进入澄清池中心筒2,中心筒内设一个提升、搅拌叶轮3,通过 叶轮的搅拌和提升, 一方面使池底的活性泥渣回流到中心筒2,另一方面使回流的活性泥 渣充分和进水混合,最大限度的利用活性泥渣的絮凝活性,减少药剂的投加量,提高出水水质。中心筒2的出水通过导流罩4进入第二反应区完成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沉淀区使固液 分离,上层的澄清液通过集水槽7出水,池底多余的陈旧泥渣经过池底刮泥机8收集,再通 过排泥管道6定期排除。通过取消三角环形配水槽,并采用钢制导流罩将第二反应区和分 离区相对隔开,使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土建结构型式大大简化,方便土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并简化搅拌、提升设备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5)、排泥管(6)、集水槽(7)、刮泥机(8),其特征在于:在澄清池中央设置中心筒(2),原水和药剂混合后,直接进入澄清池中心筒(2),中心筒内设一个提升、搅拌叶轮(3),中心筒第一反应区的出水通过导流罩(4)进入第二反应区完成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沉淀区使固液分离,上层的澄清液通过集水槽(7)出水,池底多余的陈旧泥渣经过池底刮泥机(8)收集,再通过排泥管(6)道定期排除。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5)、排泥管(6)、集水槽(7)、刮泥机(8),其特征在于在澄清池中央设置中心筒(2),原水和药剂混合后,直接进入澄清池中心筒(2),中心筒内设一个提升、搅拌叶轮(3),中心筒第一反应区的出水通过导流罩(4)进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斌刘志荣何小英文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