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棉高强力双面桃皮绒针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23786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棉高强力双面桃皮绒针织物,采用双面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其结构中两根纱线相互覆盖住对方纱线,各自形成一层均有正面线圈分布的织物表面,并通过磨绒使织物外层表面和里层表面各形成一层均匀的细的且密的绒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织物面料不仅内外手感都极其柔软而舒适,并且顶破强力,抗起毛起球性能优良,是贴身服饰的最理想的面料选择,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顶破强力达:475KPa,缩水率:直向小于-5%,横向小于-3%,正反抗起毛起球3-4级,pH值为5。(*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棉高强力双面桃皮绒针织物
本技术涉及纺织
中一种针织物面料,特别是一种全棉高强力双面桃皮绒针织物的面料。
技术介绍
桃皮绒是从人造麂皮中脱胎而来的,是一种织物表面和视觉都似桃皮的绒面织 物,在构造上它是由超细合成纤维织制而成的一种薄型砂磨起绒织物。由于不经过聚酯酯 湿法处理,所以质地更柔软,又因其绒更短,表面几乎看不出绒毛而皮肤却能感知,以至手 感和外观更细腻而别致,桃皮绒光泽柔和高雅,给消费者一种新奇感,适合人们的好奇的消 费心理,以至成为市场新的宠儿。 随着棉型织物磨毛加工经过多年的发展,朝着磨毛后赋于新型手感和高档风格, 织物表面绒毛更细,更密,更匀,更短的绒毛效果的方向发展。由于影响桃皮绒效果的主 要因素是多辊磨毛机的辊筒表面的砂皮目数,织物纱支,密度,包覆角,磨毛辊转数,磨毛张 力,车速等因素相关。而全棉的针织物为了磨出绒毛越短越密,磨毛辊要深入到织物的组织 内部将纤维打开,所以织物强力的损伤很大,常常磨破织物,以致无法服用,这种情况下,采 取的措施是将织物的密度织得非常的紧密,以至于织物的手感僵硬,服用穿着不舒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穿着要求也相当的严格,不仅要求织物一面需求 桃皮绒效果,而且希望织物的正反都有舒适的桃皮绒的效果,并且手感要求极其柔软舒适, 这样一般的全棉针织物很难达到若如此工艺操作,织物的强力无法满足基本的服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 全棉高强力双面桃皮绒针织物生产方法及其面料。 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解决了其技术问题,一种全棉高强力双面桃皮绒 针织物,采用双面组织结构,在其结构中两根纱线相互覆盖住对方纱线,各自形成一层均 有正面线圈分布的织物表面,并通过磨绒使织物外层表面和里层表面各形成一层0. 1 0. 8mm均匀的细的且密的绒毛。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在织物的外 层表面和里表面外都具有一层均匀细而密的绒毛,不仅使全棉针织物的双面具有桃皮绒效 果,并且手感极其柔软,贴身穿着温暖而舒适;本技术强力高,产品具有较高的顶破力, 可达到400KPa以上,远远超过了服用的要求;本技术还有优良的抗掉毛起球性能,按 日本JISL基准测试,正反面均达到了 3 4级;本技术所述的产品非常适合贴身穿着 的高档服饰面料的首选。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第一路编织时的示意3 图2为本技术第二路编织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喂纱器喂入纱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产品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中各序号分别表示为 1-第一喂纱器;2-第二喂纱器; A-纱; B-地纱; a-表面绒毛高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的描述。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选用100%棉纱支原料,采用双面组织结构,然后经前处理,染色,拉幅烘干,磨绒,开幅定型而生产的。 制造本技术时需要以下工序 1、原料准备, 面料的手感要求极其柔软,并且要经过磨绒的处理,这对原料的要求极高,即纱支 需满足磨绒及面料强力的要求,又要体现面料的高档,对纱支的条杆,花壳,棉结要求也高。 所以为了显示面料的档次,可以选择100%的精梳棉纱高支纱,其支数为28s 80 如36s, 40S,50S,6()S等。适当的在配棉中加入长绒棉等级137的一定比例,如10% 50%。也可以 根据布面的要求及档次,进行适合的纱支原棉的配比。原料在上机之前要在温度23±2°C、 湿度65±3%环境中进行温湿平衡至少24小时。 2、上机编织, 对于磨毛的产品,毛坯的品质控制非常的重要,特别是毛坯的布面质量的控制。第 一,布面的松紧要适合,太松,布面的縮率不稳定,太紧,布面的手感僵硬,不蓬松,磨绒困 难;第二,布面不能有洞眼,漏针,以及花针等织疵,否则布面容易产生布面磨绒不匀,成品 长疵造成的坯布报疵。 本技术组织结构为双面组织,使用机号22G 32G进行编织,在编织时在双 面组织的一面上垫入一根磨绒的纱A,使纱A与地纱B同时成圈,通入调节喂纱的角度,将 纱A覆盖住地纱B,使织物的里层表面是纱A,并调试织物的密度,使成品的每平方米克重 在140g/m2 350g/tf,成品的编织密度为12 20纵行/cm,成品毛坯的顶破强力达到至少 400Kpa。 组织成圈过程的介绍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机编织工序中第一路编织时, 上、下低踵针同时吃第一喂纱器1的纱B,同时用第二喂纱器2喂入纱A,调节好纱A的角度, 使纱A与纱B在针盘针同时成圈,并且使纱A很好的覆盖住纱B,形成了纱A在织物的表面; 第二路编织时,上、下高踵针同时吃第一喂纱器1的纱B,同时用第二喂纱器2喂入纱A,调 节好纱A的角度,使纱A与纱B在针盘针同时成圈,并且使纱A很好的覆盖住纱B,形成了纱 A在织物的表面,参见图4。 3、检验,前处理, 此面料的前处理跟普通的全棉织物的工艺一样。 4、染色, 此面料的染色也跟普通的全棉织物的染色工艺一样,都是选用活性染料染色,保证布面出缸后得到良好的色光,同时此面料的要求出缸后布面的手感要柔软蓬松,便于此 布的磨绒。 染色温度为60 90°C ,最佳恒温度为60 67度,升温速度为1 3°C /m, ffl值 为10. 5 11.8,并同时加入柔软剂5 15%,固色剂2 5%。同时使用有利于保证色牢 度好,并且稳定,不易色花的复合碱。 5、柔软处理, 使用阳离子氨基改性柔软剂对所述织物进行柔软处理,柔软剂为浓度为3 8%, 最佳浓度为5%,并同时加入0. 5 2g/L的渗透剂,最佳为1 2g/L。 6、拉幅定型,将织物进行烘干、拉幅定型,目的是为了增加布面的縮率的稳定性, 同时保证布面的平整,更好地保证磨绒的均匀性及易起毛性能。其中烘干温度为150 170。C,风量为1400 1600rpm,车速为30 50m/m,超喂为10 30%。 7、磨绒处理,磨绒效果最重要是磨绒工艺的选择参数,特别是磨绒的遍数,磨绒的 速度,以及张力的大小,才能体现出绒毛的密度以及手感的柔软,否则布面容易磨绒不均, 并且条印明显,顶破强力低,容易掉毛,不符合面料的服用要求。本技术通过拉法碳素 磨毛机对织物外层表面和里层表面进行磨绒加工,其外层表面磨绒工艺为磨绒2 5遍, 车速保持在7 12m/s,张力为35 60Kg ;里层表面磨绒工艺为磨绒13遍,车速保持在 8 14m/s,张力为30 55Kg ;刷毛辊的转速外层表面磨绒时65 85% ,里层表面磨绒时 75 95%。 8、开幅定型,其中烘干温度为130 17(TC,风量为1400 1600rpm,超喂为25 45%,车速为30 50m/m。 本技术为了保证织物手感极其柔软,并且在织物外层表面和里外层形成一层 均匀的细而密的绒毛,通过织物的后整理,不仅能提高织物质量稳定性,同时也加强了此面 料服装的穿着舒适性,可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效果和视觉冲激。 参见图4,本技术所述成品的面料采用双面组织结构,在其结构中两根纱线相 互覆盖住对方纱线,各自形成一层均有正面线圈分布的织物表面,并通过磨绒使织物外层 表面和里层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棉高强力双面桃皮绒针织物,采用双面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其结构中两根纱线相互覆盖住对方纱线,各自形成一层均有正面线圈分布的织物表面,并通过磨绒使织物外层表面和里层表面各形成一层均匀的细的且密的绒毛。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全棉高强力双面桃皮绒针织物,采用双面组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其结构中两根纱线相互覆盖住对方纱线,各自形成一层均有正面线圈分布的织物表面,并通过磨绒使织物外层表面和里层表面各形成一层均匀的细的且密的绒毛。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棉高强力双面桃皮绒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面料织物的纱支成份为全棉,支数在英支28s 80s的范围内,成品的每平方米克重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关林范沛飞钟国能胡永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