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金友专利>正文

一种管状电机及使用了此管状电机的电动窗帘和电动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20272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电机及使用了此管状电机的电动窗帘和电动门,所述的管状电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机主体;所述的管状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池,所述的电池与电机主体的电源线相连通,为电机主体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设置在管状电机机壳内的电池为电机主体供电,使得管状电机不需要拉出任何的电源线在机壳外,仍能正常运转。这就不需要考虑外接电源的位置,故使用了这种管状电机的电动窗帘或电动门也是不需要拉出任何电源线的,故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不需再被外界环境中是否留有电源插口所局限,只需将电动窗帘或电动门安装固定即可正常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管状电机及使 用了此管状电机的电动窗帘和电动门。胃京议不管状电机已普遍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现有的管状电机通常包括机壳、 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机主体,所述的电机主体包括电机运转的定转子、与 定转子连接的减速机、和控制电机定转子运转的控制部分。电机主体需要电源驱动,电机主体的电源线引出机壳后,连接到外界 的交流电源上通电后方可使用。因此,这种管状电机必须在接通了外接电 源后才能使用。而且,普通用户在使用由这种管状电机控制运作的电动窗帘或电动门 等这些产品时,还需要在其附近设置电源插口为管状电机供电。如果在设 计当初没有考虑到要为电动窗帘或电动门等这种由管状电机驱动的电动用 品留有电源插口,电动窗帘或电动门安装后不能接通电源,就不能使用, 因此往往还需要在安装此电动窗帘或电动门时,请专业人士来重新布线, 安装非常不便,且导致使用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 使用更为方便的管状电机及使用了此管状电机的电动窗帘和电动门。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管状电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机主体;其中,所述的管状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池,所述的电池与电机主体的电源线相 连通,为电机主体供电。所述的电池为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与电机主体的电源线相连通。所述的管状电机设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设置在管状电机的机壳表面 上,与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的管状电机还包括电引线和设置在机壳内的变压器,充电电池通过变压器与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的充电接口为电引线接口;用于通过电引线与充电电源电连接;电引线的另一端为交流电源 标准接口,用于与充电电源电连接。所述的管状电机设有充电接口 ;充电接口设置在管状电机的机壳表面 上,与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的管状电机还包括电引线和变压器,所述的 变压器的一端通过电引线与充电接口相连接,电引线与充电接口连接的一 端为与充电接口相匹配的接口,变压器的另一端为交流电源标准接口,用 于与充电电源电连接。所述的管状电机设有充电接口 ;充电接口设置在管状电机的机壳表面 上,与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的管状电机还包括可由普通的交流电源充电 并断开后,再将电量释放出来,为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宝;所述的充电宝 包括中转蓄电池、与中转蓄电池电连接的输入电源接口及输出电源接口; 所述的输入电源接口为交流电源标准接口 ,所述的输出电源接口与充电电 池的充电接口相匹配。所述的管状电机设有充电接口 ;充电接口设置在由管状电机内引出的 电引线上;所述的电引线与充电电池电连接。这样的设置可以将充电接口 弓1出至安装此管状电机的电动窗帘或电动门的转轴外进行充电,使得用户 充电时更为方便。所述的管状电机靠近电池的位置处设有开口,对应开口的位置,设有 可与机壳活动连接的开口盖。这样的设置可以将电池取出,便于更换或维所述供电电池设于管状电机的一端,所述的开口和开口盖设置在壳体 上对应于供电电池一端的端部。管状电机还包括用于将蓄电池取出后为其充电的充电器。 一种使用上述管状电机的电动窗帘或电动门,包括管状电机,所述的 管状电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 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池,所述的电池与电机主体的电源线相连通,本技术由于采用设置在管状电机机壳内的电池为电机主体供电, 使得管状电机不需要拉出任何的电源线在机壳外,仍能正常运转。这就不 需要考虑外接电源的位置,故使用了这种管状电机的电动窗帘或电动门也 是不需要拉出任何电源线的,故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不需再被外界环境中 是否留有电源插口所局限,只需将电动窗帘或电动门安装固定即可正常使 用,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管状电机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管状电^l的端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机主体;2、电池;3、端盖;4、充电接口; 5、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所述的管状电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管状的机壳(图中未示出), 设置在机壳内部的电机主体1和充电电池2 (如可采用锂电池),所述的充 电电池2与电机主体1的电源线相连通,为电机主体l供电。管状电机设 有充电接口4 (如图2所示);充电接口4设置在管状电机的机壳表面上, 与充电电池电2连接;通常,充电接口4都采用交流电源标准接口。管状电机可通过电弓I线和变压器连接到外接电源为管状电机充电,变压器的一端通过电引线与充电接口 4相连接,电引线与充电接口 4连接的 一端为与充电接口相匹配的接口;变压器的另一端为交流电源标准接口, 可连接充电电源电连接。电引线可以做的较长,变压器与交流电源标准接 口之间也可以设置较长的电引线,即使管状电机安装后,其附近没有可以 供充电用的电源插口,可以通过电引线连接到较远处的电源插口对管状电 机内的充电电池迸行充电。由于充电所用的时间并不多,电引线仅在充电 时使用,充电完成即可收起来,使用也很方便。变压器也可以设置在机壳内,充电电池2通过变压器与充电接口4电 连接;所述的充电接口4为电引线接口;用于通过电引线与充电电源电连 接;电引线的另一端为交流电源标准接口,用于与充电电源电连接。我们还可以通过充电宝进行中转充电,所述的充电宝包括中转蓄电 池、与中转蓄电池电连接的输入电源接口及输出电源接口;所述的输入电 源接口为交流电源标准接口,所述的输出电源接口与充电电池的充电接口 4相匹配。充电宝可以由普通的交流电源充电并断开后,再将电量释放出 来,为电池2充电。通过充电宝进行中转充电,更不需要受外界电源插口 位置的局限,可以更方便的对管状电机进行充电。管状电机靠近电池一端还设有端盖3,端盖3与机壳之间通过卡扣5 可拆卸连接(如图2中所示)。这样的设置可以将电池取出,便于更换或维 修。管状电机还可以不通过充电接口为管状电机内的充电电池充电,而将 充电电池取出,通过独立的充电器进行充电。通过打开管状电机的机壳, 取出充电电池并放入充电器中,把充电器与交流电源标准接口连接,就可 以给充电电池充电,充电器提示充电电池电量已满时,便可以取下充电器 上的充电电池并放入电机壳体内的充电电池的位置,通过卡扣将电机机壳 合上,便可以继续使用。另外,管状电机的充电接口还可以设置在由管状电机内引出的电引线 上;所述的电引线与充电电池电连接。由于管状电机在使用时,如电动窗 帘中的管状电机通常是安装在电动窗帘的转轴内的,因此,即使在管状电 机的机壳上设置充电接口,如果不能将此充电接口引出至转轴外,用户在 使用时还需要找到转轴内的管状电机的机壳上的充电接口进行充电。尤其 是对于一些密封的转轴来说,更为不便。而将充电接口通过电引线引出, 就可以将充电接口引出至安装此管状电机的电动窗帘或电动门的转轴外进 行充电,使得用户充电时更为方便。电引线可以设置的很短,只要能将其 引出至转轴外即可。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一样,管状电机包括管状的机壳,设置在机壳内部的电机主体1,不同的是,所述的管状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内的干电池2,干电池2与电机主体1的电源线相连通,为电机主体l供电。为了能对干电池进行更换,管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电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池,所述的电池与电机主体的电源线相连通,为电机主体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电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池,所述的电池与电机主体的电源线相连通,为电机主体供电。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为充电 电池,充电电池与电机主体的电源线相连通。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电机设 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设置在管状电机的机壳表面上,与充电电池电连接; 所述的管状电机还包括电引线和设置在机壳内的变压器,充电电池通过变 压器与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的充电接口为电引线接口;用于通过电引线 与充电电源电连接;电引线的另一端为交流电源标准接口,用于与充电电 源电连接。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电机设 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设置在管状电机的机壳表面上,与充电电池电连接; 所述的管状电机还包括电引线和变压器,所述的变压器的一端通过电引线 与充电接口相连接,电引线与充电接口连接的一端为与充电接口相匹配的 接口,变压器的另一端为交流电源标准接口,用于与充电电源电连接。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电机设 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设置在管状电机的机壳表面上,与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友
申请(专利权)人:王金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