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荣专利>正文

中药膜剂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8612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膜剂及其制造方法,该膜剂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为载体以中药水煎汤汁的有效组分为活性成分,经水煎、混合、搅拌、成膜、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其生产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可制成内服药,尤其适合制成外用药膜。用于治疗骨伤、痹痛、关节炎、腹痛、肩周炎等,为中药内病外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剂型。特别是用于治疗骨伤、骨折、开劈了药物夹板的新途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该膜剂特别适合于外用贴敷治疗疾病,亦可制作为内服药物使用。传统中药以水煎汤剂为主,兼有丸剂,膏剂,粉剂等多种剂方。现代中药引进西药制剂方式。又增加了片剂、针剂等。作为膜剂的中成药仅见有以中药材的乙醇抽提物为有效成份配以成膜材料制作而成。由于乙醇抽提物在成份上比较单纯。致使传统中药中的许多有效成份未能加以利用。而传统中药正是以多种成份综合作用而显其奇效的。因此,这种膜剂在治疗效果上有较大的局限性。此外,这种膜剂表面光滑、结构致密,通透性极差。通常作为外用膜剂使用时,其只有膜表面的有效成份发挥作用,膜内的有效成份大部分被浪费掉了。因而不适合作外用药治疗疾病。作为外用治病的中药剂型主要是膏剂。包括以织物为载体的如伤湿止痛膏或直接涂于患处的如绕伤膏等。也有以其它物质为载体的外用中药,如505神功元气袋等。但未见有外用中药膜剂临床治疗的报道,特别是治疗骨伤痹痛的中药膜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以中药水煎汤汁的有效组分为主要治疗成份的。该中药膜剂可以内服,尤其适合外用,特别是作为治疗骨伤痹痛的外用中药膜剂或称软夹板。即可供治疗骨折用于与外固定器具配合的内衬软夹板。本专利技术的中药膜剂包括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构成的膜状载体及中药活性成份,该中药活性成份主要由中药水煎汤汁的有效组份构成。上述中药活性成份包括适量不宜水煎的粉剂和(或)水溶性固体成份。该中药膜剂为多孔泡状膜,各孔之间具有良好的连通性。所述的膜状载体主要由聚乙稀醇、蔗糖和纤维材料组成,三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为24-45%∶40-60%∶12-16%。为了增加膜的柔韧性和通透性,可添加0.3-0.6%的琼脂或类似物和不超过1%的膨化剂。所述的膜状载体与中药汤汁的重量比为(90-130)∶(2500-3000)。上述中药膜剂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顺序步骤,中药材配料、水煎、过滤、把过滤后的中药汤汁加入聚乙稀醇、琼脂和蔗糖并搅拌使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纤维材料、膨化剂及不宜水煎的中药成份高速搅拌、成模、干燥。上述中药材、水、水煎药汁的重量比为1∶8∶5。本专利技术中药膜剂应用范围广,即可内服,又可外用。由于其有效组份来自传统中药的水煎汤汁,故药物成份齐全,保持了传统中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治疗效果。由于该药膜具有多孔性,因而使其内部的药物组分能充分溢出发挥作用。该药膜与骨伤固定器具配合构成内衬软夹板,可有效方便地将中药有效组分施于患处,促进愈合。此外,利用不同的中药组分可制作适用不同病症的外用膜剂,如治疗关节炎、痹痛的护膝、腰围、治疗胃寒、肚痛的的肚兜、治疗脖颈肿痛,肩周炎的衬领,披肩等。为中药内病外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剂型。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祥细描述。实施例1 腹部胀痛膜剂取丹参30克、元胡20克、川朴20克、川军20克、沉香70克、乌药20克加水1440ml,温火煎半小时左右,得大约900ml煎液,倒出过滤,加入聚乙稀醇7.8克,蔗糖13克搅拌使溶化,然后加入3.9克纸纤维及0.25克酵母搅拌均匀后倒入模板内,室温干燥24小时即可脱模密封包装。使用时,将该膜剂取出紧贴腹部,上覆柔软织物。药物从膜内溢出通过皮肤吸收,大约半小时左右病症减轻直至消除。实施例2 骨伤软夹板取杨树叶150克、牛角150克、土元100克、川椒50克,榆白皮100克(血竭粉50克备用),加水4400ml,温火、煎得2750ml左右煎液。倒出过滤,加入聚乙稀醇35克、蔗糖50克、琼脂0.4克搅拌使溶解,然后加入14克棉纤维、0.7克皂荚粉或发酵粉。并将50克备用血竭粉加入,高速搅拌均匀,倒入模具内,自然风干或低温烘干至能脱模,可得到柔软、具弹性的中药膜,密封包装。使用时,取出药膜,置于外固定夹板内,紧贴皮肤,构成内衬软夹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促进骨伤愈合,该内衬软夹板可定期更换,以保持药物浓度,直至痊愈。实施例3,伤风感冒药膜取防风150克,荆芥150克,苏叶100克,加水3200ml,温火煎得2000ml左右药液,倒出过滤加入聚乙稀醇39克、蔗糖52克、琼脂0.5克,搅拌使溶解,加入14克可食用纤维素,高速搅拌均匀,倒入模内,干燥24小时,脱模密封包装,此为一日用量,服用时可切碎分三次服。连服数日可痊愈。该膜剂既保持了中药水煎汤汁的全部有效成份。亦便于携带服用,也不需西药制剂的复杂生产过程。原料来源广泛,便宜,是中成药的又一理想剂型。聚乙稀醇无毒性,基本不被人体吸收,仅作为药物载体。当药物在体内释放后,聚乙稀醇被排出体外。实施例4 关节痛药膜取当归100克、顺芎100克、乳香100克、没药100克、海桐皮100克、生地150克、川军80克加水约5800ml,水煎得药汁3600ml左右,倒出过滤。将明胶50克、淀粉60克、纤维素25克、海藻酸1.5克,碳酸氢钠1克加入后高速搅拌均匀,倒入模内自然风干或烘干至能脱模,密封包装,使用时将药膜用护膝贴于关节处,并定期更换,可减轻疼痛。临床观察,药物软夹板(药膜)经多年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证明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对于骨折、软组织损伤、血肿、外伤性关节炎等均有独特的疗效。胫腓骨双骨折采用该软夹板(中药膜)固定疗法,治疗73例,全部骨折早期愈合,平均愈合期为6周。王某,43岁,患肩周炎,经用特制药膜披肩敷用三天,疼痛明显减轻,一周痊愈。李某,52岁,常患胃寒、吐酸,经特制中药膜肚兜试戴,半小时症状减轻,经一个月使用(每日更换药膜),未再复发。权利要求1.一种中药膜剂,包括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构成的膜状载体及中药活性成份。其特征在于中药活性成份主要由中药水煎汤汁的有效成份构成。2.如权利要求1的中药膜剂,其特征在于中药活性成份包括适量的粉剂和(或)水溶性固体成份。3.如权利要求1或2的中药膜剂,其特征在于该膜剂为多孔泡状膜。4.如权利要求1或2的中药膜剂,其特征在于膜状载体主要由聚乙稀醇,蔗糖和纤维材料组成,三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为24-45%∶40-60%∶12-16%。5.如权利要求4的中药膜剂,其特征在于膜状载体中可添加0.3-0.6%的琼脂或类似材料。6.如权利要求4的中药膜剂,其特征在于膜状载体中加有不超过1%的膨化剂。7.如权利要求1或2的中药膜剂,其特征在于膜状载体与中药汤汁的重量比为(90-130)∶(2500-3000)。8.一种中药膜剂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顺序步骤中药材配料、水煎、过滤、过滤后的中药汤汁中加入聚乙稀醇、琼脂、蔗糖搅伴使溶化,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纤维材料、膨化剂及不宜水煎的中药成份高速搅拌、成模、干燥。9.如权利要求8的中药膜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药材、水及水煎药液的重量比为1∶8∶5。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该膜剂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为载体以中药水煎汤汁的有效组分为活性成分,经水煎、混合、搅拌、成膜、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其生产工艺简单、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可制成内服药,尤其适合制成外用药膜。用于治疗骨伤、痹痛、关节炎、腹痛、肩周炎等,为中药内病外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剂型。特别是用于治疗骨伤、骨折、开劈了药物夹板的新途径。文档编号A61K9/00GK1197635SQ9710407公开日1998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膜剂,包括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构成的膜状载体及中药活性成份。其特征在于中药活性成份主要由中药水煎汤汁的有效成份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
申请(专利权)人:陈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