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雄专利>正文

一种增强型柔性保温复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5713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广泛用于取暖和制冷系统,以及用于油、气的输送系统上的增强型柔性保温复合管。包括塑料内层及塑料外层,其中塑料内层与塑料外层之间还复合有增强保温层及金属层,相邻各层的内壁与外壁复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保温层和金属层位于塑料内层、塑料外层之间,增强保温层位于金属层外,或位于金属层之内。增强保温层由增强材料和发泡材料共同构成,其中,增强材料以骨架的形态置于发泡材料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且能增强其抗压能力和抗冲击性能,耐腐蚀性好,流体阻力小,而且增强保温层采用一层式的结构,还降低了管壁的应有厚度,重量轻,减少了材料成本和管材运输成本,其保温效果好,柔性大,回弹性好,高效节能,方便实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广泛用于市政、建筑等的取暖和制冷系统,以及用于油、气的输 送系统上的保温复合管,特别是一种增强型柔性保温复合管,属于复合管的创新技术。
技术介绍
塑料管材由于具有耐腐蚀性好,连接可靠、方便等优异的性能故广泛用于市政、建 筑等的取暖和制冷系统,以及用于油、气的输送系统上,但是,普通的塑料管材由于自身结 构和材质特性等原因,在柔性、抗压、抗腐蚀等性能上表现不理想,为了保证传输的安全性, 相关单位不得不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管材维护甚至更换,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在供 暖、制冷系统以及在高温环境下输送石油、燃气等系统里,不仅仅对管材的柔性、抗压、抗腐 蚀得特性要求较高,同时对管材的隔热保温性能要求也非常严格。但现普通塑料管材难于 满足其柔性、抗压的特性要求,同时其隔热保温性能也欠佳,特别是用于中长距离输送流体 的情况,其能量散失严重,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不仅使管材具有良好的保温性 能,且能增强其抗压能力的增强型柔性保温复合管。本技术耐腐蚀性好,流体阻力小, 而且增强保温层采用一层式的结构,还降低了管壁的应有厚度,重量轻,减少了材料成本和 管材运输成本,其保温效果好、高效节能,方便实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塑料内层及塑料外层,其中塑料内层与塑料外 层之间还复合有增强保温层及金属层,相邻各层的内壁与外壁复合在一起。上述塑料内层、增强保温层、金属层、塑料外层由内向外依次排布,其中增强保温 层的内壁与塑料内层的外壁复合在一起,增强保温层的外壁与金属层的内壁复合在一起, 金属层的外壁与塑料外层的内壁复合在一起。上述增强保温层的内壁与塑料内层的外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一粘接层复 合在一起,增强保温层的外壁与金属层的内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二粘接层复合在一 起,金属层的外壁与塑料外层的内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三粘接层复合在一起。上述塑料内层、金属层、增强保温层、塑料外层由内向外依次排布,其中金属层的 内壁与塑料内层的外壁复合在一起,金属层的外壁与增强保温层的内壁复合在一起,增强 保温层的外壁与塑料外层的内壁复合在一起。上述金属层的内壁与塑料内层的外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一粘接层复合在 一起,金属层的外壁与增强保温层的内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二粘接层复合在一起, 增强保温层的外壁与塑料外层的内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三粘接层复合在一起。上述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第三粘接层为热熔胶。上述增强保温层由增强材料和发泡材料共同构成,其中增强材料以骨架的形态置 于发泡材料内。上述作为骨架的增强型材料为增强纤维或金属丝或金属带,或上述材料的两种或 两种以上材料的组合。上述作为骨架的增强型材料编织或规则分布在发泡材料内。上述金属层为铝、钢;上述塑料内层、塑料外层为柔性塑料。本技术由于采用包括塑料内层、塑料外层,增强保温层和金属层的结构,增强 保温层和金属层位于塑料内层、塑料外层之间,增强保温层可位于金属层之外,也可以位于 金属层之内。增强保温层由增强材料和发泡材料共同构成,其中,增强材料以骨架的形态置 于发泡材料内,在上述塑料内外层、增强保温层和金属层之间,设有粘合层,本技术不 仅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且能增强其抗压能力和抗冲击性能,耐腐蚀性好,流体阻力小,而 且增强保温层采用一层式的结构,还降低了管壁的应有厚度,重量轻,减少了材料成本和管 材运输成本,其保温效果好,柔性大,回弹性好,高效节能,方便实用。本技术是一种可 广泛用于市政、建筑等的取暖和制冷系统,以及用于在高温下油、气的输送系统上的增强型 柔性保温复合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塑料内层1及塑料外层7,其中塑料 内层1与塑料外层7之间还复合有增强保温层3及金属层5,相邻各层的内壁与外壁复合在一起。本实施例中,上述塑料内层1、增强保温层3、金属层5、塑料外层7由内向外依次排 布,其中增强保温层3的内壁与塑料内层1的外壁复合在一起,增强保温层3的外壁与金属 层5的内壁复合在一起,金属层5的外壁与塑料外层7的内壁复合在一起。上述增强保温层3的内壁与塑料内层1的外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一粘接层 2复合在一起,增强保温层3的外壁与金属层5的内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二粘接层4 复合在一起,金属层5的外壁与塑料外层7的内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三粘接层6复 合在一起。上述第一粘接层2、第二粘接层4、第三粘接层6为热熔胶。上述增强保温层3由增强材料和发泡材料共同构成,其中增强材料以骨架的形态 置于发泡材料内。上述作为骨架的增强型材料为增强纤维或金属丝或金属带,或上述材料的两种或 两种以上材料的组合。上述作为骨架的增强型材料编织或规则分布在发泡材料内。上述金属层5为铝、钢;上述塑料内层1、塑料外层7为柔性塑料。实施例2 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有塑料内层1及塑料外层7,其中塑料内层1与塑料外层7之间还复合有增强保温层3及金属层5,相邻各层的内壁与外壁复合在一起。本实施例中,上述塑料内层1、金属层5、增强保温层3、塑料外层7由内向外依次排 布,其中金属层5的内壁与塑料内层1的外壁复合在一起,金属层5的外壁与增强保温层3 的内壁复合在一起,增强保温层3的外壁与塑料外层7的内壁复合在一起。上述金属层5的内壁与塑料内层1的外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一粘接层2复 合在一起,金属层5的外壁与增强保温层3的内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二粘接层4复 合在一起,增强保温层3的外壁与塑料外层7的内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三粘接层6 复合在一起。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权利要求一种增强型柔性保温复合管,包括有塑料内层(1)及塑料外层(7),其特征在于塑料内层(1)与塑料外层(7)之间还复合有增强保温层(3)及金属层(5),相邻各层的内壁与外壁复合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柔性保温复合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塑料内层(1)、增强 保温层(3)、金属层(5)、塑料外层(7)由内向外依次排布,其中增强保温层(3)的内壁与塑 料内层(1)的外壁复合在一起,增强保温层(3)的外壁与金属层(5)的内壁复合在一起,金 属层(5)的外壁与塑料外层(7)的内壁复合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柔性保温复合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增强保温层(3)的 内壁与塑料内层(1)的外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一粘接层(2)复合在一起,增强保温 层(3)的外壁与金属层(5)的内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二粘接层(4)复合在一起,金 属层(5)的外壁与塑料外层(7)的内壁通过其接触面上设有的第三粘接层(6)复合在一 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柔性保温复合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塑料内层(1)、金属 层(5)、增强保温层(3)、塑料外层(7)由内向外依次排布,其中金属层(5)的内壁与塑料内 层(1)的外壁复合在一起,金属层(5)的外壁与增强保温层(3)的内壁复合在一起,增强保 温层(3)的外壁与塑料外层(7)的内壁复合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柔性保温复合管,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强型柔性保温复合管,包括有塑料内层(1)及塑料外层(7),其特征在于塑料内层(1)与塑料外层(7)之间还复合有增强保温层(3)及金属层(5),相邻各层的内壁与外壁复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