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水上逃生系统,由座舱体、座椅、供氧装置、智能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浮球供气管、动力供应装置、排水装置、电动机、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座舱底座、活动链接、滚轮和运行轨道组成,其特点是:能够在船只遇险时,迅速将遇险者屏蔽在能够为其提供氧气的抗压外壳内部,并通过预先设计的轨道使遇险者在该逃生系统的保护下迅速脱离船体并浮上水面。其优点为,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为操作,减小了遇险者的逃生难度,能够快速、安全、高效的应对各种水上灾难。(*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上逃生系统,特别是一种在发生沉船事故时,能够使船员 快速、安全的脱离危险境况的智能水上逃生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船只在交通运输业、渔业、旅游业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由 于水上情况复杂多变,船只在水面上行驶常常带有安全隐患,当发生水上事故时,通常应用 救生设备来保护船员的生命安全。现在,应用于水上救援的救生设备主要有救生衣、救生氧 气瓶和救生艇等,这些水上救生设备不仅自动化程度低,而且在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上存 在很多的局限性。传统的救生艇很难抵挡风浪的袭击,往往不能满足救生的需要;一般的穿 救生衣或戴救生氧气瓶的救生方式则要把人体暴露在水中,这不仅增加了危险性,而且在 天气较为寒冷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救生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智能水上逃生系统,这种智能水上逃生系统能够 在船只遇险时,迅速将遇险者屏蔽在能够为其提供氧气的抗压外壳内部,并通过预先设计 的轨道使遇险者在该逃生系统的保护下迅速脱离船体并浮上水面,从而达到快速、安全、高 效的应对各种水上灾难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智能水上逃生系统,由座舱体、座椅、供氧装置、智能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浮球 供气管、动力供应装置、排水装置、电动机、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座舱底座、活动链接、滚轮 和运行轨道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座舱体的前面设有座舱门,其为单扇侧开门结构,座舱 门的边缘处设有耐压密封圈,在座舱门的上部设有视窗,在视窗的上方座舱门上设有照明 灯;座椅安装在座舱体的内部舱室内,所述座椅的底部设有滑动导轨,座椅沿滑动导轨前 后移动,并在安全情况下位于滑动导轨的前端,供氧装置设置在座椅的右侧;智能控制器、 压力传感器和浮球供气管均安装在座舱体的顶部,动力供应装置安装在座舱体的内部舱室 内,排水装置安装在座舱体的底部,电动机安装在座舱体内部舱室的后部位置,在座舱体的 两翼外壁上设有螺旋桨滑动轨道,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固定在螺旋桨滑动轨道上,并在安 全情况下折叠在座舱体外壁上的螺旋桨凹槽内,螺旋桨转向控制手柄设置在座椅的右扶手 上;在座舱体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座舱底座和活动链接,活动链接位于座舱底座之间位置,座 舱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滚轮与运行轨道相接触,运行轨道铺设在船舱地板上;在安全情 况下,该逃生系统通过活动链接活动固定在运行轨道上,在发生沉船事故情况下,活动链接 打开,该逃生系统在电动机的驱动下沿运行轨道移动并脱离船体。本技术所述的供氧装置由氧气罐、连接管和呼吸面罩组成,呼吸面罩通过连 接管与氧气罐相连通,氧气罐放置在座椅的右侧,呼吸面罩放置在座椅的右扶手上。本技术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内部含有单片机芯片。本技术所述的座舱体的顶部还安装有求救信号发射器,求救信号发射器的内 部含有单片机芯片。本技术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为水压力传感器。本技术所述的浮球供气管由双孔气管和浮球组成,所述的双孔气管为两个单 气管组成的双气道管,双孔气管的一端连接浮球,其另一端安装在座舱体的顶部并与座舱 体的内部舱室相连通。 本技术所述的动力供应装置由储电瓶和人工发电装置构成,储电瓶设置在座 舱体内部舱室的后下方位置,人工发电装置设置在座椅的左扶手上;当储电瓶工作时,由储 电瓶为逃生系统提供电能,当启动人工发电装置时,由人力发电为逃生系统提供电能。本技术所述的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由扇叶轮、纵向转向轴、支架、叶片驱动电 动机、纵向转向电动机、横向转向轴和横向转向电动机组成,扇叶轮通过纵向转向轴固定在 支架上,叶片驱动电动机安装在扇叶轮的中部转轴处,纵向转向电动机安装在纵向转向轴 的前端,支架的底座下部设有横向转向轴,横向转向电动机安装在支架的底座内部,并位于 横向转向轴的上部位置。本技术所述座舱体的外形为鸡蛋形,所述的座舱体是由抗压材料制成。本技术所述的视窗由透明抗压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能够通过运行轨道使遇险者在该逃生系统的保护下迅速脱离船体并浮上水 面,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为操作,减小了遇险者的逃生难度;(2)将遇险者完全屏蔽在座舱体的内部舱室内,提高了水上救援的安全性;(3)储电瓶供电与手动发电供电相结合,提高了该逃生系统的适用范围;(4)氧气罐供气与浮球供气气管供气,两种供气方式相结合,供氧更充足;(5)逃生的工程中,求救信号发射器能够发出求救信号,为成功救援提供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打开座舱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座椅及滑动导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座椅及滑动导 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在逃生系统上行运动时、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展开时,本技术的后视 结构示意图;图10是在逃生系统上行运动时、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展开时,本技术的俯视 结构示意图;图11是在逃生系统前行运动时、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展开时,本技术的主视 运行状态示意图;图12是在逃生系统前行运动时、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展开时,本技术的俯视 运行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2所示,本智能水上逃生系统,由座舱体1、座椅5、供氧装置6、智能控 制器19、压力传感器9、浮球供气管7、动力供应装置11、排水装置8、电动机27、三维旋转水 下螺旋桨12、座舱底座4、活动链接16、滚轮13和运行轨道14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座舱 体1的前面设有座舱门2,其为单扇侧开门结构,座舱门2的边缘处设有耐压密封圈10,在 座舱门2的上部设有视窗3,在视窗3的上方座舱门2上设有照明灯17 ;座椅5安装在座舱 体1的内部舱室内,所述座椅5的底部设有滑动导轨20,座椅5沿滑动导轨20前后移动,并 在安全情况下位于滑动导轨20的前端,供氧装置6设置在座椅5的右侧;智能控制器19、压 力传感器9和浮球供气管7均安装在座舱体1的顶部,动力供应装置11安装在座舱体1的 内部舱室内,排水装置8安装在座舱体1的底部,电动机27安装在座舱体1内部舱室的后 部位置,在座舱体1的两翼外壁上设有螺旋桨滑动轨道15,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固定在 螺旋桨滑动轨道15上,并在安全情况下折叠在座舱体1外壁上的螺旋桨凹槽28内,螺旋桨 转向控制手柄29设置在座椅5的右扶手上;在座舱体1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座舱底座4和活 动链接16,活动链接16位于座舱底座4之间位置,座舱底座4的底部安装有滚轮13,滚轮 13与运行轨道14相接触,运行轨道14铺设在船舱地板上;在安全情况下,该逃生系统通过 活动链接16活动固定在运行轨道14上,在发生沉船事故情况下,活动链接16打开,该逃生 系统在电动机27的驱动下沿运行轨道14移动并脱离船体。所述的供氧装置6由氧气罐、 连接管和呼吸面罩组成,呼吸面罩通过连接管与氧气罐相连通,氧气罐放置在座椅5的右 侧,呼吸面罩放置在座椅5的右扶手上。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内部含有单片机芯片。所述的 座舱体1的顶部还安装有求救信号发射器,求救信号发射器的内部含有单片机芯片。所述 的压力传感器9为水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浮球供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水上逃生系统,由座舱体(1)、座椅(5)、供氧装置(6)、智能控制器(19)、压力传感器(9)、浮球供气管(7)、动力供应装置(11)、排水装置(8)、电动机(27)、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座舱底座(4)、活动链接(16)、滚轮(13)和运行轨道(14)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座舱体(1)的前面设有座舱门(2),其为单扇侧开门结构,座舱门(2)的边缘处设有耐压密封圈(10),在座舱门(2)的上部设有视窗(3),在视窗(3)的上方座舱门(2)上设有照明灯(17);座椅(5)安装在座舱体(1)的内部舱室内,所述座椅(5)的底部设有滑动导轨(20),座椅(5)沿滑动导轨(20)前后移动,并在安全情况下位于滑动导轨(20)的前端,供氧装置(6)设置在座椅(5)的右侧;智能控制器(19)、压力传感器(9)和浮球供气管(7)均安装在座舱体(1)的顶部,动力供应装置(11)安装在座舱体(1)的内部舱室内,排水装置(8)安装在座舱体(1)的底部,电动机(27)安装在座舱体(1)内部舱室的后部位置,在座舱体(1)的两翼外壁上设有螺旋桨滑动轨道(15),三维旋转水下螺旋桨(12)固定在螺旋桨滑动轨道(15)上,并在安全情况下折叠在座舱体(1)外壁上的螺旋桨凹槽(28)内,螺旋桨转向控制手柄(29)设置在座椅(5)的右扶手上;在座舱体(1)的底部外壁上设有座舱底座(4)和活动链接(16),活动链接(16)位于座舱底座(4)之间位置,座舱底座(4)的底部安装有滚轮(13),滚轮(13)与运行轨道(14)相接触,运行轨道(14)铺设在船舱地板上;在安全情况下,该逃生系统通过活动链接(16)活动固定在运行轨道(14)上,在发生沉船事故情况下,活动链接(16)打开,该逃生系统在电动机(27)的驱动下沿运行轨道(14)移动并脱离船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东超,
申请(专利权)人:姜东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