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坚强专利>正文

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51351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涉及的是一种复合人造羽毛片及其制成的羽毛球,特别是涉及该人造羽毛片制成的羽毛球制作工艺、仿真程度、飞行特性、都类同于天然羽毛制成的羽毛球,其耐打性优于天然羽毛的羽毛球。由复合人造羽毛片、球托组成;复合人造羽毛片包括人造羽片一、人造羽片二和人造羽杆;人造羽片一和人造羽片二通过粘合或热压合方式纵向包在人造羽杆上部,构成复合人造羽毛片,若干根复合人造羽毛片的人造羽杆下部装插在球托中,由加强线圈通过胶粘合为一整体。所述复合人造羽毛片由两片相同材料或不相同材料的人造羽片一和人造羽片二通过粘合或热压合方式将人造羽杆纵向包夹于其中。(*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涉及的是一种复合人造羽毛片及其制 成的羽毛球,特别是涉及该人造羽毛片制成的羽毛球制作工艺、仿真程度、飞行特性、都类 同于天然羽毛制成的羽毛球,其耐打性优于天然羽毛的羽毛球。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羽毛球制作都采用天然鹅、鸭毛,但随着羽毛球运动越来越普及,参与人 员越来越多,而鹅、鸭资源越来越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此项运动的需求。因此用于制作 羽毛球的天然鹅、鸭羽毛片的价格越来越高,而且天然羽毛的羽毛球在运动中反复被强力 击打时,最易损坏的就是羽毛,任意一根人造羽杆被打断或羽毛被打散扩张,都会影响羽毛 球正常飞行而遭废弃。这种价格高且不耐用的天然羽毛球现状。使消费者参与运动时消耗 很大,经济负担较重,从而影响羽毛球运动更广泛的普及发展。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人工 合成材料来制作耐用而且飞行性能、击打球感、及外观形态、类同于天然羽毛球的羽毛球。目前已投入使用的一次成型的尼龙羽毛球飞行性能、及球感、外观形态、与天然羽 毛球相比存在不少缺憾,所以一直未能广泛使用普及。近年也有不少专利涉足人造羽毛及其制作的羽毛球,这些专利所述的人造羽毛制 成的羽毛球都存在各种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只能停留于理论上不能形成实用产品走向 市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 是制成一种工艺简单,形态、重量、弹性类同于天然羽毛,强度及韧性优于天然羽毛的复合 人造羽毛片及由该羽毛片制成的羽毛球,其外观、形态、重量、球感飞行性能都类同于天然 羽毛球,其耐打度、性价比优于天然羽毛球。本技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具有复合 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由复合人造羽毛片、球托组成;复合人造羽毛片包括人造羽片一、人造 羽片二和人造羽杆;人造羽片一和人造羽片二通过粘合或热压合方式纵向包在人造羽杆上 部,构成复合人造羽毛片,若干根复合人造羽毛片的人造羽杆下部装插在球托中,由加强线 圈通过胶粘合为一整体。加强线圈的制作工艺方法类用于天然羽毛球的方法,扎线打结后 用胶水固定于人造羽杆与线圈之间。所述复合人造羽毛片由两片相同材料或不相同材料的人造羽片一和人造羽片二 通过粘合或热压合方式将人造羽杆纵向包夹于其中。所述人造羽片一和人造羽片二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发泡材料或无仿布材料制成。所述人造羽片一和人造羽片二之间通过粘合或热压合方式将加强线横向及人造 羽杆纵向包夹复合其中,起复合加强作用。所述复合人造羽毛片中的人造羽杆是由尼龙或聚丙烯材料注塑而成,下部截面为“ + ”字形,上部过渡为矩形,或下部截面为“工”字形,上部过渡为矩形,整体为下大上小的异 型结构。所述人造羽片一和人造羽片二的外形尺寸完全一致。所述复合人造羽毛片设置为12-16根。所述球托由两层结构组成,其中上层为高分子复合发泡材料,下层为天然软木或 复合天然颗粒软木。所述球托由三层结构组成,其中上层为高分子复合发泡材料,中层为复合天然颗 粒软木,下层为天然软木,或上层为天然软木中层为高分子复合发泡材料,下层为天然软 木。所述若干根复合人造羽毛片上部设置有一道串扎线圈,将若干根复合人造羽毛片 连成一体,起加强作用。所述球托外部包裹有人造革层。本技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采用复合人造羽 毛片制作羽毛球的制作工艺,可用目前天然羽毛球的生产制作工艺。本技术制作出来 的羽毛球其外观形态、重量、口径、球感、击球时的声音及飞行特性均类同于天然羽毛球,其 耐用度优于天然羽毛球。可用于室内比赛及训练用球为将来更普及提高羽毛球运动带来了 新的产品。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示意图。图2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的复合人造羽毛片示意图。图3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的复合人造羽毛片A-A剖视图。图4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的复合人造羽毛片的人造羽杆B-B剖视图。图5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的复合人造羽毛片的人造羽杆C-C剖视图实 施例1。图6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的复合人造羽毛片的人造羽杆C-C剖视图实 施例2。图7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的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球托实施例1。图8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的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球托实施例2。图9是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的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球托实施例3。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9,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由复合人造羽毛片4、球托1组成;复 合人造羽毛片4包括人造羽片一(4-3)、人造羽片二(4-2)和人造羽杆(4-1);人造羽片一 (4-3)和人造羽片二(4-2)通过粘合或热压合方式纵向包在人造羽杆(4-1)上部,构成复合 人造羽毛片,若干根复合人造羽毛片的人造羽杆(4-1)下部装插在球托中,由加强线圈(3) 通过胶粘合为一整体。所述复合人造羽毛片4由两片相同材料或不相同材料的人造羽片一(4-3)和人造羽片二(4-2)通过粘合或热压合方式将人造羽杆(4-1)纵向包夹于其中。所述人造羽片一(4-3)和人造羽片二(4-2)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发泡材料或无仿 布材料制成。所述人造羽片一(4-3)和人造羽片二(4-2)之间通过粘合或热压合方式将加强线 (4-4)横向及人造羽杆(4-1)纵向包夹复合其中,起复合加强作用。所述复合人造羽毛片(4)中的人造羽杆(4-1)是由尼龙或聚丙烯材料注塑而成, 下部截面为“ + ”字形,上部过渡为矩形,或下部截面为“工”字形,上部过渡为矩形,整体为 下大上小的异型结构。所述人造羽片一(4-3)和人造羽片(4-2)的外形尺寸完全一致。所述复合人造羽毛片(4)设置为12-16根。所述球托(1)由两层结构组成,其中上层为高分子复合发泡材料层(1-1),下层为 天然软木层或复合天然颗粒软木层(1-2)(见附图7)。所述球托(1)由三层结构组成,其中上层为高分子复合发泡材料层(1-1),中层 为复合天然颗粒软木层(1-2),下层为天然软木层(1-4)(见附图9),或上层为天然软木层 (1-3),中层为高分子复合发泡材料层(1-1),下层为天然软木层(1-4)(见附图8)。所述若干根复合人造羽毛片(4)上部设置有一道串扎线圈(5),将若干根复合人 造羽毛片(4)连成一体,起加强作用。所述球托⑴外部包裹有人造革层⑵。参照附图1 9,复合人造羽毛片(4)(见图2)由人造羽片一(4-3)(正视图的底 层)及人造羽片二(4-2)正视图的面层,以及加强线(4-4)和人造羽杆(4-1)组成,其中人 造羽片一(4-3)及人造羽片二(4-2)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发泡片状材料制成也可由无仿布制 成。加强线(4-4)由纤维线组成,人造羽杆(4-1)由高分子复合材料,例如尼龙、聚丙烯注 塑而成,单棵人造羽杆截面为实心“ + ”字形(见图5)或实心“工”字形(见图6)人造羽杆 根部至顶端的截面积由大至小且向外弯2 3毫米的斜锥形,其中部至顶端部(与羽毛接 触部分)逐渐过渡为实心矩形(见图4),此形态便于扩大人造羽杆与羽片的接触面积,增加 接合强度。人造羽片一(4-3)和人造羽片二(14-2)通过胶粘或热压合或同时使用的方式 将人造羽杆(4-1)纵向和加强线(4-4)横向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复合人造羽毛片的羽毛球,其特征在于由复合人造羽毛片、球托组成;复合人造羽毛片包括人造羽片一、人造羽片二和人造羽杆;人造羽片一和人造羽片二通过粘合或热压合方式纵向包在人造羽杆上部,构成复合人造羽毛片,若干根复合人造羽毛片的人造羽杆下部装插在球托中,由加强线圈通过胶粘合为一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坚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坚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