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美娟专利>正文

一种内转子型马达定子的直接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51039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转子型马达定子的直接绕线装置包括机座、支持臂,分度盘、往复移动机构、可编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绕线驱动机构、绕线嘴、绕线臂;该绕线驱动机构枢接在支持臂上,支持臂固接在机座上;绕线嘴、绕线臂与绕线驱动机构配合。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马达定子安装在分度盘的上立柱上,绕线驱动机构、绕线臂伸入马达定子的转动孔内,绕线驱动机构带动绕线臂转动,绕线臂上的出线管运动轨迹为椭圆形,绕绕臂的运动完成绕线动作。故它能有效地进行直接绕线,工作效率高,匝数准确。应用该绕线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绕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转子型马达定子的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内转子型马达的定子槽形特殊之处由外向中轴收敛, 槽口窄,跨槽布线,定子空间狭小是限制内转子型马达直接绕线技术开发的 最大因素。现有一类内转子型马达直接绕线装置,采用往复运动及偏转机 构工作,其绕线工作轨迹是一矩形,受多种因素制约,现仅少量应用在二极串励马达(或一些定子槽口特宽的多极步进马达)直接绕线工作上;参考 一些专利文献,方案大同小异,或用喷嘴,或用辅助勾,叉或其组合,其 结构总是回避相对狭小的定子空间,在速度,质量等方面难得突破,故严 格说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内转子型马达直接绕线装置,尤其是无法应用到 窄槽口的内转子型交流感应马达上。显然这是业界长期悬而未决的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转子型马达定子的直接绕线装置, 它能有效地进行直接绕线,所绕线包整齐紧凑,利于优化和提高内转子型 马达各项技术特性指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内转子型马达定子的直接绕线装置,包 括机座、支持臂,分度盘、往复移动机构、可编程控装置,其特殊之处在 于还包括一绕线驱动机构、绕线嘴、绕线臂;该绕线驱动机构枢接在支持臂上,支持臂固接在机座上;绕线嘴、绕线 臂与绕线驱动机构配合。所述一种内转子型马达定子的直接绕线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 绕线驱动机构包括可回转腔体、在可回转腔体下端内側的内伞形齿轮、固 定轴上传动伞形齿轮、与传动伞形齿轮配合的曲柄;固定轴与可回转腔体 枢接,曲柄枢接在固定轴上,传动伞形齿轮枢接在固定轴上与内伞形齿轮 啮合,传动伞形齿轮与曲柄的圆锥形齿轮配合;绕线嘴与固定轴固定联接, 固定轴与可回转腔体枢接;中空固定轴与可回转腔体枢接,并与支持臂固 定联接;可回转腔体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绕线臂上设有直线槽,绕线臂上装 有出线管;绕线臂从可回转腔体的导向槽中伸出,直线槽与导向柱滑动配 合,曲柄的销轴与直线槽配合。所述一种内转子型马达定子的直接绕线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 绕线驱动机构包括可回转腔体、设置在可回转腔体下端内侧的内圆柱齿轮、 固定在固定轴上传动齿轮组、曲柄;绕线嘴与固定轴固定联接,固定轴与 可回转腔体枢接;中空固定轴与可回转腔体枢接,并与支持臂固定联接;可回转腔体上有导向槽, 一导向座安装在可回转腔体内并与可回转腔 体枢接,绕线臂与导向座滑动配合,绕线臂由导向槽中伸出,曲柄的销轴 与绕线臂上的销轴孔配合。本技术一种内转子型马达定子的直接绕线装置,由于采 这样的 结构,马达定子安装在分度盘的上立柱上,绕线驱动机构、绕线臂伸入马 达定子的转动孔内,绕线驱动机构带动绕线臂转动,绕线臂上的出线管运动轨迹为椭圆形,绕绕臂的运动完成绕线动作。故它能有效地进行直接绕 线,工作效率高,匝数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和绕线准备示意。 图2是图1的绕线方法笫一步骤;^定子。图3是图1的绕线方法第二步骤移动吻合,第三步骤漆包线头固定在 立柱上。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绕线驱动机构剖视图。图5是图4中绕线驱动机构带动绕线臂转动的椭圆轨迹示意图,绕线臂运行在定子外部区间c2时的伸长状态。图6是图4中绕线驱动机构带动绕线臂转动的椭圆轨迹示意图,绕线臂运行在定子内径区间c3时的缩短状态。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绕线驱动机构剖视图。图8是图7中绕线驱动机构带动绕线臂转动时的椭圆轨迹产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一种内转子型马达定 子的直接绕线装置主要包括机座1,支持臂2,分度盘3,往复移动机构4, 调速马达,步进马达和绕线驱动机构,绕线嘴6、绕线臂7、可编程控制装 置。绕线臂7与绕线驱动机构配合,绕线驱动机构带动绕线嘴6转动,绕线臂7 端部的出线管72运行轨迹呈椭圆形。所述绕线驱动机构包括可回转腔体5、绕线嘴6、设置在可回转腔体5 下端内侧的内伞形齿轮51、固定轴54上的传动伞形齿轮52、与传动伞形 齿轮52配合的曲柄53;固定轴54与可回转腔体5枢接,曲柄53与固定 轴54枢接,传动伞形齿轮52枢接在固定轴54上与内伞形齿轮51啮合, 传动伞形齿轮52与曲柄53的圆锥形齿轮配合;曲柄53的一面装有销轴 531。中空固定轴541与可回转腔体枢接,并固定在支持臂2上。绕线嘴6与固定轴54固定联接,固定轴54与可回转腔体5枢接;如 图2、图3所示,绕线嘴6是对称的左右两个嘴体。可回转腔体5框架上跨装有二导向柱71。直线槽73与导向柱71滑动 配合,直线槽73上设有绕线臂7,绕线臂7上装有出线管72,绕线臂7从 可回转腔体5上的导向槽中伸出,曲柄53的销轴531与直线槽73配合。分度盘3设置在往复移动机构的移动座4上,分度盘3上有立柱31;漆包线f9经中空定轴541的导线腔,进入可回转腔体5内腔,与绕线 臂7上的出线管72配合。参考图3,图4,图5,马达M的皮带轮经皮带拖动可回转腔体5转动, 可回转腔体上的内伞形齿轮51,传动伞形齿轮52、曲柄53的圆锥形齿轮 依次传动,直线槽73连绕线臂7在导向柱71上往复运动。由图5状态过渡到图6状态,传动机构带着绕线臂7,出线管72顺 时针回转了 90° ,同时曲柄53和销轴531逆时针回转了 90° ,这样绕线臂 7,出线管72就后缩,避免撞击在定子8内壁上;再互转90° ,就是对称状态,因此在技术上实现了绕线臂7运行在定子外部区间c2时伸长而运行在 定子内径区间c3时缩短的椭圆轨迹目标。参照图5,图6, fl代表腔体外 壳运行轨迹,f84代表销轴531运行轨迹,而f85就代表出线管72运行轨 迹,类似椭圆。绕线咀6的外围尺寸均在绕线轨迹f85范围内。槽口设有对 称的左右护线柱,用支架单向固定在工作平台1上,与绕线嘴6的左右侧 面一起,共同规范动态漆包线的空间位置。由可编程控器和相关步进马达或伺服马达分别执行所述传动机构主 运动和分度盘系统3回转运动及移动座4的往复排线运动。绕线方法是第一步骤,将待绕线马达定子8依箭头方向^v导柱31 底部与绕线驱动机构同一几何轴线上;第二步骤,将马达定子8连内径的 待绕线磁极81依箭头方向移向与绕线嘴吻合;第三步骤,将事先穿入中空 定轴541,从由腹部输出的绕线臂7端部出线管72引出的漆包线头f9固定 在立柱31上;第四步骤,开机直接对磁极作快速绕线。当绕完一个磁极后 将马达定子磁极81与绕线嘴6暂时分离,待将分度盘3转过未绕线磁极再 与之吻合然后反方向绕线,如此反复进行直到该相绕組连续绕线完成。所述将待绕线定子8放入立柱31底部与绕线驱动机构同一几何轴线 上是相对位移,就是说也可以将绕线驱动机构导入待绕线定子8内径中部 同一几何轴线上。 实施例2如图7、图8所示,所述绕线驱动机构包括可回转腔体5,绕线嘴6, 设置在可回转腔体下端内侧的内圆柱齿轮5A、固定在固定轴M上传动圆柱 齿轮组5B、曲柄53;绕线嘴6与固定轴54固定联接,固定轴54与可回转8腔体5枢接;可回转腔体5上有导向槽5C1,导向槽内有导向座5C安装在可回转腔 体5框架上,绕线臂7与导向座5C滑动配合,绕线臂7从导向槽5C1中伸 出,导向座5C与可回转腔体5枢接,曲柄53的销轴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转子型马达定子的直接绕线装置,包括机座、支持臂,分度盘、往复移动机构、可编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绕线驱动机构、绕线嘴、绕线臂;    该绕线驱动机构枢接在支持臂上,支持臂固接在机座上;绕线嘴、绕线臂与绕线驱动机构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美娟
申请(专利权)人:谭美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