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5066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有壳体和转轴,在壳体上设有油口,在转轴内设有油道,所述壳体上的油口与转轴内的油道相接通处安装有浮动耐磨定环,浮动耐磨定环与转轴之间为缝隙配合,在浮动耐磨定环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两端安装有密封圈。液压介质通过油口进入或输出,经浮动耐磨定环的环槽及通油径向孔到达转轴,其中旋转密封封住壳体与浮动耐磨定环间的缝隙,确保液压介质在此没有流量损失;浮动耐磨定环与转轴间的缝隙非常小,泄露也非常小,当压力介质通过该处两等长环形缝隙流出时,使该缝隙处形成流体静压支承,由于密封圈有弹性,所以该浮动耐磨定环相对于转轴处于浮动状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
技术介绍
如果在高速旋转的装置上装有液压缸,向其输送介质则需要用到旋转接头。目前液压旋转接头没有形成标准化,国内产品不成熟。如图l所示为现有密封圈式液压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它是在有油口 4的壳体1处与转轴2之间安装有密封圈7,它的缺点是由于高压旋转密封的线速度在0. 2m/s lm/s,所以这种形式的液压旋转接头的最高转速通常只适应90 640r/min,其中工作压力30Mpa时为90r/min, 20Mpa时为200r/min, 10Mpa时为640r/min ;当转速超过上限时,密封圈会快速磨损,造成液压旋转接头失效,故只能满足低速旋转,且其寿命短。如图2所示为现有间隙密封式液压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它是在转轴2与壳体1之间采用间隙式配合密封,它的缺点是制造工艺难度大,且不可靠,泄漏大;由于传送的液压介质的压力是依靠壳体与转轴之间的缝隙保持,必须使壳体与转轴的配合间隙非常小。同时对壳体与转轴配合面的圆度、直线度以及壳体两端轴承定位孔间的同心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才有可能达到较理想的工作状态。而实际目前的工艺较难满足设计的要求,造成这种形式的液压旋转接头易出现偏心磨损,油液污物易引起转轴与壳体间卡死,否则只能靠放大间隙,但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泄漏量很大,造成系统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包括壳体和转轴,在壳体上设有油口 ,在转轴内设有油道,所述壳体上的油口与转轴内的油道相接通处安装有浮动耐磨定环,浮动耐磨定环与转轴之间为缝隙配合,在浮动耐磨定环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两端安装有密封圈。 在所述浮动耐磨定环的中部通油径向孔,该通油径向孔分别与油口和油道相通。 在所述壳体的端部设有端盖。 在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泄油口。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液压介质通过油口进入(或输出),经浮动耐磨定环的环槽及通油径向孔到达转轴,由转轴输送到旋转装置机构的液压系统元件的接口 ,其中旋转密封封住壳体与浮动耐磨定环间的缝隙,确保液压介质在此没有流量损失;浮动耐磨定环与转轴间的缝隙非常小,泄露也非常小,当压力介质通过该处两等长环形缝隙流出时,使该缝隙处形成流体静压支承,并且该缝隙高度远小于壳体与浮动耐磨定环间的缝隙高度,由于密封圈有弹性,所以该浮动耐磨定环相对于转轴处于浮动状态;同时,浮动耐磨定环与转轴缝隙间流出的液压介质,经浮动耐磨定环上的泄油通道流向旋转接头的泄油口,向外排回系统。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密封圈式液压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间隙密封式液压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局部放大图。 图中1-壳体、2-转轴、3-端盖、4-油口 、5-泄油口 、6-轴承、7_密封圈、8_浮动耐磨定环、9_油道、10_通油径向孔、11_泄油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3和图4,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有壳体1和转轴2,在壳体1的端部设有端盖3,在壳体1上设有油口 4,在壳体1的一侧设有泄油口 5,在转轴2内设有油道9,在所述壳体1上的油口 4与转轴2内的油道9相接通处安装有浮动耐磨定环8,浮动耐磨定环8与转轴2之间为缝隙配合,在浮动耐磨定环8与壳体1之间的缝隙两端安装有密封圈7。液压介质通过油口 4进入(或输出),经浮动耐磨定环8的环槽及通油径向孔10到达转轴2内的油道9,由转轴2内的油道9输送到旋转装置机构的液压系统元件的接口,其中旋转密封封住壳体1与浮动耐磨定环8间的缝隙,确保液压介质在此没有流量损失;浮动耐磨定环8与转轴2间的缝隙非常小,泄露也非常小,当压力介质通过该处两等长环形缝隙流出时,使该缝隙处形成流体静压支承,并且该缝隙高度远小于壳体1与浮动耐磨定环8间的缝隙高度,由于密封圈7有弹性,所以该浮动耐磨定环8相对于转轴2处于浮动状态;同时,浮动耐磨定环8与转轴2缝隙间流出的液压介质,经浮动耐磨定环8上的泄油通道11流向旋转接头和壳体1上的泄油口 5,向外排回系统。 当液压旋转接头工作时,即转轴2随旋转机构转动时,由于浮动耐磨定环8与转轴2间形成了流体静压支承,所以它们之间相互不接触,只产生粘性的流体摩擦,同时由于该流体摩擦远小于密封圈7处的摩擦力,故转轴2转动,浮动耐磨定环8浮动保持不动;另外,浮动耐磨定环8还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即一旦出现污物造成转轴2与浮动耐磨定环8卡死,浮动耐磨定环8将与壳体1间做相对旋转,确保壳体1的稳定,此时,旋转密封圈7将起到短时维持工作状态,液压旋转接头不会立即失效,更换或维修浮动耐磨定环8组件后,液压旋转接头即可恢复正常工作。 该液压旋转接头的工作压力取决于密封圈7,可达30 40Mpa,转速取决于转轴2与浮动耐磨定环8间的工作状态,可达3000 10000r/min,由上所述,该技术是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的液压旋转接头。权利要求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包括壳体和转轴,在壳体上设有油口,在转轴内设有油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上的油口与转轴内的油道相接通处安装有浮动耐磨定环,浮动耐磨定环与转轴之间为缝隙配合,在浮动耐磨定环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两端安装有密封圈。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其特征是在所述浮动耐磨定环的中部通油径向孔,该通油径向孔分别与油口和油道相通。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的端部设有端盖。4.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泄油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有壳体和转轴,在壳体上设有油口,在转轴内设有油道,所述壳体上的油口与转轴内的油道相接通处安装有浮动耐磨定环,浮动耐磨定环与转轴之间为缝隙配合,在浮动耐磨定环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两端安装有密封圈。液压介质通过油口进入或输出,经浮动耐磨定环的环槽及通油径向孔到达转轴,其中旋转密封封住壳体与浮动耐磨定环间的缝隙,确保液压介质在此没有流量损失;浮动耐磨定环与转轴间的缝隙非常小,泄露也非常小,当压力介质通过该处两等长环形缝隙流出时,使该缝隙处形成流体静压支承,由于密封圈有弹性,所以该浮动耐磨定环相对于转轴处于浮动状态。文档编号F16L27/087GK201448539SQ200920057248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赵卫江 申请人:韶关市卫士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液压旋转接头,包括壳体和转轴,在壳体上设有油口,在转轴内设有油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上的油口与转轴内的油道相接通处安装有浮动耐磨定环,浮动耐磨定环与转轴之间为缝隙配合,在浮动耐磨定环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两端安装有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江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卫士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