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延亮专利>正文

立体车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47249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立体车位,为了克服现有立体车库存在的结构复杂、造价高,遇到停电的情况无法正常使用等问题而设计的。位于载车板两侧的立柱通过支撑体固定在地上;在两立柱上,沿纵向分别设有与载车板升降配合的滑轨,在载车板上位于汽车两驱动轮停车位置下方的开口内,设有一对滚动摩擦轴,每个滚动摩擦轴的轴向与汽车驱动轮的轴向相互平行,并通过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动力,使驱动轮与滚动摩擦轴传动连接,再通过与滚动摩擦轴传动连接的转角构件与两立柱上的升降组件升降传动连接,使载车板与滑轨升降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及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易操作,应用广泛。充分利用汽车自身的发动机动力传输作为载车盘的升降动力。实现了增加立体停车车位的目的。可有效的缓解车位紧张、停车难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停车车位,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立体停车车位。技术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公车还是私家车的数量都在翻倍 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然而,与车辆迅猛增长的势头相比,停车场地问题已突显,车位紧 张、停车难已成为有车族的一大烦恼。为了利用有限空间,已出现了利用外部动力源设计的 立体车库,但此种结构的立体车库存在结构复杂、造价高,而且遇到停电的情况存在无法正 常使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立体车库存在的结构复杂、造价高,而且遇到停电情况 无法正常使用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立体车位,它主要包括位于载车板两侧的立柱,所述立柱 通过支撑体固定在地上;在两立柱上,沿纵向分别设有与载车板升降配合的滑轨,在所述载 车板上位于汽车两驱动轮停车位置下方的开口内,设有一对滚动摩擦轴,每个滚动摩擦轴 的轴向与汽车驱动轮的轴向相互平行,并通过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动力,使驱动轮与滚动摩 擦轴传动连接,再通过与滚动摩擦轴传动连接的转角构件与两立柱上的升降组件升降传动 连接,使载车板与滑轨升降滑动配合。本技术的特点及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易操作,应用广泛。 充分利用汽车自身的发动机动力传输作为载车板的升降动力。实现了增加立体停车车位的 目的。解决了外接动力源给施工以及停电等情况所带来的不便。有效的缓解了车位紧张、 停车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立体车位,它主要包括位于载车板2两侧的立柱4,所述立柱4通过支撑 体1固定在地上;在两立柱4上,沿纵向分别设有与载车板2升降配合的滑轨3,在所述载车 板2上位于汽车两驱动轮停车位置下方的开口内,设有一对滚动摩擦轴5,每个滚动摩擦轴 5的轴向与汽车驱动轮的轴向相互平行,并通过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动力,使驱动轮与滚动摩 擦轴5传动连接,再通过与滚动摩擦轴5传动连接的转角构件与两立柱4上的升降组件升 降传动连接,使载车板2与滑轨3升降滑动配合所述转角构件由伞齿轮和锥齿轮组合而成;所述升降组件,采用丝杠升降组件。实施例1将位于载车板2两侧的立柱4,通过支撑体1用地脚螺栓固定在地上。 在没有泊车的情况下,载车板2位于地平面上,在载车板2的进车口侧最好铺设斜 踏板。 需要泊车时,将汽车两驱动轮停在载车板2上两开口内的滚动摩擦轴5上后刹车, 此时已将被动轮锁住。再通过挂前行挡/倒档,将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动力经驱动轮传递给 滚动摩擦轴5及与滚动摩擦轴5连接的转角构件(伞齿轮和锥齿轮组合而成),通过上述传 动机构的正向/反向旋转,驱使两立柱5上的丝杠升降组件上旋/下旋,以实现载车板2沿 滑轨3上升/下降。车位上升后,腾出的地面停车位又可泊另一辆车。实施例2为了能更有效的利用停车车位,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可将与载车板2升降配合 的带有升降组件和滑轨3的立柱4完全置于地下,使载车板2位于立柱的顶部刚好在地平 面上。在没有泊车的情况下,车位可作他用。需要泊车时,汽车两驱动轮停在载车板2上两开口内的滚动摩擦轴5上后,再通过 挂前行挡/倒档,驱动地下的丝杠升降组件,实现载车板2上升,腾出的地面停车位又可泊 另一辆车。放下车位时,只需反向挂档即可。其他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立体车位,它主要包括位于载车板(2)两侧的立柱(4),所述立柱(4)通过支撑体(1)固定在地上;在两立柱(4)上,沿纵向分别设有与载车板(2)升降配合的滑轨(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车板(2)上位于汽车两驱动轮停车位置下方的开口内,设有一对滚动摩擦轴(5),每个滚动摩擦轴(5)的轴向与汽车驱动轮的轴向相互平行,并通过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动力,使驱动轮与滚动摩擦轴(5)传动连接,再通过与滚动摩擦轴(5)传动连接的转角构件与两立柱(4)上的升降组件升降传动连接,使载车板(2)与滑轨(3)升降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构件由伞齿轮和锥齿轮组 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采用丝杠升降组件。专利摘要立体车位,为了克服现有立体车库存在的结构复杂、造价高,遇到停电的情况无法正常使用等问题而设计的。位于载车板两侧的立柱通过支撑体固定在地上;在两立柱上,沿纵向分别设有与载车板升降配合的滑轨,在载车板上位于汽车两驱动轮停车位置下方的开口内,设有一对滚动摩擦轴,每个滚动摩擦轴的轴向与汽车驱动轮的轴向相互平行,并通过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动力,使驱动轮与滚动摩擦轴传动连接,再通过与滚动摩擦轴传动连接的转角构件与两立柱上的升降组件升降传动连接,使载车板与滑轨升降滑动配合。本技术的特点及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易操作,应用广泛。充分利用汽车自身的发动机动力传输作为载车盘的升降动力。实现了增加立体停车车位的目的。可有效的缓解车位紧张、停车难的问题。文档编号E04H6/06GK201679254SQ20102014192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6日专利技术者苏延亮 申请人:苏延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立体车位,它主要包括位于载车板(2)两侧的立柱(4),所述立柱(4)通过支撑体(1)固定在地上;在两立柱(4)上,沿纵向分别设有与载车板(2)升降配合的滑轨(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车板(2)上位于汽车两驱动轮停车位置下方的开口内,设有一对滚动摩擦轴(5),每个滚动摩擦轴(5)的轴向与汽车驱动轮的轴向相互平行,并通过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动力,使驱动轮与滚动摩擦轴(5)传动连接,再通过与滚动摩擦轴(5)传动连接的转角构件与两立柱(4)上的升降组件升降传动连接,使载车板(2)与滑轨(3)升降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延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延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