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锦隆专利>正文

光导构件和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1081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导构件和发光装置。此光导构件包含条状本体,而条状本体包含一内凹弧形的入光面、两外凸弧面分别耦接于内凹弧形的入光面的侧边、以及一出光面邻接于两外凸弧面。发光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导构件,还包括基于、发光元件位于基座上,光导构件遮覆于发光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导构件和发光装置,可以改善发光效能密切可控制输出光的聚集方向。(*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导构件和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的发光效能, 并可控制输出光的聚集方向的光导构件和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在发光装置上,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例如增加亮度、均勻发光、或将光线以最小的 损失自光源处传送至某处,通常会设置一光导构件。举例而言,在液晶显示器的应用上,其通常使用导光板作为光导构件,以用于导引 并调整光的路径,进而提供液晶显示器一均勻分布的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导构件和发光装置,其可改善发光效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导构件和发光装置,其可控制输出光的聚集 方向。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导构件,其包含条状本体,而条状本体包含一 内凹弧形的入光面、两外凸弧面分别耦接于内凹弧形的入光面的侧边、以及一出光面邻接 于两外凸弧面。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包含基座、位于基座上的发光元 件、以及至少一上述光导构件,其中光导构件遮覆于发光元件。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 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的立体图式;图4C为本技术-图4D为本技术-图4E为本技术-图5为本技术一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4:入光面;18:出光面;图I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导构件IOa的立体图式; 图IB为沿图IA所示的A-A’剖面线所得的光导构件IOa的剖面侧视图; 图2A和图2B分别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导构件的剖面侧视图; 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面侧视图; 图4A和图4B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导构件分别由正面和底面所显示-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导构件的正面俯视图 -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面侧视图 -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式; 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导构件的正面俯视图。16a、16b 外凸弧面; 20a 20h 平面;322、22’支撑件;26 平面底部;24、24,、24”固定支脚;28 内凹弧面; 32 基座; A-A\ D-D'剖面线;θ 夹角; 30a.30b.30c 发光装置;34 发光元件;B-B,对称面;C 接合处;10a、10b、10c、IOcU IOe 光导构件;12a、12b、12c、12d、12e、12e,条状本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列举一些实施例详述如下,其中相同的数字符号表示相同或具有相同 功能的元件,而所附的相关附图所示并未依据实际比例绘制,其作用仅在于表达本实用新 型的结构特征。当以下说明表示一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时,其可表示此元件为直接位于 另一元件的上面或可存有中间元件;同样地,当表示一元件为耦接至另一元件时,其可表示 此元件为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可存有中间元件。反之,当表示一元件直接位于另一元件 上或一元件直接耦接至另一元件时,则表示其间没有中间元件。以下提出许多具体细节,例如特定结构、成分、材料、尺寸、制程步骤及技术,以用 于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但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 离本申请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内可做各种的修改及变化,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将不受限于构成组件的数量、材料、形状及相关配置等,且所揭示的实施例仅为范例而已。 为了避免模糊本技术的焦点,所熟知的结构或制程步骤并未加以详述,但这并不影响 本技术的实施。首先,图I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导构件IOa的立体图式,而图IB为 沿图IA所示的A-A’剖面线所得的光导构件IOa的剖面侧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光导构件 IOa包含长度延伸方向L-L’为直线的条状本体12a,而所谓“长度延伸方向”指条状本体12a 的走向。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条状本体12a包含内凹弧形的入光面14、两外凸弧面16a 和16b分别耦接于内凹弧形的入光面14的侧边、以及出光面18邻接于两外凸弧面16a和 16b。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光导构件IOa的条状本体12a包含内凹弧形的入光 面14,因此有助于光线进入至光导构件IOa中,而外凸弧面16a和16b则有助于光线在条状 本体12a内进行反射,以提高光的使用率。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外凸弧面16a和16b 对条状本体12a内的光线的反射,也可在外凸弧面16a和16b的表面涂布适当的光反射材料层。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条状本体12a的出光面18包含复数个平面20a 20h平行 于条状本体12a的长度延伸方向L-L’,以增进光输出效率。而通过实际试验得知,当相邻的 复数个平面20a 20h间的夹角θ约介于145至165度时,则光导构件IOa将可提供较佳 的光输出效率。相邻的复数个平面20a 20h间的夹角θ可为相同或相异,且出光面18 所包含的复数个平面20a 20h的数量和各个宽度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而改变,本技术 并非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IB所示的光导构件IOa的剖面侧视图,光导构件IOa的条 状本体12a具有一对称面B-B’将内凹弧形的入光面14对分,而出光面18的复数个平面 20a 20h相对于此对称面B-B’而左右对称,如此光线将具有较为均勻的散布。另外,对 称面B-B’较佳为通过出光面18的复数个平面20a 20h中的两平面20a和20b的接合处 C0在本实施例中,两外凸弧面16a和16b、以及出光面18所包含的复数个平面20a 20h间的接合处大抵位于同一圆形图案的弧线上,但是本技术并非以此为限。条状本体12a可由任何合适的透光材质所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条状本体12a包 含塑料材质,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简称为PC),因而具有容易制造和加工等优 点。举例来说,使用者可根据其实际需求,而在条状本体12a的塑料材质中添加合适的颜色 染料、雾化粒子、和/或其他添加剂,以提供光导构件IOa的所欲达到的光效。参照图IA和图1B,光导构件IOa还包含突出于条状本体12a的支撑件22,而支撑 件22包含固定支脚24以用于连接于基座。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脚24较佳具有一平面底 部26以连接基座。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导构件IOa中,其条状本体12a与支撑件22为 一体成形,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条状本体12a和支撑件22则可为不同的构件。图2A和图2B分别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导构件的剖面侧视图,而 其中相同的数字符号代表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元件,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赘述,将不再多作说 明。参照图2A和图2B所示的光导构件IOb和10c,其和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导构件IOa 的差异仅在于条状本体12b和12c的出光面18可还包含一内凹弧面28,而此内凹弧面28 有助于使光线在此处集中输出。在光导构件IOb和IOc中,由于内凹弧面28位于出光面18 的不同位置,因此光线集中输出的方向也有所差异。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面侧视图。在此实施例中,发 光装置30a包含基座32、位于基座32上的发光元件34、以及用以遮覆发光元件34的光导 构件10a、10b、10c。参照图3所示的实施例,基座32例如为一电路板,而发光元件34则例 如为点光源的发光二极管。参照图3,光导构件10a、10b、10c利用支撑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锦隆魏瑞理陈育卿
申请(专利权)人:高锦隆魏瑞理陈育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