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点火器零秒点火实现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87859 阅读:5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燃气灶点火器零秒点火实现电路,包括电源、电源开关、自吸阀、热电偶、升压电路和高压包,电源开关和电源串联,自吸阀的线圈中间和热电偶一端连接,还包括微动开关、并联的电阻电容、第一、二、三晶体二极管和第一、二、三晶体三极管,微动开关一端连接所述串联的电源开关和电源的一端,微动开关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二、三晶体二极管的正极端,电源通过电源开关接通给电路供电,微动开关在机械旋钮下压时闭合,同时机械旋钮转动时压缩自吸阀打开气源,线路通过微动开关直接同时连接升压电路、高压包和延时电路,同时升压电路连接高压包,使电流瞬间一路到达高压包,同时另一路通过升压电路升压后到达高压包,从而实现燃气灶零秒点火。(*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点火领域,尤其是一种燃气灶点火器零秒点火实现电路
技术介绍
燃气灶在家庭使用中非常普及,一般燃气灶在接通气源时不能立即打火,造成了浪费与污染,若一般燃气灶在接通气源时即打火,自吸阀不能维持正常吸合,最终将导致气源关闭而不能持续燃火。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气灶点火器零秒点火实现电路,可实现零秒点火,并可有效维持燃火。 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燃气灶点火器零秒点火实现电路,包括电源、电源开关、自吸阀、热电偶、升压电路和高压包,电源开关和电源串联,自吸阀的线圈中间和热电偶一端连接,还包括微动开关、并联的电阻电容、第一、二、三晶体二极管和第一、二、三晶体三极管,微动开关一端连接所述串联的电源开关和电源的一端,微动开关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二、三晶体二极管的正极端,所述第一晶体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基极,所述并联的电阻电容两端分别并接在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上,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自吸阀的线圈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串联的电源开关和电源的一端,所述串联的电源开关和电源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热电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 闭合电源开关后,闭合微动开关,电流分两路其中一路电流经微动开关接通后分为两支路,一支路经第三晶体二极管至升压电路后流入高压包,另二支路经第二晶体二极管流入高压包,电流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快速流入高压包而快速放电,零秒点火成功;同时其中另一路电流经第一晶体二极管给电容充电(要求充电后,其放电经第三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后足够使第一晶体三极管导通),点火成功后微动开关断开,电容通过第四电阻与电阻开始放电,其中并联的电阻电容组成延时单元,电容通过第四电阻向第三晶体三极管放电,为第三晶体三极管提供一电流使其导通,第三晶体三极管导通后为第二晶体三极管提供一电流使其导通,第二晶体三极管导通后为提供一电流使其导通,导通后将提供的电流放大,从而使自吸阀线圈保持吸合;通过调节设置电阻与电容可设置延时单元的延时时间长短,本例的延时时间为10士3s,在点火开始时因热电偶电动势较弱,不足以使自吸阀线圈保持吸合,该电路避免了热电偶在刚加热时电动势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使自吸阀线圈吸合的放大电流,并延时了一段延时时间,使点火与自吸阀线圈维持吸合能正常进行,从而有效保持了气源接通;点火成功一段时间后,热电偶在延时时间内持续加热,当延时时间3结束,电容El放电结束,热电偶感受炉火温度后将产生一电动势继续维持自吸阀的线圈吸合,有效维持燃火。 当炉火因外界原因偏离炉头时,热电偶自身的温度缓慢散热,在短暂时间内不会因感应不到炉火而关闭自吸阀,减少了因外界原因而使自吸阀产生误关闭,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方便。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吸阀和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三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五电阻,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和所述第一晶体二极管的负极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阻。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气灶点火器设有机械旋钮,微动开关位于机械旋钮下方,该机械旋钮可下压后旋转,该机械旋钮下压时恰可压迫微动开关闭合,该机械旋钮上设有一顶针,机械按钮旋转时顶针压縮自吸阀而接通气源。 具体实施时,闭合电源开关后,下压并旋转机械旋钮,微动开关闭合,气源被打开,电流快速流入高压包,零秒点火成功;点火成功后放开机械旋钮,微动开关断开,延时电路中电容在延时时间内持续放电,维持自吸阀的线圈吸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晶体三极管和第三晶体三极管为NPN型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的第二晶体三极管为PNP型双极型晶体管。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源为至少一节电池,各电池连接供电,本例电源为1.5V干电池一节。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闭合电源开关后,闭合微动开关,电流分两路其中一路电流经微动开关接通后分为两支路,一支路经第三晶体二极管至升压电路后流入高压包,另二支路经第二晶体二极管流入高压包,电流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快速流入高压包而快速放电,零秒点火成功;同时其中另一路电流经第一晶体二极管给电容充电,点火成功后微动开关断开,电容通过第四电阻与电阻开始放电,其中并联的电阻电容组成延时单元,电容通过第四电阻向第三晶体三极管放电,为第三晶体三极管提供一电流使其导通,第三晶体三极管导通后为第二晶体三极管提供一电流使其导通,第二晶体三极管导通后为提供一电流使其导通,导通后将提供的电流放大,从而使自吸阀线圈保持吸合,有效保持了气源接通;点火成功一段时间后,热电偶在延时时间内持续加热,当延时时间结束,电容放电结束,热电偶感受炉火温度后将产生一电动势继续维持自吸阀的线圈吸合,有效维持燃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燃气灶点火器零秒点火实现电路,包括电源、电源开关SW、自吸阀ZJ、热电偶BR、升压电路2和高压包1,电源开关SW和电源串联,自吸阀ZJ的线圈中间和热电偶BR—端连接,还包括微动开关SW1、并联的电阻R6电容E1、第一、二、三晶体二极管D1、D2、D3和第一、二、三晶体三极管Q1、Q2、Q3,微动开关SW1 —端连接所述串联的电源开关SW和电源的一端,微动开关SW1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二、三晶体二极管D1、D2、D3的正极端,所述第一晶体二极管D1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并联的电阻R6电容El两端分别并接在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上,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一晶体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Ql的基极和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自吸阀ZJ的线圈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串联的电源开关SW和电源的一端,所述串联的电源开关SW和电源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热电偶BR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Ql的发射极。 闭合电源开关SW后,闭合微动开关SW1,电流分两路其中一路电流经微动开关SW1接通后分为两支路, 一支路经第三晶体二极管D3至升压电路2后流入高压包1,另二支路经第二晶体二极管D2流入高压包1,电流由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快速流入高压包而快速放电,零秒点火成功;同时其中另一路电流经第一晶体二极管D1给电容E1充电(要求E1充电后,其放电经第三三极管Q3和第二三极管Q2后足够使第一晶体三极管Ql导通),点火成功后微动开关SW1断开,电容E1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阻R6开始放电,其中并联的电阻R6电容El组成延时单元,电容El通过第四电阻R4向第三晶体三极管Q3放电,为第三晶体三极管Q3提供一电流使其导通,第三晶体三极管Q3导通后为第二晶体三极管Q2提供一电流使其导通,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灶点火器零秒点火实现电路,包括电源、电源开关(SW)、自吸阀(ZJ)、热电偶(BR)、升压电路(2)和高压包(1),电源开关(SW)和电源串联,自吸阀(ZJ)的线圈中间和热电偶(BR)一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动开关(SW1)、并联的电阻(R6)电容(E1)、第一、二、三晶体二极管(D1、D2、D3)和第一、二、三晶体三极管(Q1、Q2、Q3),微动开关(SW1)一端连接所述串联的电源开关(SW)和电源的一端,微动开关(SW1)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二、三晶体二极管(D1、D2、D3)的正极端,所述第一晶体二极管(D1)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并联的电阻(R6)电容(E1)两端分别并接在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上,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一晶体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自吸阀(ZJ)的线圈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串联的电源开关(SW)和电源的一端,所述串联的电源开关(SW)和电源的另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热电偶(BR)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Q1)的发射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金柱
申请(专利权)人:樱花卫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