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绞扩径导线扩径层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8158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对架空疏绞扩径导线成型装置的改进,其特征是并线模上轴向固定有转动轴承,一表面有轴向惯通疏绞各导体定位沟槽的分线模具穿过轴承孔插入并线模孔内,并能在并线模孔内转动。使得疏绞导体在并线模孔中能按设计位置被锁定定位,由于各层疏绞导体在并线模中被定位,因而在出并线模时不会发生疏绞导体移位合并,也就不会发生疏绞支撑层导体不均匀分布,可以确保绞线时疏绞导体间距按设计位置固定,从而确保了疏绞扩径导线质量,克服了现有并线模在导体上产生作用力及普通分线板产生的铝丝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由于并线模具与框绞机分开,绞合普通导线时,只需将其从并线模座中拿出更换上原来并线模即可,更换十分简单、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疏绞扩径导线扩径层成型装置
技术是对架空扩径导线成型装置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疏绞扩径 导线扩径层成型装置。技术背景扩径导线通过人为扩大导线外径,有效减少在高电压传输电晕的产生, 提高了导线传输效率。 一种扩径导线如图l:是使内侧几层2每层导线根数 减少(疏绞),留出空隙从而增加层数,最外层1呈紧密绞合的疏绞扩径导线。 设计上由于每一层绞合导体方向相反,因此内层导体可以起到对外层导体 的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扩大外径效果。然而此结构扩径导线,由于中间一 或几层导体采用间隙排列,单根导体活动空间较大,位置可以移动,而在 绞合过程中,如果不加以定位则会造成内则支撑导体容易产生滑移,造成 排列不均匀,从而使导线产生变形,甚至产生跳帮现象。为使疏绞支撑层 导体在绞合时能定位,现有技术通过在并线模前面增加或改变分线板,但 实际由于并线模在导体上产生的作用力,以及各导体张力也难以做到均匀 一致,因此实际难以确保各疏绞导体在并线模中按设计间距要求准确定位, 也就不能使每根导体间隙在绞合时完全相同,还是会出现两根导体可能完 全靠拢到一起,不能做到均匀相间排列,因此虽然在并线模前面增加或改 变分线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疏绞支撑层导体不能均匀分布, 致使绞合导线外观不圆整,不仅外观不好看,而且影响了减少电暈作用, 很难使使用单位放心。其次,在并线模前面增加或改变分线板,需改变框 绞机分线板的结构,需将原有分线板拆下,另做一套新的分线板装上,而 在生产正常非扩径绞合导线时又要将原有的分线板换上,增加了安装更换 工作量,显得比较麻烦。因此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技术内容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使疏绞层导 体在绞线时准确定位,绞线成型时不会发生移动,可以确保疏绞层各导体 间距按设计完全相同,且不需要改变框绞机任何部位结构的疏绞扩径导线 扩径层成型装置。技术目的实现,主要构思是使疏绞层各导体在并线模中按设计位3置固定,使其在绞合并线过程中不发生位移,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上述 构思实现,对现有技术改进是通过在并线模孔中串联插入能随框绞机一 起转动的疏绞导体定位分线模具,使疏绞层各导体在并线模中按设计间距 定位不发生偏移,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各疏绞导体不能在并线模具中保 持设计定位的不足,实现技术目的。具体说,技术疏绞扩径导线 扩径层成型装置,包括绞线并线模,其特征在于并线模上轴向固定有转动 轴承, 一表面有轴向惯通疏绞各导体定位沟槽的分线模具穿过轴承孔插入 并线模孔内,并能在并线模孔内转动。 技术成型装置中并线模具,作用与现有技术相同,主要起到绞合并线作用,它固定设 置于绞线机并线模座中,它可以采用耐磨性好的材料制作,例如可以采用 钨钢制作,也可以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作。为简 化轴向固定轴承, 一种较好方式是在进线端侧加工有内凹嵌入轴承的凹坑, 这样可以使轴承方便固定于并线模轴向。当然技术人员也能理解,轴承与 并线模轴向固定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其他轴向或径向相对定位 方式,如销钉/孔定位,同样能实现轴承在并线模上定位固定。转动轴承,主要作用是在并线模固定不转动下,能使插入并线模孔中 的分线模具能随框绞机一起旋转,即在静、动模具间增加一转动过度,因 此各种转动轴承都能应用。技术优选采用单向推力辊子轴承,此结构 轴承可以使内圈方便从轴承套中拔出,方便穿线和修理。转动轴承与并线 模的连接固定,可以是插入式固定,例如在并线模具进线端加工有嵌入凹 槽,将轴承嵌入其中,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端面和/或周面防转连接固定,例 如通过销钉/孔定位。分线模具,其作用是提供疏绞层导体相间定位,并将此定位通过插入 延伸至并线模孔中,使各疏绞导体在并线模孔中不性移动定位(此为本专利 最大区别特征)。表面疏绞各导体定位沟槽,按此层疏绞导体根数在分线模 具表面均匀分布确定,其沟槽宽度较好与疏绞导体直径大致相同,无摆动 更有利于疏绞导体在并线模中准确定位。轴向定位沟槽, 一种较好按绞合 导体自然进线角度设定,有利于绞合导体顺畅通过。分线模具插入并线模 孔,越接近并线模出口,定位效果越好,试验确定较为分线模具插入并线 模孔与出线端面齐平为最优。考虑到分线模与框绞机导体顺畅过渡, 一种 更好为分线模设计为T型结构,扩大的头部增大了导体进入截面,导体进入角度更自然顺畅。分线模具用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可以采用超高分 子量聚乙烯、胶木模等耐磨材料制作,也可以采用钢模。技术疏绞扩径导线扩径层成型装置,相对现有技术,由于在并线 模孔中增设有能随绞线机转动、并轴向表面有疏绞导体凹槽的分线模具, 可以使得疏绞导体在并线模孔中能按设计位置被锁定定位,由于各层疏绞 导体在并线模中被定位,因而在出并线模时不会发生疏绞导体移位合并, 也就不会发生疏绞支撑层导体不均匀分布,可以确保绞线时疏绞导体间距 按设计位置固定,每根疏绞导体间距完全相同,从而确保了疏绞扩径导线 质量,克服了现有并线模在导体上产生作用力及普通分线板产生的铝丝分 布不均匀的问题。由于并线模具与框绞机分开,绞合普通导线时,只需将 其从并线模座中拿出更换上原来并线模即可,更换十分简单、方便。以下结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技术, 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技术,并不代表技术构思下全部 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技术总的技术方案限定, 一些在技术人 员看来,不偏离技术构思的非实质性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 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技术保护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疏绞扩径导线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一层疏绞扩径绞线示意图。 图3为技术疏绞分线模具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模具实际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附图,技术疏绞扩径导线扩径层成型装置,包括并 线模具5,其进线端加工有嵌入轴承6的凹坑5.1,单向推力辊子轴承6通 过此凹坑嵌入并线模具5中, 一个具有轴向剖面T型结构的分线模7,轴向表面惯穿有按疏绞导体间距及自然进入角设计、宽度和深度大致等于疏绞 导体直径的沟槽8, T型柄部形状大致与并线模内孔吻合,插入深度与并线模出口齐平,并能在并线模内孔中转动。成型装置组装,分别将单向推力辊子轴承6、分线模具7插入并线模具 孔中(图4),即得分线模具能随框绞机一起转动,并线模固定的疏绞成型模 具。各疏绞层成型模具,只是分线模上导体沟槽数根据该疏绞层导体根数 设置不同(沟槽数与进线导体数相同),以及并线模中心孔根据进线钢芯或已5绞合上导体的内芯直径不同确定。绞线时将此各层成型模具4分别串联于 框绞机3中(图2),即可实现图1所示疏绞扩径导线连续生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专利构思及具体实施例启示下,能够 从本专利公幵内容及常识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将意识到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 及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例如轴承改用其他普通轴承,模具材料的改变, 扩径导体线径不同变化,等等的非实质性改动,同样可以被应用,都能实 现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举例展开细说,均属于本 专利保护范围。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疏绞扩径导线扩径层成型装置,包括绞线并线模,其特征在于并线模上轴向固定有转动轴承,一表面有轴向惯通疏绞各导体定位沟槽的分线模具穿过轴承孔插入并线模孔内,并能在并线模孔内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鸣良孙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