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便携DLP微投影流媒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769326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便携DLP微投影流媒体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以及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相连的输入模块、智能接口模块、智能供电模块、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组成,所述的智能接口模块与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相连,该系统还包括储存模块及显示单元,所述的储存模块分别与智能接口模块及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相连,所述的显示单元连接于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微投影方式显示流媒体的系统架构,不仅体积小、易携带,而且功耗低、应用范围广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投影流媒体系统,具体是指一种一体化的便携式DLP微投 影流媒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微型投影技术、LED技术和流媒体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新一代的流媒体 播系统采用的投影显示方式,渐渐进入了实际产品应用阶段。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 输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媒体又叫流式媒体,它是指商家用一个视频传送 服务器把节目当成数据包发出,传送到网络上。用户通过解压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解压后, 节目就会像发送前那样显示出来。与此同时,人们对微型投影显示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微 型投影显示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便捷,市场也必将越来越广阔。目前投影显示技术主要有IXD、LC0S和DLP技术,IXD技术是依靠液晶投射成像技 术原理,将光线通过滤光片、镜头镜片将光线均勻化和校正后,经过凸透镜和偏振片极化, 最后透过红、绿、蓝三片具有屏幕图像像素点的液晶板,通过电路板驱动,液晶片上的各像 素点有序开闭而产生图像的。由于是传统高能耗投影技术框架的延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对比度不易继续提高、发热量大,后续维护成本高、无法采用LED光源、无法小型化等问题 的困扰。LC0S技术依靠的是单片单晶硅反射成像技术原理,但存在画面清晰度不够、缺色等 问题而无法有效解决;最重要的是LC0S微显示器的开发和生产涉及多个高
的多 个厂家相互配合,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造成产业链不健全,技术更新和产业化缓慢。DLP 技术的核心元件是DMD微镜芯片,由无数面小“反光镜”构成,每面小镜片都能进行一定角 度的偏转,从而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每一片小镜片就是一个“像素点”,是通过控制每个像 素反射来成像的。是目前最先进、效果最好、性能最有望提升的微投影成像技术,虽然也存 在加工难度大的缺点,但近年微电子加工工业水平的飞速发展,正在弥补这这一缺憾。产品化方面,国外已经有公司在投入研发采用微型投影技术的媒体应用系统,从 已有的资料来看,存在以下几个缺陷第一,手机电池容量不足,以目前平均电池容量来计算,连续播放十分钟左右的影 片就会耗光电量;第二,独立应用度偏低目前市场产品均需配合其他设备,如手机、电脑 等设备,无法独立完成某类应用;第三,设备体积相对较大,因为放映镜头和散热的条件限 制,体积还偏大,还难以真正实现微型便携化等问题。传统的流媒体播放器的可视尺寸的增加,必然意味着产品体积的增大和能耗的增 加,如CRT、IXD(液晶)、PDP(等离子)、0LED、电子墨水技术等都是如此,所以产品只能在 有一定场地大小、电源要求的地方使用。除了传统的便携式流媒体播放器可视范围太小,比 如MP4,国内外各品牌的产品已经非常多,但都存在着显示尺寸已经到达了极限,无法再继 续增大这个问题。除了上述这个问题以外,现在广泛采用的IXD技术本身就存在着显示延迟的问 题,也就是俗称“拖尾”现象,对于快速变化的画面,显示延迟问题尤为严重,究其原因是IXD技术的光开关的最大处理能力只能达到毫秒级,无法满足对快速画面的表现。传统的投影机功耗大,发热量也很高,造成对发光和成像器件的损耗非常大,光源 灯泡理论上只有1000 4000小时左右寿命,通常使用1-2年就需要更换,更换一次灯泡的 成本似乎就可以足够购买一套我们的新产品了。成像器件的寿命会长一点,但随之而来的 是模糊、偏色等越来越多的故障的出现,而成像器件的问题将最终导致这个设备的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便携DLP微投影流媒体系统, 它在国内首创设计并实现了微投影方式显示流媒体的系统架构,不仅体积小,而且功耗低。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便携DLP微投影流媒 体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以及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相连的输入模块、智能接口模块、智能 供电模块、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组成,所述的智能接口模块与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相 连,该系统还包括储存模块及显示单元,所述的储存模块分别与智能接口模块及流媒体处 理及显示模块相连,所述的显示单元连接于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上。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方便性,所述的显示单元包括液晶显示单元及投影显示单元 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的,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包括液晶驱动模块及液晶模块,所述的液晶模块 经液晶驱动模块与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相连。所述的投影显示单元包括DLP驱动模块、DLP处理器、LED光源单元及其光学模块, 所述的光学模块依次经DLP处理器及DLP驱动模块与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相连,所述的 LED光源单元分别与DLP处理器及光学模块相连。所述的输入模块采用按钮输入。本技术的实现过程为中央处理器从输入模块处获取指令,并控制智能接口 模块及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智能供电模块为中央处理器监测控制供电,而储存模块与 智能接口模块之间可进行数据交换,储存模块用来存储数据,智能接口模块用来连接外部 硬件,同时,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既可以从储存模块提取数据,也可以从智能接口模块处 提取数据,最后将提取的数据输出至显示单元进行显示,显示方式由于采用了 DLP微投影 技术,故即可利用液晶显示,也可以采用投影显示。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创新性地设计并实现了微投影方式显示流媒体的系统架构解决了传统流媒体播放系统无法既满足便携性(体积小、功耗低),又同时获得满 意显示尺寸的矛盾问题,而且也针对性地解决了液晶显示快速运动画面时出现的“拖尾”难题。(2)在国内率先引进了美国TI的微型DLP多镜面DMD反射成像技术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的优化驱动电路,使之最大限度地释放了该技术芯片的性能。 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微型投影产品存在的开口率低、有效反射率低的现实难题。(3)系统采用了独特的RGB三基色LED同步光源设计在解决了三种颜色同步工作的技术难题后,使得光通量、光源利用率、色调饱和度 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现有类似系统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色彩还原度、对比度。突破了目前市场上微型投影产品色彩模糊,存在色差、缺色等问题。(4)自主创新地完成了数码流媒体的放大补偿优化设计用硬件设计不但实现了对压缩流媒体资料进行信号放大和补偿,还可以自动平衡 流媒体画面流畅度与清晰度。大大改善了流媒体的整体播放效果。(5)在国内率先采用了节能电路和程序设计通过电路优化设计和系统软件革新,解决了困扰便携设备的系统发热难题,也使 系统的电池续航时间已可超过2小时,从而让投影播放器成为真正意义上实用的独立便携 设备,完全不需要外接信号源或者供电设备,就可以独立完成所有功能。(6)3G、WIFI等网络支持设计,成为结合“物联网”应用的基础预留了 3G、WIFI等无线网络接口电路,软件设计中也考虑了扩展接口。便于接入 互联网,结合“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成为“物联网”低能耗、便携、大显示应用的模块。(7)独有的高级集成接口设计通过自主研发的高级集成接口电路和配套软件设计,解决了传统便携设备接口繁 杂,用户使用不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模块框架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 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体化便携DLP微投影流媒体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以及分别与 中央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便携DLP微投影流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中央处理器,以及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相连的输入模块、智能接口模块、智能供电模块、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组成,所述的智能接口模块与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相连,该系统还包括储存模块及显示单元,所述的储存模块分别与智能接口模块及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相连,所述的显示单元连接于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体化便携DLP微投影流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中央处理器,以及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相连的输入模块、智能接口模块、智能供电模块、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组成,所述的智能接口模块与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相连,该系统还包括储存模块及显示单元,所述的储存模块分别与智能接口模块及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相连,所述的显示单元连接于流媒体处理及显示模块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便携DLP微投影流媒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 示单元包括液晶显示单元及投影显示单元中的至少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便携DLP微投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镭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金网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