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俊坤专利>正文

一种可带声光信号的自动钓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40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带声光信号的自动钓鱼器,其特征是设有一个灵敏度极高的笔管反弹装置,当鱼吞食时施微力于钓钩上便能促使该反弹装置自动触发,将鱼钓上,即使初学垂钓者也万无一失。同时可在线盘上设置声光信号装置,鱼上钩惊逃时信号装置自动发出声或光信号,以利于夜间垂钓或一人垂数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思巧妙,设计合理,可使垂钓者轻松自如有暇欣赏大自然风景而不丧失各种有利的钓鱼机会。(*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utomatic fishing device with acousto-optic signal

An automatic fishing device with sound and light signal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a high sensitivity of the pen tube rebound device, when the fish swallowed when applying micro force on a hook can cause the device to automatically trigger a rebound, the fish, even the novice anglers also no danger of anything going wrong. At the same time,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provided with a sound and light signal device on the online disc, and when the fish is hooked, the signal device can automatically send out sound or light signals, which is favorable for fishing at night or fishing for one pers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rtful design, reasonable design, can make the angler easily have time to appreciate the nature scenery without loss of all kinds of favorable fishing opportuni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钓鱼器。老式垂钓,大多是看“漂”钓鱼,眼盯“漂”,全神贯注,在“漂”沉浮的一瞬间,提钓及时,方可见效。即使这样,经验丰富的垂钓者仍难免丧失许多有利的钓鱼机会。此外,天黑时看不见“漂”,虽有鱼钓,也只好扫兴而归。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出一种自动钓鱼器,它可使垂钓者轻松自如有睱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只要鱼一旦上钓就万无一失,即使对于初学者也可获得良好的钓鱼效果,本技术的自动钓鱼器如果配上声、光信号装置,就可在夜间垂钓。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笔管反弹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偏心轮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直杠杆与横杠杆搭接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横杠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结构;图7是图1中的线盘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声、光信号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伸缩钓竿,2-线盘,3-支架,4-鱼漂,5-笔管反弹装置,6-橡筋,7-园环,8-直杠杆,9-横杠杆,10-铅坠,11-钓钩,12-偏心轮,13-活动卡,14-园柱滚,15-连接孔,16-固定盘,17-转盘,18-轴,19-开口螺母。参照图1,本技术除具备一般钓鱼器所需的钓竿(1)、鱼漂(4)、钓钩(11)、铅坠(10)及鱼线外,还设置了一个笔管反弹装置(5),根据需要还可在线盘(2)上设置发声发光装置。笔管反弹装置(5)的具体结构见图2,它主要是由一笔管形塑料外壳、装于外壳内的橡筋(6)以及固定在外壳上并互相搭接的横杠杆(9)、直杠杆(8)等部件组成。所述直杠杆(8)通过支点固定于外壳下部,其形状为一带有弯头的直形杠件,在弯头的两侧各有一个圆柱滚(11);横杠杆(9)为中空结构,它通过支点固定并夹持在外壳上,其一端带有一段弧形,上述直杠杆(8)上端部的园柱滚(14)平时就处于这段园弧内,以保持两杠杆之间的相互平衡,两杠杆搭接点的结构示意图4。橡筋(6)的一端固定在笔管顶端,另一自由端挂有园环(7),鱼线穿过园环(7),并用一定力将橡筋(6)拉长,将鱼线的一端固定在外壳壁上,另一端挂在直杠杆(8)下端的小槽内,然后留上一段足够收线的线段,将线头系在横杠杆(9)的一端。在这一段鱼线上,应使挂在直杠杆(8)上的线段放松,而系在横杠杆(9)上的线段拉紧,系上一小结,下挂铅坠(10)及钓钩(11)。当鱼吞食时,施微力于钓钩(11)上,通过拉紧的鱼线该力作用于横杠杆(9)的一端,横杠杆(9)失去平衡,两杠杆搭接点脱扣,直杠杆(8)在原蓄好橡筋力的作用下迅速向下摆动,挂在其下端上的鱼线滑脱,进行近双倍的收线提钩,将吞食的鱼自动钓上。通过力学计算可知(计算过程略);如果用一千克力将橡筋(6)拉长后定位,那么,鱼吞食时只需用0.15克力便能促使笔管反弹装置(5)触发,这就是本技术设计的力学原理。由于笔管反弹装置的灵敏度极高,横杠杆(9)与直杠杆(8)搭接处是采用滚动装置,摩擦力很小,在人们放线和收线过程中的摆动均能引起触发,使用极为困难。为此,在笔管反弹装置上设有一个自锁装置,它是通过一个固定在外壳并位于横杠杆(9)之上的偏心轮(12)的“重力自锁、浮力解锁”来实现的。偏心轮(12)采用比重小于水的材料制成,平时由于重力作用而自然下垂,其最低处顶在横杠杆(9)上。在偏心轮(12)上对称地设有两个小孔,用线绳将这两孔与横杠杆两侧的连接孔(15)交叉相连,于是,横杠杆(9)不能上、下摆动,实现自锁。当沉入水中后,由于浮力作用偏心轮将会偏转一定角度,该浮力在设计上大于横杠杆与直杠杆搭接处的摩擦力,该浮力加在横杠杆(9)的一端,使下悬铅坠重量(包括鱼食、鱼钩等)与上加浮力相等,无外力添加,故横杠杆(9)沉入水中后仍保持横向水平,即与直杠杆(8)仍保持互相搭接状态,两者不会脱扣。当鱼吞食时,若是以微动力向“上”送漂,此时重力小于浮力,横杠杆(9)的平衡受到破坏,借助浮力横杠杆的右端向上摆动,致使左端两杠杆搭接点脱扣;若鱼以微动力向“下”拉漂时,浮力小于重力,横杠杆(9)的平衡同样受到破坏,其右端向下移动,引起另一端脱扣。脱扣后,迅速收线,故鱼在送漂和拉漂的吞食中均能被钓上。为了调节笔管反弹装置的灵敏度,在横杠杆(9)的右端设有一活动卡(13),它是一个弹性夹卡,卡在横杠杆右端的槽穴内并可在横内移动,前述拉紧的一段鱼线就系在活动卡(13)上。使用中,将活动卡(13)向里(或向外)移动就能加大(或减小)笔管反弹装置的触发力,以适应钓各种大小不一的鱼。此外,为方便夜间垂钓或一人同时钓数钓,可在线盘(2)上设置声光信号装置,参照图7-图9。线盘(2)是由固定于轴(18)的固定盘(16)以及位于固定盘外围并可绕轴旋转的转盘(17)组成,鱼线便绕在转盘(17)上,轴(18)通过开口螺母(19)固定在钓竿(1)上。声光信号装置设在固定盘(16)上,它包括一个压电陶瓷片HTD及一个发光二极管LED,由开关K2控制,电路开关为K1,亦即图8中的通、断开关。当鱼吞食上钩后,惊逃,其锐力拖动转盘(17)转动放线,转盘转动时带动通断开关转至“通”档,图9中电路即接通,产生声或光信号,图9中的CMOS为音乐集成块。使用前根据需要先将开关K2拨至“声”或“光”档,一旦电路接通就会产生声或光信号。图1中的支架(3)可支撑在地面上,解放了垂钓者的双手,同时也可一人垂几钓。本技术构思巧妙,结构新颖,体积轻巧,除保持普通钓鱼器的特点外,还具有灵敏度高、使用可靠、携带存放方便等优点,且白天、黑夜均可使用,一人可垂数钓。由于结构设计合理,当鱼吞食过程中送漂或拉漂时均能上钩,而一旦上钩就万无一失,即使对于初学者也可获得良好的钓鱼效果而不会丧失各种有利的钓鱼机会,因此垂钓者在整个垂钓过程中始终轻松自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带声光信号的自动钓鱼器,包括伸缩钓竿(1)、线盘(2)、鱼线以及连于鱼线端头的钓钩(11),其特征在于钓钩上部设有笔管反弹装置(5),它包括一个管形外壳以及通过支点固定于外壳上的直杠杆(8)、横杠杆(9),直杠杆(8)的上端带有园柱滚(14),该园柱滚位于横杠杆(9)一端的园弧之内以保持两杠杆互相搭接;在外壳内固定有一拉紧的橡筋(6),其下端通过圆环(7)与鱼线相连,鱼线另一端通过直杠杆(8)下部小槽后固定在横杠杆(9)的一端;在横杠杆(9)上部设有由比重小于水的材料制成的偏心轮(12),其下部顶在横杠杆(9)上,偏心轮上设有两孔分别与横杠杆(9)上的连接孔(1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带声光信号的自动钓鱼器,包括伸缩钓竿(1)、线盘(2)、鱼线以及连于鱼线端头的钓钩(11),其特征在于钓钩上部设有笔管反弹装置(5),它包括一个管形外壳以及通过支点固定于外壳上的直杠杆(8)、横杠杆(9),直杠杆(8)的上端带有园柱滚(14),该园柱滚位于横杠杆(9)一端的园弧之内以保持两杠杆互相搭接;在外壳内固定有一拉紧的橡筋(6),其下端通过圆环(7)与鱼线相连,鱼线另一端通过直杠杆(8)下部小槽后固定在横杠杆(9)的一端;在横杠杆(9)上部设有由比重小于水的材料制成的偏心轮(12),其下部顶在横杠杆(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坤
申请(专利权)人:陈俊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