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贻江专利>正文

自动钓鱼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121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钓竿各部联结的自动钓鱼具,它是由托槽上装设钓竿,用缺口轴和顶杆及滚珠锁住钓竿,钓线带动拨杆后,转动缺口轴卸掉钓竿的锁固力,用起竿弹簧完成自动钓鱼,该钓鱼具还装有换向线轮,方便钓鱼,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减轻钓鱼者的疲劳。(*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utomatic fishing tackl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an automatic fishing rod of each part of the connect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a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fishing rod, with notched shaft and push rod and ball lock rod, line drive lever, the rotation shaft gap remove the locking force of the rod, automatic fishing rod spring, the fishing tackle is also equipped with reversing line round, convenient fishing,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can relieve the fatigue of fi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钓竿各部的联结装置,特别是一种自动钓鱼具。目前人们使用的钓竿品种较多,但功能单一,钓鱼者均需在烈日或寒风暴雨等恶劣环境中守钓,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和手握钓竿而给钓鱼者带来疲劳和影响健康,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对钓竿作了各种各样的改进,如中国专利公开的“申请号89212257·9一种可带声光信号的自动钓鱼器”该自动钓鱼器虽可解决自动钓鱼,但它的高灵敏度的笔管反弹装置,结构较复杂,且灵敏度太高而施微力便能触发反弹装置,这样有时不一定能钓到鱼,故它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自动起竿和带有换向线轮的自动钓鱼具。本技术是用如下方式完成的,自动钓鱼具它包括套竿和起竿弹簧。在托槽的一端上,用销轴安装套竿、起竿弹簧装在销轴上,起竿弹簧的两端头顶在托槽和套竿上;在托槽的另一端上装有缺口轴,缺口轴经顶杆和滚珠顶着套竿上的锁定块在缺口轴上装有拨杆换向线轮上的钓线穿过拨杆后接钓钩;在托槽上装有伸缩支脚。按向线轮是由线轮装在换向架上构成,换向架是由用固定销将换向盖安装在联板上,装在固定销上的换向弹簧的两端顶着换向盖和联板,联板上的卡钩勾着换向盖上的活动卡销,换向盖上的拉伸弹簧拉着活动卡销。伸缩支脚是由套管套装伸缩杆构成。伸缩杆内有压簧顶着按键,按键在压簧的作用下卡在套管上的孔内。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起竿弹簧可将钓竿自动起钓,实现自动钓鱼;采用换向线轮,可使钓鱼者方便钓鱼;采用伸缩支脚装置,可使整个自动钓鱼具析合成直线,方便携带,是一种较理想的自动钓鱼器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起竿装配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支脚示意图。图5是换向线轮示意图。图6是换向架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图1、图2、图3中,自动钓鱼具是由托槽〔1〕、套竿〔3〕、起竿弹簧〔4〕、锁定块〔6〕、缺口轴〔5〕、拨杆〔7〕、按向线轮〔8〕及伸缩支脚〔9〕构成。在托槽〔1〕的一端上,用销轴〔2〕安装套竿〔3〕,套竿〔3〕可绕销轴〔2〕在托槽〔1〕上转动、起竿弹簧〔4〕套装在销轴〔2〕上,起竿弹簧〔4〕的两端头顶在托槽〔1〕和套杆〔3〕上,起竿弹簧〔4〕的弹力可使套竿〔3〕从水平状态向上转动90°成直角。在托槽〔1〕的另一端下部的导营〔26〕上,横向装有缺口轴〔5〕,导管〔26〕内装有顶杆〔13〕和滚珠〔12〕,缺口轴〔5〕,顶着顶杆〔13〕、顶杆〔13〕顶着滚珠〔12〕,转动缺口轴〔5〕可使顶杆〔13〕和滚珠〔12〕在导管〔26〕内前后移位,在套竿〔3〕上有一垂直向下的锁定块〔6〕,锁定块〔6〕穿过托槽〔1〕上的缝孔,被滚珠〔12〕顶在锁定块〔6〕上的凹孔内,可锁定套竿〔3〕贴在托槽〔1〕上,转动缺口轴〔5〕,使缺口轴〔5〕上的缺口对正顶杆〔13〕。在起竿弹簧〔4〕的作用下,使滚珠〔12〕和顶杆〔13〕向缺口轴〔5〕的缺口滑动。此时套竿〔3〕上的锁定块〔6〕卸掉了锁固力,套竿〔3〕在起竿弹簧〔4〕的作用下,以销轴〔2〕为轴心点向上转起90°,使套竿〔3〕由水平位置变为垂直。在缺口轴〔5〕上与其轴线垂直装有拨杆〔7〕,换向线轮〔8〕上的钓线穿过拨杆〔7〕端头挂口和钓竿前端后接钓钩,当有鱼咬钩后,拖动钓线,使拨杆〔7〕,带着缺口轴〔5〕转动,即可卸掉套竿〔3〕上的锁固力,在起竿弹簧〔4〕的作用下,使套竿〔3〕由水平位置变为垂直,完成起竿动作,套竿〔3〕是一个圆套筒,在它接口处可插接各种钓竿。为方便钓鱼,在托槽〔1〕的下部装有伸缩支脚〔9〕,用螺栓将支脚〔9〕安装在托槽〔1〕上,伸缩支脚〔9〕是由套管〔21〕套装伸缩杆〔22〕构成,如图4所示,伸缩杆〔22〕内用压簧〔23〕的两端分别顶着两个按键〔24〕伸出到杆外。在套管〔21〕的下部有对穿的孔〔25〕,按键〔24〕在压簧〔23〕的作用下,可卡在套管〔21〕上的孔〔25〕内,不用时,可按下按键〔24〕,将伸缩杆〔22〕推入套管〔21〕内,转动支脚〔9〕将套竿〔3〕、托槽〔1〕、支脚〔9〕折合成直线便于携带。换向线轮〔8〕是由线轮〔10〕装在换向架〔11〕上构成,用调压旋钮〔26〕固定,如图5所示,换向架〔11〕是由用固定销〔14〕将换向盖〔15〕的一端安装在联板〔16〕上构成,通过联板〔16〕将换向线轮〔8〕安装在钓竿上,图6所示,在固定销〔14〕上套装按向弹簧〔17〕,换向弹簧〔17〕的两端头顶着换向盖〔15〕和联板〔16〕,在换向弹簧〔17〕的作用力下,换向盖〔15〕可沿固定销〔14〕翻转90°,实现换向。换向前的定位是在换向盖〔15〕的另一端有活动卡销〔19〕,活动卡销〔19〕安装在换向盖〔15〕两侧板上的槽口内,它可在槽口内左右移动,用联板〔16〕上的卡钩〔18〕勾着换向盖〔15〕上的活动卡销〔19〕,拉伸弹簧〔20〕的一端固定在换向盖〔15〕上,另一端拉着活动卡销〔19〕,拉伸弹簧〔20〕的拉力方向朝卡钩〔18〕的反方向。使活动卡销〔19〕可靠地被卡钩〔18〕勾住。移动卡销〔19〕使卡销〔19〕脱离卡钩〔18〕后,在换向弹簧〔17〕的作用下。即可完成换向,线轮〔10〕装在换向盖〔15〕上的轴〔31〕上,用调压旋钮〔26〕固定用轴〔31〕的端头将换向盖〔15〕和垫片〔27〕铆接。垫片〔27〕接触线轮〔10〕,便于通过调整调压旋钮〔26〕来调节线轮〔10〕与换向架〔11〕之间的摩擦力。为方便钓鱼,本技术还装有发光指示灯。如图2所示,在套竿〔3〕的内腔里,设有电池盒。正负极片接信号灯〔28〕,在起竿前,负极弹片〔29〕被托槽〔1〕上的翘板〔30〕顶住,而脱离电源、起杆后。负极弹片〔29〕脱离翘板〔30〕,接通电源、信号灯〔28〕发光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钓鱼具,它包括套竿[3]和起竿弹簧[4],其特征是在托槽[1]的一端上,用销轴[2]安装套竿[3],起竿弹簧[4]装在销轴[2]上,起竿弹簧[4]的两端头顶在托槽[1]和套杆[3]上;在托槽[1]的另一端上装有缺口轴[5],缺口轴[5]经顶杆[13]和滚珠[12]顶着套竿[3]上的锁定块[6];在缺口轴[5]上装有拨杆[7],换向线轮[8]上的钓线穿过拨杆[7]后接钓钩,在托槽[1]上装有伸缩支脚[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钓鱼具,它包括套竿[3]和起竿弹簧[4],其特征是在托槽[1]的一端上,用销轴[2]安装套竿[3],起竿弹簧[4]装在销轴[2]上,起竿弹簧[4]的两端头顶在托槽[1]和套杆[3]上;在托槽[1]的另一端上装有缺口轴[5],缺口轴[5]经顶杆[13]和滚珠[12]顶着套竿[3]上的锁定块[6];在缺口轴[5]上装有拨杆[7],换向线轮[8]上的钓线穿过拨杆[7]后接钓钩,在托槽[1]上装有伸缩支脚[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钓鱼具,其特征在于换向线轮〔8〕是由线轮〔10〕装在换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贻江
申请(专利权)人:李贻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