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吸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1661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吸引管,管本体的尾部设有吸引孔,管本体的尾端设有蘑菇状端头,蘑菇状端头与管本体一体成型制作,或者分体成型再粘结成一体。由于蘑菇状端头的直径大于管本体的直径,这样吸引管被插送到病人体内后由蘑菇状端头撑开病人腔道内壁,病人腔道内壁就难以贴附在吸引管上而堵牢吸引孔,提高吸引效果,保护病人腔道内壁并减轻病人痛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导管
,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吸引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吸引管多是粗细一致的一根管子,在管尾部设有几个吸引孔,吸引管 被插送到病人体内后由负压泵抽吸病人体内的痰液、血液、体液等。由于吸引管粗细一致, 病人腔道内壁贴附在吸引管上后很容易将吸引孔堵牢,造成吸引失败,甚至会造成腔道内 壁损伤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吸引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新型吸引 管,包括管本体,管本体的尾部设有吸引孔,所述管本体的尾端设有蘑菇状端头,蘑菇状端 头的直径大于管本体的直径,这样吸引管被插送到病人体内后由蘑菇状端头撑开病人腔道 内壁,病人腔道内壁就难以贴附在吸引管上而堵牢吸引孔,提高吸引效果,保护病人腔道内 壁并减轻病人痛苦。作为优选,所述蘑菇状端头与管本体一体成型制作,或者分体成型再粘结成一体。本技术利用较大的蘑菇状端头撑开病人腔道内壁,避免病人腔道内壁贴附在 吸引管上而堵牢吸引孔,提高吸引效果,保护病人腔道内壁并减轻病人痛苦,具有结构简 单、设计合理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参看图1,本技术是在管本体1的尾部设有吸引孔2,管本体1的尾端 设有蘑菇状端头3,蘑菇状端头3与管本体1 一体成型制作,或者分体成型再粘结成一体。由 于蘑菇状端头3的直径大于管本体1的直径,这样吸引管被插送到病人体内后由蘑菇状端 头撑开病人腔道内壁,病人腔道内壁就难以贴附在吸引管上而堵牢吸引孔,提高吸引效果, 保护病人腔道内壁并减轻病人痛苦。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 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新型吸引管,包括管本体(1),管本体(1)的尾部设有吸引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1)的尾端设有蘑菇状端头(3),蘑菇状端头(3)的直径大于管本体(1)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蘑菇状端头(3)与管本体(1) 一体成型制作,或者分体成型再粘结成一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吸引管,管本体的尾部设有吸引孔,管本体的尾端设有蘑菇状端头,蘑菇状端头与管本体一体成型制作,或者分体成型再粘结成一体。由于蘑菇状端头的直径大于管本体的直径,这样吸引管被插送到病人体内后由蘑菇状端头撑开病人腔道内壁,病人腔道内壁就难以贴附在吸引管上而堵牢吸引孔,提高吸引效果,保护病人腔道内壁并减轻病人痛苦。文档编号A61M25/00GK201596220SQ20102011967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吴力群 申请人:浙江曙光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吸引管,包括管本体(1),管本体(1)的尾部设有吸引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1)的尾端设有蘑菇状端头(3),蘑菇状端头(3)的直径大于管本体(1)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力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曙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