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煤粉均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91273 阅读:5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锅炉运行和燃烧调整用的煤粉均分装置。它竖直安装在磨煤机与燃烧器之间的管道上。其特征是端部为入口法兰的变径矩形减速管末端,连接内装均流栅格的均分壳体,均流栅格上端与立式排列的均分栅格下端相接,均分栅格上端依次连2~4个均分壳体出口、加速管、引出管及引出管法兰;在均分栅格顶端和两侧分别设有中分板和端盖。降低了导板和均分器外壳的磨损率,也降低了均分器的气固两相流动阻力。(*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锅炉运行和燃烧调整用的煤粉均分装置。煤粉均分器是燃烧与制粉系统的关键设备,煤粉均分器担负着合理组织锅炉燃烧和有效控制炉内温度场,是锅炉运行和燃烧调整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现有的煤粉均分装置主要由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设计制造,可分为挡板式均分和直导板式均分两大类。挡板式煤粉均分器被安装在煤粉分离器上部,利用几片挡板进行煤粉均分,这种煤粉均分器无均流手段,均分效果较差,并且需要在运行中不断调节调整才能满足锅炉机组的要求。直导板式煤粉均分器被安装在磨煤机与燃烧器之间的管道上,这种煤粉均分器由于直导板和均流栅格结构不合理,使得均分器内气固两相流速度场和浓度场不均,造成粉煤均分器局部磨损严重,均分器气固两相流流动阻力较大。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使气固两相流流动阻力较低,导板出口气固两相浓度分布较好为均匀的煤粉均分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竖直安装在磨煤机与燃烧器之间的管道上;其入口法兰与来自磨煤机的一次风管道法兰对接,引出管法兰与燃烧器的一次风管道法兰对接;均分栅格端盖是在安装或更换均分栅格时使用。其特征是端部为入口法兰(1)的变径矩形减速管(2)末端,连接内装均流栅格(3)的均分壳体(4),均流栅格(3)上端与立式排列的均分栅格(5)下端相接,均分栅格(5)上端依次连2~4个均分壳体出口(11)、加速管(6)、引出管(7)及引出管法兰(8);在均分栅格(5)顶端和两侧分别设有中分板(9)和端盖(10)。均分栅格(5)为二次曲线形,其数量是一进N出的N倍;壳体出口(11)、加速管(6)、引出管(7)及引出管法兰(8)为一进N出的N个。一进2出时,均分栅格(5)的数量视一次风流量而定,为2或4、6、8、10、……66;一进三出时,均分栅格(5)数量视一次风流量而定,为3或6、9、12、15、18、……66;一进四出时,均分栅格(5)的数量选择与一进二出相同。本技术与现有煤粉均分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成对采用均流栅格和均分栅格,使该均分器浓度均分率、粒度均分率和重量均分率高于现有煤粉均分器;对非对称流场采用非对称均流栅格,降低了均分器内局部气固两相流动速度和局部磨损率;微分栅格的导板采用了特殊曲线形状,使导板出口浓度分布和粒度分布更为合理,因而,降低了导板和均分器外壳的磨损率,也降低了均分器的气固两相流动阻力;微分导板栅格采用了集成化结构,使安装、维护和检修方便;由于采用多种防磨措施,提高了设备的寿命,降低了均分器的造价。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当一进二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当一进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当一进四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均分器本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图7的B-CB图;图10为图7的侧视图;图11为图7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C-C视图;图13为图11的仰视图; 图14为图11的D-D视图;图15为本技术中的均分栅格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俯视图;图17为图15的侧视图;图18为本技术中的均分栅格导板座标曲线图;图19为本技术由于直流燃烧器配煤粉均分器直吹式制粉系统图;图20为本技术用于旋流燃烧器配煤粉均分器直吹式制粉系统图。图15中的12为支板,13为微风导板,14为隔板;图19、图20中的15为中速磨,16为分离器,17为均分器,18为均流调节门,19为直流燃烧器,20为炉膛,21为旋流燃烧器。本技术是采用气固微分均分原理进行设计的,其工作原理是来自磨煤机的煤粉气流首先进入煤粉均分器的入口减速管(2),入口减速管的流通截面在流动方向均匀增加,使其通过的煤粉气流平均流速均匀降低;经减速后的煤粉气流再通过均流栅格(3),以使煤粉气流速度分布均匀。煤粉均分器的磨损率取决于煤粉气流平均速度以及煤粉速度均匀分布的程度。经过均流后的煤粉气流最后通过均分栅格(5),均分栅格(5)能将煤粉气流微分成若干单元控制体,使其依次交叉分配,达到均分目的。均分后的各股煤粉气流同时进入各自的出口加速管(6),均匀加速后煤粉气流送给燃烧器的一次风管道。为了保证本技术的均分效果和使用寿命微分式煤粉均分器的设计原则是1)成对采用均流栅格和微分栅格,使得均分效果最佳;2)对称流场采用对称结构均流栅格,非对称流场采用非对称结构均流栅格,使气相流场和固相流场都较为均匀;3)微分导板栅格采用y=f(x)曲线形状,且x=0时,y=f(x)的导数等于∞,x=h时,y=f(x)的导数大于或等1.732(O<h≤H),这种曲线可使微分导板栅格的气固两相流流动阻力最低,导板出口气固两相浓度分布较为均匀,这即可降低流动阻力损失,又可防止局部磨损过重;4)微分导板栅格采用集成化结构,在流动侧和材料两方面采取防磨措施。微分式煤粉均分器可广泛应用在火力发电厂100MW,200MW,300MW和300MW以上燃煤机组上,微分式煤粉均分器应用在直流燃烧器和旋流燃烧器的基本原理见图19和图20。权利要求1.一种微分式煤粉均分器,它竖直安装在磨煤机与燃烧器之间的管道上,其特征是端部为入口法兰(1)的变径矩形减速管(2)末端,连接内装均流栅格(3)的均分壳体(4),均流栅格(3)上端与立式排列的均分栅格(5)下端相接,均分栅格(5)上端依次连2~4个均分壳体出口(11)、加速管(6)、引出管(7)及引出管法兰(8);在均分栅格(5)顶端和两侧分别设有中分板(9)和端盖(1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均分器,其特征是均分栅格(5)为二次曲线形,其数量是一进N出的N倍;壳体出口(11)、加速管(6)、引出管(7)及引出管法兰(8)为一进N出的N个。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煤粉均分器,其特征是一进2出时,均分栅格(5)的数量视一次风流量而定,为2或4、6、8、10、……66;一进三出时,均分栅格(5)数量视一次风流量而定,为3或6、9、12、15、18、……66;一进四出时,均分栅格(5)的数量选择与一进二出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锅炉运行和燃烧调整用的煤粉均分装置。它竖直安装在磨煤机与燃烧器之间的管道上。其特征是端部为入口法兰的变径矩形减速管末端,连接内装均流栅格的均分壳体,均流栅格上端与立式排列的均分栅格下端相接,均分栅格上端依次连2~4个均分壳体出口、加速管、引出管及引出管法兰;在均分栅格顶端和两侧分别设有中分板和端盖。降低了导板和均分器外壳的磨损率,也降低了均分器的气固两相流动阻力。文档编号F23K3/00GK2187261SQ9322973公开日1995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20日专利技术者李振中, 侯贵林, 黄其励, 李辰飞, 王旸, 冯兆兴, 徐有宁, 杨世君, 李英仑 申请人:辽宁省燃烧工程技术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分式煤粉均分器,它竖直安装在磨煤机与燃烧器之间的管道上,其特征是端部为入口法兰(1)的变径矩形减速管(2)末端,连接内装均流栅格(3)的均分壳体(4),均流栅格(3)上端与立式排列的均分栅格(5)下端相接,均分栅格(5)上端依次连2~4个均分壳体出口(11)、加速管(6)、引出管(7)及引出管法兰(8);在均分栅格(5)顶端和两侧分别设有中分板(9)和端盖(1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中侯贵林黄其励李辰飞冯兆兴徐有宁杨世君李英仑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燃烧工程技术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