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弹簧横向刚度简易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89751 阅读:453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振器弹簧的横向刚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端板(1),第二端板(2),与第一端板相互组合并相隔一定距离;加载隔板(3),安置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其中第一端板(1)与加载隔板(3)之间以及加载隔板与第二端板(2)之间分别形成可容置待测横向刚度的弹簧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隔振弹簧的横向刚度检测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测试方法方便、快捷,测试结果直观、可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弹簧横向刚度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浮置 板隔振道床系统的隔振器弹簧横向刚度的静态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横向刚度是阻尼弹簧浮置板隔振道床系统重要的安全参数之一。虽然横向刚度可 以由经典的理论计算求得,但工程样板的实验检测难度较大,需要经大荷载的设备竖向加 载至额定荷载后,再水平施加足够的横向推力;而由于竖向加载装置横向摩擦力的存在,更 使得测试数据存在显著的“洄滞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直接在额定荷载下检测弹簧 单体横向刚度的简易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隔振器弹簧的横向刚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与第一端板相 互组合并相隔一定距离;加载隔板,安置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其中第一端板与加载 隔板之间以及加载隔板与第二端板之间分别形成可容置待测横向刚度的弹簧的空间。其中,第一端板面对第二端板的一面固定有四根螺杆,四根螺杆的顶部分别穿过 第二端板并拧有螺母,以便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实现相互组合;加载隔板位于四根 螺杆围成的空间内。特别是,第一端板的底边、第二端板的底边和加载隔板的顶边相互平行。其中,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内侧分别设置第一、第二定位挡圈,力口载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对应于第一、第二定位挡圈的定位挡圈,定位挡圈的外径与待测弹簧的内径相契合,以便固定待测弹簧的端部。特别是,加载隔板的顶边的截面呈半圆形或双倒角形。特别是,螺母包括双螺母。特别是,第一端板呈矩形,四根螺杆焊装在矩形的四角,第二端板呈矩形,四角设 有对应四根螺杆并使其穿过的孔。其中,底板和顶板的定位挡圈统一向上侧偏置,而加载隔板上的定位挡圈向下侧偏置。特别是,加载隔板的四角切除,其顶边穿过上部两根螺杆之间的间隙向上伸出,其并与四根螺杆保持适当距离,确保待测弹簧横向加载过程中加载隔板的外形不与螺杆抵触。本技术的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1、本技术隔振弹簧的横向刚度检测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方 便。2、本技术隔振弹簧的横向刚度检测装置用于弹簧的横向刚度检测,测试方法 简单,快捷,测试结果直观、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置有被测隔振弹簧的横向刚度检测装置结构主视局部剖视 图;图2是本技术的横向刚度检测装置的右视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端板;la、第一定位挡圈;2、第二端板;2a、第二定位挡圈; 3、加载隔板;3a、3b、定位挡圈;4、螺杆;4a、螺母;5、待测隔振弹簧。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横向刚度检测装置做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横向刚度检测装置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向刚度检测装置的右侧局部剖视图。如图所示,横向刚度检测装置 包括相互平行放置的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2,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2之间由螺杆4固定 连接,加载隔板3位于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2之间,并与其平行,第一端板1与加载隔板 3之间以及加载隔板3与第二端板2之间分别形成可容置待测横向刚度的弹簧5的空间。如图1所示,第一端板1与第二端板2为矩形,第一端板1面对第二端板的一侧位 于矩形的四角处焊接有螺杆4,第二端板2位于矩形的四角处对应于螺杆的位置设有孔2b, 螺杆4向上衍延伸分别穿过第二端板四角的孔后在第二端板的外侧用过螺母4a拧紧固定, 螺母4a可以为双螺母,如图2所示。加载隔板3平行放置于两端板1、2之间,加载隔板3的顶边C的截面呈半圆形或 双倒角形,图1中示出的为双倒角形,加载隔板3的四角切除,以便让开四根螺杆4,其顶边 C穿过上部两根螺杆4之间的间隙向上伸出,加载隔板3与四根螺杆4保持适当距离,确保 待测弹簧横向加载过程中加载隔板的外形不与螺杆4抵触。如图2所示,第一端板1与第二端板2的内侧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定位挡圈la、2a, 加载隔板3的两侧设有定位挡圈3a、3b,定位挡圈的外径与待测弹簧5的内径相契合,以便 将待测弹簧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定位挡圈上。其中,定位挡圈la、2a向上偏置,而定位挡圈 3a、3b向下偏置。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横向刚度检测装置安装过程。首先,将两根静态参数相同的金属螺旋弹簧5串联安装在第一端板1与加载隔板3 以及加载隔板3与第二端板2之间,即,使一根螺旋弹簧5的一端套装固定在第一端板1的 定位挡圈Ia上,另一端套装固定在加载隔板3面对第一端板一侧的定位挡圈3a上;另一根 螺旋弹簧5的一端套装固定在第二端板2的定位挡圈2a上,另一端套装固定在加载隔板3 面对第二端板一侧的定位挡圈3b上。然后在四根螺杆4穿出第二端板2的一端拧上螺母 4a,使结构整体预锁紧成一个整体,此时应尽可能保持两端板1、2以及加载隔板3之间相互 平行。之后,将该预锁紧整体结构竖直放置到静刚度试验机内,对弹簧5轴向加载至待 测值(弹簧设计的额定轴向荷载);此时仍应尽可能保持两端板1、2以及加载隔板3之间 相互平行。使用定力矩扳手锁紧第二端板上的8个螺母,使得整体结构锁紧固定。然后,将锁紧固定的结构整体横向放置,使加载隔板3偏心外伸的顶边C向上,通 过万能静态试验机对加载隔板3偏心外伸的顶边C做竖向加载;竖向加载达到弹簧额定径 向(横向)荷载,反复加载/卸载3次,以消除弹簧系统组装定位间隙。最后,再次由卸载状态加载至弹簧额定径向(横向)荷载,同时记录加载力臂的 力值和位移值(应力-应变曲线);通过计算即可得出组合结构和弹簧单元的横向刚度。本技术中四根螺杆并联的刚度至少应大于待测串连弹簧刚度的30倍以上; 应选择两块具有足够厚度(刚度)的钢板作为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中央隔板3的厚度可 比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薄些。尽管上文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此,本
的技 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技术的原理进行的各种 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隔振器弹簧的横向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板(1);第二端板(2),与第一端板相互组合并相隔一定距离;加载隔板(3),安置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其中第一端板(1)与加载隔板(3)之间以及加载隔板与第二端板(2)之间分别形成可容置待测横向刚度的弹簧的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端板(1)面对第二端板的一面固定有四根螺杆(4),所述四根螺杆(4)的顶部分别 穿过第二端板(2)并拧有螺母(4a),以便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实现所述相互组合, 所述加载隔板⑶位于四根螺杆⑷围成的空间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⑴的底边㈧、第二端板⑵的底边⑶和加载隔板的顶边(C)相互平行。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1)和第二端板(2)的内侧分别设置第一定位挡圈(Ia)和第二定位挡 圈(2a),所述加载隔板(3)的两侧分别设置与第一定位挡圈(Ia)和第二定位挡圈(2a)对 应的定位挡圈(3a、3b),所述定位挡圈的外径与所述待测弹簧的内径相契合,以便固定所述 待测弹簧的端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隔板的顶边(C)的截面呈半 圆形或双倒角形。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小朋张斌丁树奎邵斌朱胜利汪根胜孙家麒葛佩声金志春孙京健任奇梁国君张玉敏苏宏兵张丁盛李湘久曾向荣张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静业噪声振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3年10月11日 16:30
    测试弹簧的横向刚度实验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在什么范围。测试步骤方法什么的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