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暖通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3120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及暖通设备。该压缩机包括壳体和气流驱动装置,壳体内限定有变频腔和电控腔,电控腔分别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与变频腔相连通。气流驱动装置设于变频腔中,气流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变频腔内的气流流动,气流驱动装置具有吸气侧和出气侧,该出气侧形成有低压区,设于该低压区内,进风口相较于出风口远离低压区设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在壳体内设置相互连通的电控腔与变频腔,并在两个腔体之间构建闭环气流路径,通过将气流驱动装置集中设置在变频腔内,同时利用气压差实现电控腔与变频腔之间的气体循环交换,避免了在两个腔体中分别布置冷却结构的需求,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有助于缩小压缩机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及暖通设备


技术介绍

1、压缩机作为一种高效、低噪声的压缩设备,广泛应用于楼宇暖通、数据中心冷却、轨道交通空调系统等对节能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近年来,随着应用场合对安装空间和设备集成度的要求不断提升,压缩机逐渐朝着一体化、风冷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2、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常采用风冷结构对内部电子电路板、变频控制器等高发热部件进行冷却,并通常将压缩机本体、电控模块、变频器等分别布置在不同腔体中,各腔体内分别配置独立的散热装置(如风扇)、电加热器及温控组件。这种设计虽然能够实现一定的运行稳定性,但由于各功能部件物理隔离,系统需预留多个通风路径与组件安装空间,导致整体结构臃肿、体积难以压缩,不利于安装在空间受限的机房或设备柜中。其次,多个风扇、加热器的分散布置也使得系统结构复杂,增加布线和维护成本,且存在散热或加热效率不均的问题。

3、因此,现有压缩机热管理系统在空间利用率和结构集成度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小型化设备对紧凑结构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变频腔内且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出气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第一壳体,所述本体的顶部形成有安装板,所述第一壳体扣合于所述安装板,并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变频腔,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顶盖以及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安装板相连的侧板,所述变频组件的周向外壁和所述侧板的内壁间隔设置,并合围形成呈环形的所述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驱动装置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变频腔内且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出气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本体和第一壳体,所述本体的顶部形成有安装板,所述第一壳体扣合于所述安装板,并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变频腔,所述第一壳体包括顶盖以及分别与所述顶盖和所述安装板相连的侧板,所述变频组件的周向外壁和所述侧板的内壁间隔设置,并合围形成呈环形的所述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安装于所述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并与所述本体限定出所述电控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占晏青龙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