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四向阶段脱模复合行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29892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注塑模具四向阶段脱模复合行位机构,包括前模板、后模板、注塑部品、第一斜导柱、第一斜导柱座、第一行位座、第一行位导向块、内嵌行位导向块、第一限位块、内嵌行位座、内嵌行位转接块、内嵌行位、第一行位、第二斜导柱、第二斜导柱座、第二限位块、第二行位导向块、第二行位座、第二行位、司筒推杆、司筒针、司筒、第一限位弹簧、司筒压块、第三斜导柱、第三斜导柱座、第三行位导向块、第三行位座、第三行位、第三限位块、复位弹簧、限位杆、延时顶针、脱模顶针、顶针限位弹簧、镶件限位弹簧和脱模镶件,通过嵌套行位机构、行位内嵌套司筒推杆机构和行位内嵌套延时顶针机构实现注塑部品脱模时四个脱模方向机构的分阶段脱模,避免不同方向注塑模具结构同时脱模发生机构干涉的问题,防止司筒顶针机构对应注塑部品内圆壁柱位拉断问题,实现多骨位注塑部品脱模时的分阶段脱模,避免单次开模造成的注塑部品多骨位部分脱模力过大引起的拉伤或断裂问题,提高多孔位注塑模具的可量产性及模具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四向阶段脱模复合行位机构,采用嵌套行位机构、行位内嵌套司筒推杆机构和行位内嵌套延时顶针机构解决复杂多孔注塑部品多向扣位脱模和圆柱孔及多骨位结构脱模力过大易造成产品断裂等注塑模具设计生产问题。


技术介绍

1、注塑部品因安装及固定等需求会设计较多孔位,为了增加薄壁类注塑部品受力部分的强度需要在部品上设计加强骨位,注塑部品孔位部分和骨位部分在注塑成型生产的冷却阶段塑胶材料冷却收缩对孔位和骨位零部件的贴合力较大,如强行脱模易造成注塑部品的拖伤或断裂,多孔位注塑部品如孔位方向不一致需考虑各向开模镶件的分阶段开模,避免多方向开模机构同时运动造成的运动零部件干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难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四向阶段脱模复合行位机构,包括前模板、后模板、注塑部品、第一斜导柱、第一斜导柱座、第一行位座、第一行位导向块、内嵌行位导向块、第一限位块、内嵌行位座、内嵌行位转接块、内嵌行位、第一行位、第二斜导柱、第二斜导柱座、第二限位块、第二行位导向块、第二行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四向阶段脱模复合行位机构,包括前模板(1)、后模板(2)、注塑部品(3)、第一斜导柱(4)、第一斜导柱座(5)、第一行位座(6)、第一行位导向块(7)、内嵌行位导向块(8)、第一限位块(9)、内嵌行位座(10)、内嵌行位转接块(11)、内嵌行位(12)、第一行位(13)、第二斜导柱(14)、第二斜导柱座(15)、第二限位块(16)、第二行位导向块(17)、第二行位座(18)、第二行位(19)、司筒推杆(20)、司筒针(21)、司筒(22)、第一限位弹簧(23)、司筒压块(24)、第三斜导柱(25)、第三斜导柱座(26)、第三行位导向块(27)、第三行位座(28)、第三行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四向阶段脱模复合行位机构,包括前模板(1)、后模板(2)、注塑部品(3)、第一斜导柱(4)、第一斜导柱座(5)、第一行位座(6)、第一行位导向块(7)、内嵌行位导向块(8)、第一限位块(9)、内嵌行位座(10)、内嵌行位转接块(11)、内嵌行位(12)、第一行位(13)、第二斜导柱(14)、第二斜导柱座(15)、第二限位块(16)、第二行位导向块(17)、第二行位座(18)、第二行位(19)、司筒推杆(20)、司筒针(21)、司筒(22)、第一限位弹簧(23)、司筒压块(24)、第三斜导柱(25)、第三斜导柱座(26)、第三行位导向块(27)、第三行位座(28)、第三行位(29)、第三限位块(30)、复位弹簧(31)、限位杆(32)、延时顶针(33)、脱模顶针(34)、顶针限位弹簧(35)、镶件限位弹簧(36)和脱模镶件(37),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四向阶段脱模复合行位机构包括嵌套行位机构、行位内嵌套司筒推杆机构和行位内嵌套延时顶针机构;所述注塑部品(3)为薄壁多孔复杂曲面结构,注塑部品(3)上有不同方向的孔位、圆壁柱位和多骨位部分;所述前模板(1)、后模板(2)、内嵌行位(12)、第一行位(13)、第二行位(19)、司筒针(21)、司筒(22)、第三行位(29)、脱模顶针(34)和脱模镶件(37)在注塑模具合模状态下组成注塑部品(3)的注塑型腔;注塑模具合模状态下,所述后模板(2)的上表面与前模板(1)的下表面接触,前模板(1)与后模板(2)的四周端面平齐,第一斜导柱座(5)固定安装于前模板(1)上,第一斜导柱(4)固定安装于第一斜导柱座(5)内开设的斜向圆柱孔内,第一限位块(9)固定安装于后模板(2)的左侧壁上,第一行位导向块(7)固定安装于后模板(2)的上表面,第一行位座(6)底部为t型结构,第一行位座(6)可沿第一行位导向块(7)与后模板(2)上表面组成的t形槽左右滑动,内嵌行位导向座(8)固定安装于第一行位座(6)的上表面,内嵌行位座(10)底部为t型结构,内嵌行位座(10)可沿内嵌行位导向块(8)与第一行位座(6)上表面形组成的t型槽左右滑动,内嵌行位座(10)嵌套安装于第一行位座(6)上开设的与其形状一致的方形孔内,第一斜导柱(4)可沿内嵌行位座(10)上开设的与其外径尺寸一致的斜向圆柱孔斜向上下移动,第一行位座(6)上开设有与第一斜导柱(4)方向一致的u型通孔,注塑模具合模状态下第一斜导柱(4)的下端右侧壁压紧于第一行位座(6)上u型通孔的右侧斜面,第一行位(13)固定安装于第一行位座(6)上,第一行位(13)上开设有可安装内嵌行位转接块(11)和内嵌行位(12)的槽位,内嵌行位转接块(11)固定安装于内嵌行位座(10)的右侧端面,内嵌行位转接块(11)右侧加工有斜向t型凸台,内嵌行位转接块(11)上的t型凸台配合安装于内嵌行位(12)上加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榜喜岳勇坤吕孙赵黄佳华黄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昌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