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VDC共挤双层膜高速热应力消除的梯度控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29532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PVDC共挤膜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PVDC共挤双层膜高速热应力消除的梯度控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待处理PVDC共挤双层膜以15.0‑31.15m/min的传输速度牵引至应力消除区域;步骤二:使所述PVDC共挤双层膜依次经过六个加热辊进行热应力消除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传统双辊工艺12m/min的传输速度瓶颈,将传输速度提升至15.0‑31.15m/min,产能最高提高150%以上,并且高速生产下轻微褶皱面积占比不超过4%,满足合格品标准(<4%);并通过牵引压辊的螺旋凹槽设计,有效排除膜内气泡,避免高速牵引导致的气泡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pvdc共挤膜生产,尤其涉及一种用于pvdc共挤双层膜高速热应力消除的梯度控温方法。


技术介绍

1、聚偏二氯乙烯(pvdc)共挤膜因其卓越的阻隔性能(阻氧、阻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高要求包装领域。然而,在挤出成型过程中,pvdc层与非极性基材(如pe、pp)共挤时,由于两者热膨胀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vdc:1×10-4/℃ ; pe:2×10-4/℃),在冷却阶段容易产生收缩不均。此外,pvdc在60-80℃温度区间会发生二次结晶行为,以及挤出工艺中熔体流速梯度导致的分子链取向,共同作用使得成型的pvdc共挤膜内部积聚了显著的内应力。

2、这些残余应力会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在后续分切或收卷工序中表现为薄膜边缘翘曲和膜面褶皱;在制袋热封过程中导致尺寸不稳定(热收缩率常超过3%);更严重的是,在长期储存后,应力释放可能诱发微裂纹,致使薄膜的阻隔性能显著下降,直接影响包装内容物的保质期。

3、目前行业普遍采用双辊热定型工艺来消除pvdc膜的内应力。该工艺通常设置第一加热辊(预热辊)温度为20-25℃(略高于pvdc玻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PVDC共挤双层膜高速热应力消除的梯度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VDC共挤双层膜高速热应力消除的梯度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牵引过程采用牵引辊和牵引压辊协同实现,所述牵引压辊的两段设有方向相反的螺旋凹槽,用于将PVDC共挤双层膜内气泡向膜材前方侧部挤压汇聚,后续方便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VDC共挤双层膜高速热应力消除的梯度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牵引传输速度为15.0-26.87m/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VDC共挤双层膜高速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pvdc共挤双层膜高速热应力消除的梯度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vdc共挤双层膜高速热应力消除的梯度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牵引过程采用牵引辊和牵引压辊协同实现,所述牵引压辊的两段设有方向相反的螺旋凹槽,用于将pvdc共挤双层膜内气泡向膜材前方侧部挤压汇聚,后续方便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vdc共挤双层膜高速热应力消除的梯度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牵引传输速度为15.0-26.87m/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vdc共挤双层膜高速热应力消除的梯度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第一加热辊的温度为35-40℃,且第一至第六加热辊的温度升降梯度为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pvdc共挤双层膜高速热应力消除的梯度控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波孙建科赵帅鹏马紫音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兴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