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具体涉及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穿越地质缺陷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储能技术作为实现电网削峰填谷、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支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凭借其规模大、寿命长、成本相对较低且环境友好等显著优势,成为极具广阔应用前景的储能与调峰发电技术之一。该技术的核心逻辑在于实现电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效转移:当电网处于负荷低谷期,利用富余电能驱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并储存在专门构建的地下储气库中;当电力负荷升高时,释放高压空气,经透平膨胀驱动发电机发电,从而有效填补用电缺口,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在多种储气方式的对比中,人工硐室储气库因其显著优势而占据重要地位。其选址灵活性极高,不受特定地质构造或地理条件的限制;结构具备高度可控性,可根据工程需求实现精准设计与施工;同时,依托国内多年来积累的施工技术与工程经验,人工硐室储气库已在多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的规划与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推动该技术工程化落地的关键支撑力量。
>3、人工硐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穿越地质缺陷的结构,现有的地质缺陷层(1)位于围岩(2)中,该结构将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分割成前储气库(3)和后储气库(4),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穿越地质缺陷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混凝土初支(6)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网,所述混凝土包裹所述钢筋网后,所述喷混凝土初支(6)通过喷覆于围岩(2)及地质缺陷层(1)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穿越地质缺陷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混凝土初支(6)与前储气库(3)和后储气库(4)的现有
...【技术特征摘要】
1.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穿越地质缺陷的结构,现有的地质缺陷层(1)位于围岩(2)中,该结构将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分割成前储气库(3)和后储气库(4),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穿越地质缺陷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混凝土初支(6)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网,所述混凝土包裹所述钢筋网后,所述喷混凝土初支(6)通过喷覆于围岩(2)及地质缺陷层(1)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穿越地质缺陷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混凝土初支(6)与前储气库(3)和后储气库(4)的现有喷混凝土初支连接且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储能人工硐室储气库穿越地质缺陷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二衬(7)与所述前储气库(3)和后储气库(4)的现有钢筋混凝土二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巍,纪文栋,马路兴,刘元玺,巫裕斌,常艳芬,许瑞金,程少振,张波,沈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能建深地技术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