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黄土地层空气反循环钻井双壁钻杆的防堵塞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25948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黄土地层空气反循环钻井双壁钻杆的防堵塞方法,其中,通过在输气管道上串联加料系统,加入无黏附性颗粒物,形成气固两相流,以解决中心管堵塞问题;安装并调节压力阀门,控制气流的连续和高压状态,保证气固两相流的形成;启动加料系统,控制颗粒物的流量,使颗粒物与高压气流有效混合,形成稳定的气固两相流;调节加料系统的进气口处的压力阀门,确保双壁钻杆内高压气流的供应;利用气固两相流的输送路径,通过所述双壁钻杆的外腔道输送至井底,再通过双壁钻杆的中心管携带钻渣上返至井口,实现钻渣的清除;颗粒物在上升过程中持续撞击中心管内壁的黏附性钻渣团块,破坏其结构,与钻渣混合后共同排出,解决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黄土地层空气反循环钻井双壁钻杆的防堵塞方法


技术介绍

1、空气反循环钻井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钻探方法,特别适用于黄土地层的能源勘探与水文工程作业。黄土地层因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包括高孔隙性、弱胶结性以及遇水易软化崩解的性质,给传统钻井工艺带来了诸多挑战。空气反循环钻井通过双壁钻杆实现钻渣的密闭上返,理论上能有效减少井壁扰动,避免泥浆渗漏,提升钻井效率与安全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黄土这种特殊地层中,空气反循环钻井面临了严重的堵塞难题。

2、当前的空气反循环钻井工艺在黄土地层施工时的主要缺陷如下:

3、1.钻渣特性导致堵塞:黄土钻渣粒径细小(通常在0.005–0.05mm之间),且具有较高的黏性。在高速空气流中,这些细小的钻渣容易吸附井下的水分或气相中的水汽,形成黏结团块。团块化的钻渣在双壁钻杆的中心管内壁不断积聚,最终导致管道堵塞,影响钻渣的正常上返。

4、2.流道结构局限性:双壁钻杆中心管的直径较窄,这一设计在面对团块化钻渣时显得尤为脆弱。黄土钻渣的堵塞堆积效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黄土地层空气反循环钻井双壁钻杆的防堵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在所述输气管道上串联所述加料系统,加入无黏附性颗粒物,形成气固两相流,以解决中心管堵塞问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黄土地层空气反循环钻井双壁钻杆的防堵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系统串联在所述输气管道上,以控制颗粒物的加入量和时机,确保气固两相流的形成与持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黄土地层空气反循环钻井双壁钻杆的防堵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为粒径0.001-5mm的颗粒物,以优化钻渣清理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应用于黄土地层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黄土地层空气反循环钻井双壁钻杆的防堵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在所述输气管道上串联所述加料系统,加入无黏附性颗粒物,形成气固两相流,以解决中心管堵塞问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黄土地层空气反循环钻井双壁钻杆的防堵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系统串联在所述输气管道上,以控制颗粒物的加入量和时机,确保气固两相流的形成与持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黄土地层空气反循环钻井双壁钻杆的防堵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为粒径0.001-5mm的颗粒物,以优化钻渣清理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应用于黄土地层空气反循环钻井双壁钻杆的防堵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的流量为3-12m3/h。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应用于黄土地层空气反循环钻井双壁钻杆的防堵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气流速度调控至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传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元泰石油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