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成型设备,尤其涉及基于回收循环再生聚乙烯颗粒的二次成型装置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塑料广泛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站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对于使用过的塑料通常进行回收再生产,提高利用效率;目前,废塑料经过前期冲洗粉碎后,再次通过注塑、冷却、干燥和切割后形成塑料颗粒,但是此种成型工序较为复杂,涉及到多种生产设备,生产线较长,需要具备较大的厂房面积,同时切割中会产生大量的塑料废屑,造成浪费,而且传统的颗粒形状,在对流动性、混合效果等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往往无法满足特定的生产需求,限制了自身的使用范围,十分不便,对此,亟需一种通用性较好的塑料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基于回收循环再生聚乙烯颗粒的二次成型装置及加工方法,通过各部件协同配合,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整体结构紧凑,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碎屑的产生,并且能够实现扁平状塑料颗粒的生产,实用性有效增强。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回收循环再生聚乙烯颗粒的二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和回转架(2);所述机体(1)上方具有圆形的容纳空间(101),所述容纳空间(101)内部设有环形轨道(102),且底部设有引导轨道(103)和与外部连通的落料口(104),所述容纳空间(101)的左侧设有供油通道(105),所述容纳空间(101)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收拉件(3),所述容纳空间(101)中心设有供料组件(4),所述供料组件(4)上设有多组搓揉件(5);所述回转架(2)安装于容纳空间(101)内,并设有多组成型件(6),所述成型件(6)的一端与环形轨道(102)接触,另一端与供料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回收循环再生聚乙烯颗粒的二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和回转架(2);所述机体(1)上方具有圆形的容纳空间(101),所述容纳空间(101)内部设有环形轨道(102),且底部设有引导轨道(103)和与外部连通的落料口(104),所述容纳空间(101)的左侧设有供油通道(105),所述容纳空间(101)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收拉件(3),所述容纳空间(101)中心设有供料组件(4),所述供料组件(4)上设有多组搓揉件(5);所述回转架(2)安装于容纳空间(101)内,并设有多组成型件(6),所述成型件(6)的一端与环形轨道(102)接触,另一端与供料组件(4)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回收循环再生聚乙烯颗粒的二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组件(4)包括供料筒(401)和环切管(402);所述供料筒(401)的正上方设有多个出料孔(403);所述环切管(402)与供料筒(401)为套接,且沿圆周方向分布有六组布置孔(404),每组所述布置孔(404)的数量与出料孔(403)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回收循环再生聚乙烯颗粒的二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搓揉件(5)包括支板(501)和组合杆(502);所述支板(501)成对布置在供料组件(4)上,左侧的所述支板(501)上设有左杆体(503),右侧的所述支板(501)上设有右杆体(504),所述左杆体(503)和右杆体(504)上均设有压盘(505)和复位弹簧(506),且所述右杆体(504)的右端设有安装板(507);所述组合杆(502)与支板(501)为滑动连接,两端分别与安装板(50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回收循环再生聚乙烯颗粒的二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杆体(503)与支板(501)为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回收循环再生聚乙烯颗粒的二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的所述支板(501)上设有限位环(5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回收循环再生聚乙烯颗粒的二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件(6)包括套管(7)、中间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君彦,李君江,李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再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