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24209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20
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属于航空发动机修理技术领域,步骤为:标定内环支板裂纹的位置;手工钳修打磨去除裂纹;对打磨焊缝进行补焊;对补焊焊缝进行抛磨精修;对补焊焊缝进行焊后检查;对后机匣加工组件进行焊后时效热处理;对后机匣加工组件进行荧光检查;对后机匣加工组件进行尺寸检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通过裂纹修复避免了后机匣加工组件的整体报废,有效降低了航空发动机的大修成本,提升了航空发动机的大修能力,经过修复后的后机匣加工组件实现了零件形貌及性能的高质量恢复,有效满足了航空发动机的装配和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修理,特别是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后机匣作为航空发动机上的主要承力部件,主要起到支撑和固定涡轮转子的作用,后机匣加工组件位于后机匣内并作为后机匣的基座。后机匣加工组件属于焊接组合件,由内环机匣、外环机匣和支承管组成,焊缝数量多达数十条,结构复杂。

2、目前,当航空发动机到寿后,需要返厂进行大修,在无损检测时,若发现后机匣加工组件的内环支板部位存在较多裂纹,以往情况下只能将后机匣加工组件整体做报废处理,不仅增加了后机匣加工组件的换件率,而且极大的增加了航空发动机的大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通过裂纹修复避免了后机匣加工组件的整体报废,有效降低了航空发动机的大修成本,提升了航空发动机的大修能力,经过修复后的后机匣加工组件实现了零件形貌及性能的高质量恢复,有效满足了航空发动机的装配和使用要求。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采用目视和渗透检查法,确定内环支板裂纹的发生位置,同时确定内环支板裂纹的尺寸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焊接参数为:焊接电流为80A~140A,时间间隔为140ms~160ms,焊枪氩气流量为8L/min~12L/min,背面保护气体流量为6L/min~10L/min,焊丝直径为0.8mm~1.6mm,焊丝型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采用目视和渗透检查法,确定内环支板裂纹的发生位置,同时确定内环支板裂纹的尺寸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焊接参数为:焊接电流为80a~140a,时间间隔为140ms~160ms,焊枪氩气流量为8l/min~12l/min,背面保护气体流量为6l/min~10l/min,焊丝直径为0.8mm~1.6mm,焊丝型号为hgh4169,钨极直径为ф2.0mm,钨极型号为wce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焊接工装包括支撑底座、外环机匣压紧机构、外环机匣定位销、内环机匣定位环、内环机匣下压紧机构、内环机匣上压紧机构及内环机匣胀紧定位机构;所述支撑底座为圆盘形;所述外环机匣压紧机构数量若干,若干外环机匣压紧机构沿支撑底座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外环机匣定位销数量若干,若干外环机匣定位销沿支撑底座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外环机匣定位销与外环机匣定位销交错分布;所述内环机匣胀紧定位机构设置在支撑底座的圆心处;所述内环机匣下压紧机构数量若干,若干内环机匣下压紧机构设置在内环机匣胀紧定位机构的胀紧定位块上;所述内环机匣定位环同轴布设在内环机匣胀紧定位机构的外侧,所述内环机匣下压紧机构的压板位于内环机匣定位环上方;所述内环机匣上压紧机构位于内环机匣下压紧机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先通过机械打磨方式将补焊焊缝的余高进行去除,然后对去除余高的补焊焊缝进行局部抛修,要求抛修部位与未抛修母材之间圆滑转接,直到表面光洁度达到图纸设计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机匣加工组件内环支板裂纹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①、目视检查:采用10倍放大镜对抛磨精修后的补焊焊缝及其与母材转接部位进行目视检查,要求表面无裂纹、未溶合、未焊透及咬边缺陷,允许在100mm的焊缝上存在表面气孔或夹杂,但要求气孔或夹杂的最大尺寸不超过1mm,且要求缺陷的数量最多不超过2个,同时要求缺陷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嘉聪葛沁刘曦黄嵩勋朱靖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