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双透射窗口与宽带RCS缩减的低剖面超表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2190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双透射窗口与宽带RCS缩减的低剖面超表面,超胞零,超胞壹根据最佳随机空间排布序列呈矩阵排布;超胞零由在空间中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周期性排布的低剖面超表面单元零形成;超胞壹由在空间中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周期性排布的低剖面超表面单元壹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实现两个高效率透波频带,插入损耗低于1 dB,支持高质量通信透波,且在超宽带内达到10 dB以上的RCS缩减。实现带位精确可控、功能分区清晰,显著提升频谱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具备良好的极化不敏感特性,适用于复杂极化环境下的隐身应用需求。结构轻巧、能耗低、易于加工,适用于航空航天、卫星通信、雷达隐身等多种高集成度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双透射窗口与宽带rcs缩减的低剖面超表面,属于电磁超表面。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电子系统对通信带宽和隐身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在有限空间和频带内实现电磁波的高效透射与宽带雷达散射截面(rcs,radar cross section)缩减,已成为电磁功能集成器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近年来,人工设计的超表面因其亚波长单元结构所带来的波前调控能力,在rcs调控、波束控制和极化转换等方向展现出独特优势。尤其是基于相位调控的编码超表面,通过引入空间相位随机性,有效打破反射波能量的空间聚集,实现了显著的散射抑制效果。然而,该类结构多为全反射型,难以支持通信频段的波透射,无法适应通信-隐身一体化的系统需求。

2、为提升频谱利用效率,有研究提出将频率选择表面与反射或吸收材料超表面进行集成,构建具备双功能的混合型结构,实现了部分频段的透射与隐身协同。但这些结构仅支持单一透射窗口,不能满足多频通信或双向通信场景的需求。同时,部分频率选择吸收器通过引入电阻负载、厚空气间隙或多层堆叠结构实现宽带吸收,但部分频率选择吸收器存在插入损耗高、结构复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双透射窗口与宽带RCS缩减的低剖面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超胞零,超胞壹;所述超胞零,超胞壹根据最佳随机空间排布序列呈矩阵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双透射窗口与宽带RCS缩减的低剖面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剖面超表面单元零包括:由上至下排列的1-bit编码单元层、泡沫层和双通带频率选择表面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双透射窗口与宽带RCS缩减的低剖面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折线金属贴片,包括两个呈中心对称的子结构,所述子结构包括:一个“Γ”形金属框臂和两条多弯折路径,两条多弯折路径的一端分别与“Γ”形金属框臂的开口内侧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双透射窗口与宽带rcs缩减的低剖面超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超胞零,超胞壹;所述超胞零,超胞壹根据最佳随机空间排布序列呈矩阵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双透射窗口与宽带rcs缩减的低剖面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剖面超表面单元零包括:由上至下排列的1-bit编码单元层、泡沫层和双通带频率选择表面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双透射窗口与宽带rcs缩减的低剖面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折线金属贴片,包括两个呈中心对称的子结构,所述子结构包括:一个“γ”形金属框臂和两条多弯折路径,两条多弯折路径的一端分别与“γ”形金属框臂的开口内侧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双透射窗口与宽带rcs缩减的低剖面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带频率选择表面层包括:由上至下排列的边缘方环、第二介质层及同心双方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双透射窗口与宽带rcs缩减的低剖面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弯折路径,包括多个金属矩形贴片,多个金属矩形贴片依次首尾相连,相邻的金属矩形贴片呈90度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双透射窗口与宽带rcs缩减的低剖面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双方环由两个尺寸不同的方形金属环构成,分别为内环和外环,内环和外环的厚度与弯曲折线金属贴片和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慧锋张镭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