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金属,具体为一种防止过热的汽车零件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1、汽车零件加工模具是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的精密工具,通过冲压工艺将金属板材或塑料材料加工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零件,这些模具具有高精度、高耐用性和复杂结构,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确保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满足汽车行业对零部件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严格要求。
2、然而现有的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在长时间、频繁的冲压加工中,尤其是在热冲压加工时,模具温度会持续升高,过热会导致模具膨胀、变形,甚至使模具的杆道收缩,进而影响顶杆机构的正常顶出动作,可能导致卡杆现象,目前的模具冷却方式主要有风冷和水冷,风冷的散热效率较低,通常只能对模具表面进行散热;而水冷虽然散热效率高,但为了提高对模具内部的散热效率,需要在模具内开设冷媒液通道,这可能会降低模具的强度,因此,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止过热的汽车零件加工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过热的汽车零件加工模具,以解决现有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在长时间且频繁的冲压加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过热的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包括主框架(1)、上模(2)、基座部(3)、下模(4)、顶出部(5)、分隔导流部(6)、导热部(7)和润滑部(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包括下座板(11)、上座板(12)、输气部(13)、导管(14)、活塞导柱(15)、导槽(16)和弹性阻件(17),所述下座板(11)与上座板(12)为上下对齐设置,所述上座板(12)的下侧安装有输气部(13),所述输气部(13)包括与上座板(12)固定连接的通气框管(131),所述通气框管(131)的拐角处均连通有一对进气阀管(132),所述通气框管(131)的下端面拐角处均连通有导管(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过热的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包括主框架(1)、上模(2)、基座部(3)、下模(4)、顶出部(5)、分隔导流部(6)、导热部(7)和润滑部(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包括下座板(11)、上座板(12)、输气部(13)、导管(14)、活塞导柱(15)、导槽(16)和弹性阻件(17),所述下座板(11)与上座板(12)为上下对齐设置,所述上座板(12)的下侧安装有输气部(13),所述输气部(13)包括与上座板(12)固定连接的通气框管(131),所述通气框管(131)的拐角处均连通有一对进气阀管(132),所述通气框管(131)的下端面拐角处均连通有导管(14),所述导管(14)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活塞导柱(15),且活塞导柱(15)的下端均与下座板(1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前后所述导管(14)的相向面均开设有导槽(16),所述上座板(1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上模(2),所述下座板(1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基座部(3),所述基座部(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与上模(2)上下对齐的下模(4),所述下模(4)包括模体(41),所述模体(41)的上部内侧开设有模腔(42),所述模腔(42)的下侧开设有若干呈等距设置的杆道(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过热的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3)包括与下座板(11)固定连接的下液壳(31),所述下液壳(3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上扩壳(32),且上扩壳(32)与模体(4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扩壳(32)的上侧板面开设有若干与各杆道(43)相连通的接孔(33),所述上扩壳(32)的上侧板面处开设有一对呈前后对称设置的接触口(34),所述上扩壳(3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一对呈对称设置的排气口(35),所述排气口(35)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36),所述上扩壳(3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对呈前后对称设置的进气口(37),所述通气框管(131)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一对排气阀管(133),所述排气阀管(133)的下端均连通有固定在进气口(37)内侧的排气头(134),所述基座部(3)处安装有分隔导流部(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过热的汽车零件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导流部(6)包括固定在下液壳(31)上开口内侧的分隔板(61),所述分隔板(61)的内侧开设有若干与各接孔(33)呈上下对齐设置的导孔(62),所述导孔(62)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通液导件(63),所述通液导件(63)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囊套(64),且囊套(64)的上端均处于接孔(33)的内侧,所述囊套(64)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处于杆道(43)内的密封圈(65),所述分隔板(61)的内侧开设有若干栅口(67),所述基座部(3)处安装有顶出部(5),所述顶出部(5)包括与下液壳(31)内壁滑动连接的推流板(51),所述推流板(51)的上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动杆(52),所述连动杆(52)的上端均穿过下液壳(31)固定连接有连动条(53),所述连动条(53)均与前后侧的导槽(16)滑动连接,所述通液导件(63)的中孔内侧均滑动连接有其下端与推流板(51)固定连接的顶杆(54),且顶杆(54)的上端穿过囊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锋来,王士雷,胡磊,杨军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犇模具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