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866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具体涉及金属冲压技术领域,包括CAM座、凸模组、凹模组、驱动组件、支架组件、支架驱动件和限位组件,凸模组设有两组,两组凸模组固定于CAM座顶部两侧,凹模组设于两组凸模组之间,所述凹模组包括结构相同的凹模一和凹模二,驱动组件设于两组凸模组顶部,支架组件设置于凹模组底部,支架驱动件设于支架组件底部,限位组件套设于支架组件底部外侧,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呈剪刀形的转板一和转板二,且转板一和转板二分别固定于凹模一和凹模二底端,所述转板一和转板二之间相互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金属板件对翻冲压时常规的复动斜锲无法退出的场合,便于汽车金属板件的上下料,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冲压,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


技术介绍

1、cam即计算机辅助制造,是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利用电子数字计算机通过各种数值控制机床和设备,自动完成离散产品的加工、装配、检测和包装等制造过程。在汽车冲压模具上因冲压工艺的受限,许多场合需要设计cam来完成冲压工艺,计算机辅助制造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标准化,在模具上已经成熟的运用。

2、在普通的冲压加工中,由于压力机滑块为上下往复运动,因此,大多为垂直方向上施力加工。但在实际生产中,有不少冲压件需在斜面上加工孔或槽,就需要采用斜楔机构,去改变垂直方向上的冲压力的方向,实现在制件斜面上的冲切加工。

3、对于板件负角部位无法采用常规的复动斜锲进行退出,例如图14所示的汽车金属板件侧翻孔场合,由于金属板件开档比较小,两个孔位需要同心对翻冲压,冲压完成后两个孔位向内卡在凹模内,不易取出金属板件。因此提出一种便于取料的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适用于汽车金属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包括CAM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一(61)和转板二(62)底部相靠近的一侧面加工成斜面一(63),且驱动块(71)顶部两侧均加工成与斜面一(63)相适配的斜面二(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8)包括套设于转板一(61)和转板二(62)之间的活动限位板(81),所述转板一(61)和转板二(62)底部贯穿活动限位板(81)中心的开口(82),所述活动限位板(81)底部与CAM座(1)顶端通过两个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包括cam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一(61)和转板二(62)底部相靠近的一侧面加工成斜面一(63),且驱动块(71)顶部两侧均加工成与斜面一(63)相适配的斜面二(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8)包括套设于转板一(61)和转板二(62)之间的活动限位板(81),所述转板一(61)和转板二(62)底部贯穿活动限位板(81)中心的开口(82),所述活动限位板(81)底部与cam座(1)顶端通过两个弹簧三(83)连接,所述活动限位板(81)顶端后侧固定有两个用于驱动活动限位板(81)升降的先行杆(8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限位板(81)四角均贯穿有固定导向杆(86),四个固定导向杆(86)均固定于cam座(1)顶端,活动限位板(81)与固定导向杆(86)滑动连接用于为活动限位板(81)的运动进行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一(41)和凹模二(42)顶端均固定有卡块(43),汽车金属板件卡接于两个卡块(43)之间,且凹模二(42)顶端镶嵌有用于固定汽车金属板件的磁铁(4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cam冲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组(3)包括固定于支撑架(2)顶端的外壳(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雷徐锋来胡磊杨军柱吕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犇模具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