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纳米粒子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17433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纳米粒子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涉及复合纤维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先通过对氧化锌羟基化预处理,使其均匀分散,达到抗静电的效果,纺丝完成后,将纤维用硅酸钠溶液润湿,进行酸雾熏蒸,沉淀于纤维表面及内部,提升纤维的机械强度与阻燃效果,并提高附着力;最后将改性聚丙烯酸通过液相沉积法沉积在复合纳米粒子纤维表面,提高整体机械强度和抗静电效果。其中,改性聚丙烯酸通过1,5‑二乙烯基1,1,3,5,5‑5‑五甲基‑3‑苯基三硅氧烷、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参与聚丙烯酸聚合反应,减少复合纤维老化断裂,加强阻燃效果;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阳离子能够减少静电积累,辅助酰氧键、硅氧基团,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亲水膜,加强抗静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纤维,具体为一种负载纳米粒子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纤维目前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静电作为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在纤维材料使用过程中,静电积累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危害。当纤维制品相互摩擦或与其他物体摩擦时,极易产生静电。在一些对静电敏感的环境中,如电子芯片制造车间、精密仪器组装车间等,静电可能会吸引灰尘和微小颗粒,这些杂质会附着在产品表面,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导致电子元件短路、精密仪器失灵等问题。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如石油化工生产场所、煤矿井下等,静电产生的火花可能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和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而且,静电还会对人体产生不适,例如在穿着某些容易产生静电的衣物时,人体会有刺痛感,皮肤也可能变得干燥。

2、并且,多数传统纤维易燃,没有有效的阻燃机制。当遇到明火或高温环境时,火焰容易迅速蔓延,无法阻止热量和氧气与纤维的接触,这极大地限制了纤维在一些对防火要求较高的领域(如消防服、航空内饰等)的应用。此外,在纤维的制备过程中,现有技术往往无法同时解决上述多个问题,或者在解决某一问题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纳米粒子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纳米粒子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羟基化氧化锌的制备步骤为:将乙二醇、氧化锌、分散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在纳米研磨机中分散至固体颗粒的粒度D85达到90nm时,加入N-(3-三乙氧硅基丙基)葡糖酰胺,继续分散1~3h,过滤取固体,置于40~50℃烘箱内干燥10~14h,制得羟基化氧化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载纳米粒子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戴尔克DVK-182、德国默克MOK5635、BYK-P104S、K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纳米粒子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纳米粒子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羟基化氧化锌的制备步骤为:将乙二醇、氧化锌、分散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在纳米研磨机中分散至固体颗粒的粒度d85达到90nm时,加入n-(3-三乙氧硅基丙基)葡糖酰胺,继续分散1~3h,过滤取固体,置于40~50℃烘箱内干燥10~14h,制得羟基化氧化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载纳米粒子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戴尔克dvk-182、德国默克mok5635、byk-p104s、kmt-3015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载纳米粒子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二醇、氧化锌、分散剂、n-(3-三乙氧硅基丙基)葡糖酰胺的质量比为:1:(0.2~0.5):(0.1~0.2):(0.06~0.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纳米粒子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锋王志鹏钟建峰叶国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卡乐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