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60113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32
本申请涉及一种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其包括:基于轴系直线校中要求连接各轴段,形成短跨距轴系;船舶下水后对短跨距轴系进行中间轴承间隙检查和贴合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中间轴承位置至满足位置要求;通过应变法获取短跨距轴系的原始负荷数据;基于原始负荷数据和轴系校中模型,获取中间轴承的标高理论值和推力轴承的标高调整理论值;分别调整中间轴承和推力轴承的标高至对应的标高调整理论值,并获取其对应的实际负荷影响系数;基于中间轴承和推力轴承的实际负荷影响系数获得的对应的标高修正值调整其标高,并使短跨距轴系倾斜状态满足倾斜要求;在中间轴承和推力轴承上安装调整垫片,完成短跨距轴系安装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船舶安装,特别涉及一种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仅考虑轴承标高调整的轴系合理校中安装方法对于长跨距无非对称负载轴系是适用的,但在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中应用存在如下问题:

2、一是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在无载荷状态进行对中后完成各轴承的初安装,轴承初安装后再开展负载安装,在负载的作用下轴线会发生变化,因此个别轴承在非对称载荷下易出现托空的情况,而轴系合理校中要求的轴承负荷测量均依赖于轴承不托空的前提下开展,因此轴承托空将直接影响后续轴承负荷测量的准确性;二是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由于轴承间距离短,个别轴承抬高将改变轴线与轴承间的角度,从而影响其他轴承的承载状态,易出现轴承边缘承载的情况,由于边缘承载改变了轴承受力位置,将直接影响轴承负荷测量的准确性。

3、按传统标高调整的轴系合理校中安装方法存在的两个问题均直接影响轴系最终的安装状态,个别轴承会出现局部承载且负荷过大的情况,而另外的轴承又会出现负荷极小甚至托空的情况,当运行时轴承极易出现过热、振动噪声等异常情况,极端情况还会出现轴承烧瓦的恶劣后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轴系直线校中要求连接各轴段,形成短跨距轴系,具体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轴系直线校中要求,进行中间轴承和推力轴承(8)对中初定位,具体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船舶下水后对短跨距轴系进行贴合检查,具体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轴系直线校中要求连接各轴段,形成短跨距轴系,具体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轴系直线校中要求,进行中间轴承和推力轴承(8)对中初定位,具体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船舶下水后对短跨距轴系进行贴合检查,具体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短跨距非对称负载轴系安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调整中间轴承和推力轴承(8)的标高至对应的标高调整理论值,并获取其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冰喻家鹏王铭铭杨俊田佳彬王刚伟李潮林杨骥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