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蓄电池制造方法及其汇流排成型工艺技术

技术编号:46599993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蓄电池制造方法及其汇流排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极板组、非铅金属条及电池槽,将极板组安装于电池槽中形成电池,且极板组上的极耳形成极耳簇,非铅金属条的表面设有钎料;将非铅金属条与极耳簇进行定位;S2、采用电阻式加热组件靠近或者接触非铅金属条,或者采用高频感应加热组件使所述非铅金属条升温,然后将极耳簇与非铅金属条接触,极耳簇的部分与钎料互熔,待冷却后极耳簇与非铅金属条焊接在一起;S3、对步骤S2中与极耳簇焊接在一起的非铅金属条按照电池的串并联要求进行相应的切割,切断后形成最终的蓄电池的汇流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汇流排焊接牢固,且降低了蓄电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铅酸蓄电池生产制造,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蓄电池制造方法及其汇流排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1、铅酸电池大多以12v为一只电池,内部由6个单体组成,每单格各有正负极板群组成,正负极板群需要通过并联的方法将极耳熔接起来,熔接后的集流体统称为汇流排,为保证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高倍率放电特性,普遍的汇流排主要采用铅锡合金通过热熔的方式进行焊接,因铅的电阻率较高,汇流排设计往往都要消耗更多的铅来确保截面积,同时由于铅的硬度较低,为了保证铅汇流排上能够牢固焊接正负极端子,一般铅汇流排的两端均成形有用于与正负极端子焊接的铅极柱,铅极柱会进一步增加铅的用量,增加成本;而且为了保证整体良好的导电性,正负极端子通常需要采用铜端子,铜端子的成本也比较高,故现有的汇流排结构已无法满足降低成本的需求。

2、传统的铅酸蓄电池汇流排早期是通过氧气-乙炔热熔模式将正负极群组极耳用铅及铅合金焊接(熔接)到一起,构成集群,形成的集流体即是汇流排。

3、专利文献cn102891278a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汇流排铸造和焊接方法,将电池极板按宽度方向垂直于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非铅金属条与极耳簇的定位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非铅金属条与极耳簇的焊接方法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加热后的非铅金属条与极耳簇相接触过程中,升降平台始终保持缓慢向上微移状态,且当加热体下降时,升降平台停止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非铅金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非铅金属条与极耳簇的定位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非铅金属条与极耳簇的焊接方法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加热后的非铅金属条与极耳簇相接触过程中,升降平台始终保持缓慢向上微移状态,且当加热体下降时,升降平台停止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非铅金属条与极耳簇的焊接方法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铅金属条为扁平长条状,表面光滑,其宽度大于等于蓄电池极耳簇截面宽度,非铅金属条的厚度为1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铅金属条采用电导率高于铅的金属制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钎料为银或者锡,且通过电镀方式附着在非铅金属条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将所述非铅金属条与所述极耳簇进行定位之前,还包括:对非铅金属条表面蘸附助焊剂,对其进行脱脂去氧化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汇流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将所述非铅金属条与所述极耳簇进行定位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极耳簇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荣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