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远红外治疗康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9775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30
一种新型远红外治疗康复设备,转动杆设于气流输送管的内部,旋转轴设于转动杆的外壁,气流流速调节杆设于旋转轴的外壁,气流流速调节杆设有多组,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设有过滤拦网,转动杆的两端均设有轴承座,两个轴承座分别设于过滤拦网的侧壁,治疗部位设于工作框体的内腔,工作框体的内部设有靠板,靠板的尺寸小于工作框体的尺寸,靠板嵌入于工作框体的内部,靠板的内部设有红外电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气流流速调节杆设置为多级叶片,不仅能够有效调节气流流速,还能在转动过程中产生更为均匀的气流分布,多级叶片的排列和角度确保在转动杆带动下,气流能够在输送管内形成稳定且连续的气流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红外康复理疗,具体是一种新型远红外治疗康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远红外线是指波长在4~1000微米范围内的电磁波,波长在4~14微米的远红外线与人体组织中的生物细胞分子、体液中的水分子运动频率相一致,可以发生共振效应,使表皮组织内部温度升高,热效应加速机体内部生物酶合成,提高生物酶活性,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促进体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从而提高生命的免疫力和生命组织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能力。

2、在现有的红外治疗康复设备的相关技术中,传统远红外治疗设备缺乏有效的流速调节机制,不仅导致气流在输送过程中流速不均,还产生涡流或死区,影响治疗部位的气流供应和远红外线的均匀照射。此外,气流的不均匀分布还加剧设备的机械振动和噪音,降低治疗过程的舒适度。

3、并且,传统设备在固定靠板时多采用机械锁紧或螺栓连接方式,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靠板因振动或患者移动而发生松动,导致治疗部位无法紧密贴合远红外线发射源,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传统远红外治疗设备在操作时,往往需要医护人员或患者手动调节控制,不仅增加操作的复杂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远红外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远红外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7)的两侧分别设有缓冲阻尼杆(9),所述缓冲阻尼杆(9)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过滤拦网(4)的侧壁,所述转动杆(6)转动于所述气流输送管(3)的内部,所述转动杆(6)转动带动旋转轴(7)和气流流速调节杆(8)的转动,所述气流流速调节杆(8)设置为多级叶片,对气流提供稳定流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远红外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框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护侧板(11),所述抽气泵(2)固定于防护侧板(11)的外壁,两个所述防护侧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远红外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远红外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7)的两侧分别设有缓冲阻尼杆(9),所述缓冲阻尼杆(9)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过滤拦网(4)的侧壁,所述转动杆(6)转动于所述气流输送管(3)的内部,所述转动杆(6)转动带动旋转轴(7)和气流流速调节杆(8)的转动,所述气流流速调节杆(8)设置为多级叶片,对气流提供稳定流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远红外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框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护侧板(11),所述抽气泵(2)固定于防护侧板(11)的外壁,两个所述防护侧板(11)靠近所述工作框体(10)的内腔均设有红外理疗照射灯(19),所述红外理疗照射灯(19)设有多组,所述红外理疗照射灯(19)设于治疗部位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远红外治疗康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框体(10)内壁的四角均设有减震阻尼杆(12),四组所述减震阻尼杆(12)的另一端均设于所述靠板(13)的外壁,所述工作框体(10)内壁的两侧还设有正极磁块(17),所述靠板(13)外壁的两侧也设有与正极磁块(17)相适配的负极磁块(18),治疗部位推动所述靠板(13)向所述工作框体(10)的内壁移动,所述正极磁块(17)与负极磁块(18)磁性固定连接,使得所述靠板(13)固定于工作框体(10)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普朗克量子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