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造相关,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底层房屋、可实现抗震与保温一体化的房屋建造用钢筋网架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底层房屋以及别墅房屋的建造领域,抗震性能与保温性能的协同提升始终是行业技术攻关的核心方向。而当前传统建造模式存在显著技术瓶颈:一方面,结构抗震依赖混凝土浇筑与钢筋网铺设的组合方式,然而钢筋与混凝土的材质特性差异导致两者协同受力效果不佳,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易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尤其在底层房屋的梁柱节点处,应力集中现象突出,整体结构稳定性难以保障。
2、另一方面,保温功能多通过后期粘贴保温板实现,这种外置式保温层与主体结构的结合强度低,受温度变化、结构沉降等因素影响,极易产生空鼓、脱落等质量隐患,且保温材料本身不具备结构支撑作用,无法参与整体受力体系。
3、此外,分步施工模式不仅延长了建造周期,增加了人工与材料成本,还难以解决热桥效应导致的能源损耗问题,使得底层房屋普遍面临抗震安全性不足、保温效果衰减快、居住舒适度低等多重挑战,亟需一种集成化、协同化的创新结构设计突破现有技术局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建造用钢筋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由设于上端部的顶板(2)、下端部的底板(9)以及设置于顶板(2)与底板(9)之间用于连接的左侧竖板(6)、右侧竖板(1),所述顶板(2)与底板(9)结构尺寸相同,所述左侧竖板(6)与右侧竖板(1)之间还设置支撑板一(5)、支撑板二(4)、支撑板三(8)以及支撑板四(3),所述左侧竖板(6)、右侧竖板(1)、支撑板一(5)、支撑板二(4)、支撑板三(8)以及支撑板四(3)两侧中部均依次设置阻隔板结构(10),支撑板一(5)、支撑板二(4)、支撑板三(8)以及支撑板四(3)相互之间分别设置若干钢筋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造用钢筋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由设于上端部的顶板(2)、下端部的底板(9)以及设置于顶板(2)与底板(9)之间用于连接的左侧竖板(6)、右侧竖板(1),所述顶板(2)与底板(9)结构尺寸相同,所述左侧竖板(6)与右侧竖板(1)之间还设置支撑板一(5)、支撑板二(4)、支撑板三(8)以及支撑板四(3),所述左侧竖板(6)、右侧竖板(1)、支撑板一(5)、支撑板二(4)、支撑板三(8)以及支撑板四(3)两侧中部均依次设置阻隔板结构(10),支撑板一(5)、支撑板二(4)、支撑板三(8)以及支撑板四(3)相互之间分别设置若干钢筋加强筋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造用钢筋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由右至左分别包括宽度依次递减的第一顶板(21)、第二顶板(22)、第三顶板(23)、第四顶板(24)以及第五顶板(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造用钢筋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21)、第二顶板(22)、第三顶板(23)、第四顶板(24)以及第五顶板(25)宽度与支撑板四(3)、支撑板三(8)、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强,陈丽云,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瑞绿特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