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巷道壁面的可自动调节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594512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壁面的可自动调节支撑装置,涉及巷道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支撑板、翼板、支撑臂、第一液压缸、多个压力传感器、液压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翼板的一端和主支撑板的边沿绕第一轴线能够转动的连接,第一轴线平行于主支撑板以及翼板;支撑臂的顶部与主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能够驱动翼板相对于主支撑板绕第一轴线旋转;主支撑板和翼板上均布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巷道顶板的压力;液压驱动系统为第一液压缸和支撑臂的动力源;控制系统与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及液压驱动系统通信连接并能够接受自压力传感器传输来的压力信息;控制系统还能够控制液压驱动系统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支撑效果,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巷道壁面的可自动调节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巷道支护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巷道支护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木支架、刚性金属支架等适应性差,无法根据巷道围岩压力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支撑力度和角度。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围岩压力分布不均且随时变化,传统支架易因局部压力过大而损坏,导致支护失效,引发巷道坍塌风险,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影响工程进度。部分支护结构仅能提供单一方向的支撑力,支撑效果有限,难以全方位应对围岩压力。像一些简单的锚杆支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围岩的位移,但对于较大的压力和复杂的变形情况,无法有效控制,导致巷道变形严重,影响后续的通风、运输等功能。随着地下工程向更深、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对高效、可靠、智能化的巷道支护技术需求愈发迫切。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时感知围岩压力变化、精准调节支撑状态的新型巷道支护可调节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矿巷道壁面的可自动调节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巷道壁面的可自动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巷道壁面的可自动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调节臂(5)、上调节臂(4)、第二液压缸(7)和第三液压缸(8),所述下调节臂(5)、所述上调节臂(4)、所述支撑臂(3)和所述主支撑板(9)依次连接,所述下调节臂(5)的底部固定设置,顶部和所述上调节臂(4)的底部绕第二轴线铰接,所述上调节臂(4)的顶部和所述支撑臂(3)的底部绕第三轴线铰接;所述第二液压缸(7)能够驱动所述上调节臂(4)相对于所述下调节臂(5)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三液压缸(8)能够驱动所述支撑臂(3)相对于所述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巷道壁面的可自动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巷道壁面的可自动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调节臂(5)、上调节臂(4)、第二液压缸(7)和第三液压缸(8),所述下调节臂(5)、所述上调节臂(4)、所述支撑臂(3)和所述主支撑板(9)依次连接,所述下调节臂(5)的底部固定设置,顶部和所述上调节臂(4)的底部绕第二轴线铰接,所述上调节臂(4)的顶部和所述支撑臂(3)的底部绕第三轴线铰接;所述第二液压缸(7)能够驱动所述上调节臂(4)相对于所述下调节臂(5)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三液压缸(8)能够驱动所述支撑臂(3)相对于所述上调节臂(4)绕所述第三轴线旋转;液压驱动系统为所述第二液压缸(7)和所述第三液压缸(8)的动力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巷道壁面的可自动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12),所述下调节臂(5)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基座(12)上,所述第二液压缸(7)和所述第三液压缸(8)的底部均活动设置于所述基座(12)上,所述基座(12)底部设置有多个可调节地脚螺栓(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巷道壁面的可自动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基座(12)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撑臂(3),每个所述支撑臂(3)顶部均设置有一个主支撑板(9)。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巷道壁面的可自动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3)包括从上至下连接的第一支撑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雁冰丁宝山陈忠凯任文涛李国营李世辉周均忠梅洪嘉朱现磊李增强郑晓晨邱鹏张鹏达杨柳芮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