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关键战略性产业。其核心驱动力在于摆脱对传统燃油的依赖,转而使用清洁能源,并最终实现交通领域的零排放或低排放,电池则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2、当前新能源汽车中,汽车电池的散热与灭火功能相互独立,存在显著缺陷:传统散热风扇仅用于温度控制,而灭火系统(如车载气溶胶或干粉灭火剂)通常在电池外部被动触发,导致响应延迟且灭火剂难以渗透至电芯内部,灭火效率低下,缺乏散热-灭火协同机制,无法在电池自燃初期同步抑制火源并阻断氧气供应,因此亟需一种全新的散热结构,将电池散热与内部灭火功能深度融合,实现快速、精准的火焰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灭火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灭火结构,所述外壳(1)的内部通过隔板(2)分为电芯仓(3)与散热仓(4),并且散热灭火结构位于散热仓(4)的内部,所述散热灭火结构包括散热仓(4)内部固定的两个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两端分别为常规扇叶(7)与异形扇叶(8),所述转轴(6)的外部设置有蜗齿(9),所述散热仓(4)的内部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有与蜗齿(9)啮合的蜗杆(11),两个所述支撑柱(5)之间安装有喷头(12),所述散热仓(4)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灭火结构,所述外壳(1)的内部通过隔板(2)分为电芯仓(3)与散热仓(4),并且散热灭火结构位于散热仓(4)的内部,所述散热灭火结构包括散热仓(4)内部固定的两个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两端分别为常规扇叶(7)与异形扇叶(8),所述转轴(6)的外部设置有蜗齿(9),所述散热仓(4)的内部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有与蜗齿(9)啮合的蜗杆(11),两个所述支撑柱(5)之间安装有喷头(12),所述散热仓(4)的内壁安装有微型水泵(13),所述微型水泵(13)连接有水管(14),所述水管(14)的一端与喷头(12)连接,所述水管(14)的另一端与汽车水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灭火结构包括灭火组件与防护组件,所述灭火组件包括异形扇叶(8)设置的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部设置有拉力弹簧(16),所述凹槽(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电磁铁(17),所述拉力弹簧(16)的一端与电磁铁(17)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组件还包括散热仓(4)内部固定的料箱(18),所述料箱(18)的顶部与底部设置有滑槽(19),并且料箱(18)的内部沿着滑槽(19)滑动连接有支撑框(20),所述支撑框(20)的内部固定有一号气囊(21),所述料箱(18)滑动连接有顶杆(22),所述顶杆(22)位于料箱(18)外部的一端固定有常规磁铁(23),所述顶杆(22)的外部位于常规磁铁(23)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24),所述顶杆(22)固定有连接杆(25),并且连接杆(25)与支撑框(20)固定连接,所述料箱(18)的开口处通过一次性的二号气囊(26)密封,所述料箱(18)的内部固定有扎杆(27)。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葛耀泉,杨小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