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启动及暖机阶段的汽封间隙协同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78064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并且公开了一种汽轮机启动及暖机阶段的汽封间隙协同控制方法,启动前设初始安全间隙并机械锁定,升速时依转速速率、振动值动态调隙;暖机阶段结合缸温、温差及热膨胀量控隙,过渡至稳定运行时,随负荷上升逐步调隙至目标值;通过启动前预设安全间隙、升速过程联动转速与振动调整、暖机阶段结合温度与热膨胀量控制、过渡至稳定运行的分阶段协同逻辑,实现启动全流程间隙与工况的精准匹配,避免启动阶段因热膨胀差异导致的汽封碰磨,同时缩短暖机时间,以解决启动及暖机阶段因热膨胀、转速变化导致的汽封间隙适配性差,存在碰磨风险或启动效率低的问题,平衡启动安全性与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启动及暖机阶段的汽封间隙协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汽轮机启动及暖机阶段是机组从静止到稳定运行的过渡过程,此阶段的汽封间隙控制直接影响启动安全性与经济性。

2、传统启动过程中间隙控制存在以下问题:启动前间隙按经验值设定,忽略转子与汽缸初始温差,易导致碰磨;升速与间隙调整脱节,转速骤升时转子径向膨胀可能引发振动;暖机阶段温度与间隙控制割裂,缸温升速过快时,间隙未及时调整会增加漏气量,延长暖机时间;缺乏防卡塞检测与应急响应,卡滞或突发振动时调整滞后,无法及时避免碰磨。

3、因此,构建一种将汽封间隙与升速率、温度、振动深度耦合的协同控制方法,对缩短启动时间、降低碰磨风险、提升启动经济性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轮机启动及暖机阶段的汽封间隙协同控制方法,以解决启动及暖机阶段因热膨胀、转速变化导致的汽封间隙适配性差,存在碰磨风险或启动效率低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轮机启动及暖机阶段的汽封间隙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启动及暖机阶段的汽封间隙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安全间隙的取值为1.2-1.5mm,且在启动前通过机械限位结构锁定,直至转速达到500r/min时解除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启动及暖机阶段的汽封间隙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当转速上升速率≤100r/min时,汽封间隙保持初始安全间隙;当转速上升速率>100r/min且≤200r/min时,汽封间隙从初始安全间隙逐步减小至1.0-1.2mm,调整速率为0.1mm/m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启动及暖机阶段的汽封间隙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启动及暖机阶段的汽封间隙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安全间隙的取值为1.2-1.5mm,且在启动前通过机械限位结构锁定,直至转速达到500r/min时解除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启动及暖机阶段的汽封间隙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当转速上升速率≤100r/min时,汽封间隙保持初始安全间隙;当转速上升速率>100r/min且≤200r/min时,汽封间隙从初始安全间隙逐步减小至1.0-1.2mm,调整速率为0.1mm/min;当转速上升速率>200r/min时,若转子振动值≤50μm,汽封间隙以0.05mm/min的速率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启动及暖机阶段的汽封间隙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高中压缸内壁温度的监测点至少包括高压缸调端、中压缸电端,且相邻监测点的温度差需≤30℃;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