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材料用丙烯酸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573730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酯材料用丙烯酸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压敏胶技术领域。该压敏胶丙烯酸基单体和支化羟基改性单体预聚,再与交联剂、可螯合超微填料和成膜助剂混合后依次干燥、紫外辐照交联制胶;支化羟基改性单体由丙烯酰氯与亚氨基二乙酸二乙酯进行酰胺化反应制成丙烯酰基中间体,再由二乙醇胺与丙烯酰基中间体进行胺酯交换反应,引入多支羟基改性;支化羟基改性单体向共聚物的大分子侧链上引入集束支状的羟基,在侧链上形成梯度极性分布,显著降低胶体表面张力,实现对聚酯基材的分子级润湿,并通过氢键作用与聚酯表面形成韧性界面层,加之其多酰胺结构与碳酸钙填料的螯合作用改善抗热冲击粘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敏胶,具体地,涉及一种聚酯材料用丙烯酸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丙烯酸压敏胶是一类通过轻微压力即可实现快速粘接的高分子材料,其核心成膜物质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传统丙烯酸压敏胶通常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等软单体提供粘性,配合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等硬单体调节内聚强度,辅以交联剂构建三维网络结构。该类压敏胶具有耐候性优异、透明度高、无溶剂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封装、光学膜层复合、汽车内饰贴合等领域。

2、随着聚酯(pet、pbt等)材料在柔性电路板、锂电池隔膜、光学薄膜等领域的普及,现有技术中针对聚酯材料用的丙烯酸压敏胶存在以下主要缺陷:

3、传统丙烯酸酯共聚物极性较低,难以充分润湿聚酯表面,需通过电晕处理或涂覆底涂剂提高界面结合力,此类预处理工序增加生产成本,且电晕效果易随时间衰减,限制其在精密电子领域的应用。

4、为改善润湿性,现有技术提出添加氟碳表面活性剂或有机硅氧烷作为浸润助剂,然而,此类小分子易向胶层界面迁移,破坏丙烯酸共聚物的内聚强度,特别在热冲击下,界面处易产生剪切应力集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酯材料用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由丙烯酸基单体和支化羟基改性单体预聚,再与交联剂、可螯合超微填料和成膜助剂混合后依次干燥、紫外辐照交联制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材料用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亚氨基二乙酸二乙酯、丙烯酰氯、三乙胺和无水四氢呋喃的用量比为0.1mol:0.1mol:10-13mL:120-150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酯材料用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丙烯酰基中间体、二乙醇胺、三甲基铝和无水甲苯的用量比为0.1mol:0.2mol:0.6-0.9mL:80-10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材料用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由丙烯酸基单体和支化羟基改性单体预聚,再与交联剂、可螯合超微填料和成膜助剂混合后依次干燥、紫外辐照交联制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材料用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亚氨基二乙酸二乙酯、丙烯酰氯、三乙胺和无水四氢呋喃的用量比为0.1mol:0.1mol:10-13ml:120-150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酯材料用丙烯酸压敏胶,其特征在于,丙烯酰基中间体、二乙醇胺、三甲基铝和无水甲苯的用量比为0.1mol:0.2mol:0.6-0.9ml:80-10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酯材料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孝辉王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铂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