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厂节能,尤其涉及基于热泵的热量调配系统,其中尤其涉及车身或组成车身的零部件的涂装前处理电泳生产线的热量调配系统。
技术介绍
1、工件(尤其是车身或组成车身的零部件)在进行前处理电泳的过程中,需要对前处理槽液进行加热,同时对电泳漆进行冷却。前处理热水洗(也叫洪流、大流量清洗或洪流热水洗)、预脱脂、脱脂等槽液的工艺要求温度一般在40~60℃之间,电泳漆温度一般在28℃左右。
2、在生产时,需要提前开启前处理生产线,用车间热水通过板式换热器对热水洗、预脱脂、脱脂等槽液进行加热,达到设定温度后,才允许工件进入。在停产时,前处理槽液停止循环,不再通过板式换热器吸收车间热水的热量,槽液温度会逐渐冷却,趋于室温,下一次生产时,再提前开启换热,对槽液进行升温。在生产时,电泳漆发生电化学反应,有电流通过,发热量大,冷量需求大;在停产时,没有电流产生的热量,但电泳漆需要保持流动以避免凝结沉降,水泵对电泳漆做功会产生热量,仍然需要一定的冷量,因此电泳工艺对冷冻水的需求一般是全年24h不停的。
3、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水冷式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热泵的热量调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 (1)、水源热泵 (2)、空气源热泵(3)、冷却塔 (4)、冷却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及排风热回收系统(36);其中,所述水箱 (1) 分别与水源热泵 (2)、空气源热泵 (3)、冷却塔 (4)、冷却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水源热泵 (2) 分别与冷却塔 (4)、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空气源热泵 (3) 与冷却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冷冻水循环系统分别与水源热泵 (2)、排风热回收系统 (36) 连接,以依据车身或组成车身的零部件的涂装前处理电泳生产线的生产与停产状态,灵活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热泵的热量调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 (1)、水源热泵 (2)、空气源热泵(3)、冷却塔 (4)、冷却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及排风热回收系统(36);其中,所述水箱 (1) 分别与水源热泵 (2)、空气源热泵 (3)、冷却塔 (4)、冷却水循环系统、热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水源热泵 (2) 分别与冷却塔 (4)、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空气源热泵 (3) 与冷却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冷冻水循环系统分别与水源热泵 (2)、排风热回收系统 (36) 连接,以依据车身或组成车身的零部件的涂装前处理电泳生产线的生产与停产状态,灵活切换运行模式以实现热量调配,其中:生产状态下,排风热回收系统 (36) 收集排风热量,与水源热泵 (2) 制取冷冻水时产生的热量一同经冷却水循环系统输送至水箱 (1);空气源热泵 (3) 在水源热泵 (2) 与排风热回收系统(36) 回收热量不足时,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向水箱(1) 补充热量;热水循环系统将水箱(1) 内的热量输送至与热水循环系统相连接的前处理用热末端 (23 ),为前处理槽液持续加热,同时水源热泵 (2) 通过冷冻水循环系统向与冷冻水循环系统相连接的电泳槽用冷末端 (35) 提供冷量,满足电泳槽液冷却需求;停产状态下,若预计停产时长小于设定阈值,关闭冷却塔 (4)、空气源热泵 (3) 及排风热回收系统 (36),仅保留部分前处理用热末端 (23) 的换热循环,水源热泵 (2) 产生的热量经冷却水循环系统输送至水箱 (1),再由热水循环系统输送至保留的前处理用热末端 (23),为前处理槽液保温;若预计停产时长大于等于设定阈值,关闭热水循环系统、空气源热泵 (3) 及排风热回收系统 (36),开启冷却塔 (4),水源热泵 (2) 产生的热量经冷却塔 (4) 排放至环境中,仅通过冷冻水循环系统维持电泳槽液基础冷却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泵的热量调配系统,所述水源热泵(2)包含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凝器(6)、第一节流阀(7)、第一蒸发器(8)、第一压缩机(9),所述第一压缩机(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6)和所述第一蒸发器(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泵的热量调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塔(4)的一端连接水源热泵(2),冷却塔(4)的另一端连接水箱(1),冷却塔(4)与水源热泵(2)之间设置有第五电动阀门(401),冷却塔(4)的与水箱(1)之间设置有第六电动阀门(4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泵的热量调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3)包含依次连接的第二冷凝器(10)、第二节流阀(11)、第二蒸发器(12)、第二压缩机(13),所述第二压缩机(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凝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成果,李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