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ensor shift防抖摄像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73065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sensor shift防抖摄像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硬性线路板、柔性线路板、底座框架、芯片线路板、感光芯片,小支架上设置有滤光片,小支架外周四边侧面设置磁石,小支架的上方设置有大支架,小支架与大支架之间设置有弹簧片,大支架的外周围绕设置有AF线圈驱动板,AF线圈驱动板上具有第一线圈,第一线圈与磁石侧面一一对应,大支架顶面设置有sensor shift线圈驱动板,sensor shift线圈驱动板上具有第二线圈,第二线圈与磁石一一对应,大支架顶部中间设置有镜头底座,有益效果包括:可同时实现AF和防抖的效果,提升智能设备运动拍摄效果,极大减少摄像模组高度方向体积,同时减少摄像模组零件数量,满足智能设备轻薄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摄像头模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ensor shift防抖摄像头结构。


技术介绍

1、在万物智联的发展趋势下,摄像头模组成为智能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消费者在使用智能设备时对摄像头模组的自动对焦、防抖等功能需求越来越强烈,目前常用音圈马达带动镜头移动来实现摄像头对焦和防抖。而随着感光芯片的像素不断提升,摄像模组的高度尺寸也在逐步变大,难以满足整机结构的需求;随着成像质量的提升,镜头外形越来越大,内部塑料镜片逐渐被玻璃镜片替代,镜头重量快速增加导致现有马达难以提供足够驱动力。为了提升马达的驱动力,马达结构设计需要增加相应的体积,同步增大功耗,不符合摄像模组轻薄化和低功耗化的趋势。

2、而平移传感器防抖技术正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该防抖技术是利用移动感光芯片以实现镜头和感光芯片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来抵消因振动造成的影像晃动。由于不需要移动较重的镜头,在高频防抖效果及功耗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同时,平移传感器的驱动部分在摄像模组下方,对摄像模组高度方向缩小体积有较大优势。

3、现有传感器防抖技术中,常采用单独的音圈马达带动镜头实现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ensor shift防抖摄像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硬性线路板(1)、柔性线路板(2)、底座框架(3)、芯片线路板(4)、感光芯片(5),所述柔性线路板(2)固定在所述硬性线路板(1)上并电性连接,所述芯片线路板(4)与所述柔性线路板(2)电性连接,所述感光芯片(5)固定在所述芯片线路板(4)上并电性连接,所述底座框架(3)与所述柔性线路板(2)的硬性部位粘接,所述感光芯片(5)上方设置有小支架(6),所述小支架(6)粘接在所述芯片线路板(4)上,所述小支架(6)上设置有滤光片(7),所述小支架(6)外周四边侧面具有磁石槽,所述磁石槽内设置磁石(8),所述小支架(6)的上方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ensor shift防抖摄像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硬性线路板(1)、柔性线路板(2)、底座框架(3)、芯片线路板(4)、感光芯片(5),所述柔性线路板(2)固定在所述硬性线路板(1)上并电性连接,所述芯片线路板(4)与所述柔性线路板(2)电性连接,所述感光芯片(5)固定在所述芯片线路板(4)上并电性连接,所述底座框架(3)与所述柔性线路板(2)的硬性部位粘接,所述感光芯片(5)上方设置有小支架(6),所述小支架(6)粘接在所述芯片线路板(4)上,所述小支架(6)上设置有滤光片(7),所述小支架(6)外周四边侧面具有磁石槽,所述磁石槽内设置磁石(8),所述小支架(6)的上方设置有大支架(9),所述小支架(6)与大支架(9)之间设置有弹簧片(10),所述大支架(9)的外周围绕设置有af线圈驱动板(11),所述af线圈驱动板(11)上具有对应所述大支架(9)四边的第一线圈(12),所述第一线圈(12)与所述磁石(8)侧面一一对应,所述大支架(9)顶面设置有sensor shift线圈驱动板(13),所述sensor shift线圈驱动板(13)上具有第二线圈(14),所述第二线圈(14)与所述磁石(8)一一对应,所述大支架(9)顶部中间设置有镜头底座(15),所述镜头底座(15)上设置有镜头(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超王家财朱治平吴迎唐美严小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